分享

“高效课堂新课导入”现状及成因分析

 流沙河 2018-08-27
    

 

“高效课堂新课导入”现状及成因分析 - 静夜思 - 静夜思的博客

 

“高效课堂新课导入”现状及成因分析 - 静夜思 - 静夜思的博客

 

       新课导入:就是指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学生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三至五分钟不等的一小段课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高效导入: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出色地、迅速地抓住学生的心,成功地完成学生注意的转移和情绪的迁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种认知期待,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高效”的对立面是“无效”,包括低效、负效。

        现状:

        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教师与学生、文本与学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我校“高效课堂新课导入研究”课题组成员,对全校32位任课老师、15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全校15个教学班进行了听课观察与测试,其中语文课7节、数学课6节、英语课2节;查阅了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备课、作业。其现状如下:

       状况一:“导”而不“入“。60%的课堂,学生不能迅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沉闷。

        状况二:导入方式简单、单一。大多数教师常常采用的复习式,过渡语式导入,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浓。

        状况三:导入灵感来源比较狭窄。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通过教材、教参获取信息。

       状况四:导语缺乏吸引力。大多数教师在组织导语时比较随意,学生未能产生学习的冲动,注意力不能快速集中到课堂上来。

       状况五:导入的目的不够明确。部分老师在授课时只关注的授课内容,而不是授课的主体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状况六:精当的导入课堂教学效率高。兼顾课堂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设计的导入,课堂测试合格率,远远高于不够精当的新课导入和无效导入的课堂。例如:四(2)班和四 (1)班公开课合格率分别为90%、70%。

        状况七:“精导”与“期盼”不成比例。100﹪的学生渴望教师能精心设计导入。使他们快乐学习,然而,一学期中只有30%的教师曾经为40%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过导入。

       成因分析:

        1、片面追求考试分数,淡化了研究导入的氛围

        近几年,我市每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小考,1-5年级的抽考,考试成绩全市通报,成绩与校长、教办领导绩效工资挂钩,与学校教学工作评先挂钩,很自然考试分数成为教师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考到高分,教师们只得把工作重心转到传授知识和技能上,采用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的手段,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与技能。至于研教法、研导入,教师们认为,这只能影响个人少拿奖金的问题,但并不影响学校、校长、教办领导的工作。再说,教师们都在擂分数,每年教研这一块学校没有几个人在用心地做,拿不完的教学奖,学校最后还是评分了。这样既不被领导责备,又没有多大损失,何必费那个神呢。

        2、教师负担过重,挤占了研究导入的时间

       教师整体在学校的工作忙忙碌碌。农村教师本来就课头多任务重,再加上现在各项教学管理越来越精细,更是忙上加忙: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培优辅差,开展课外活动、活动记载、陪学生上操、处理班务工作,老师整天可谓是连轴转。以备课为例,一个老师如果代四个科头,就必须用备课本备四门课,写单元计划,写教学后记,写集体备课记录。而且这里面有些工作老师要做了给领导检查的,并没有起到为教学服务的效果,上课之前每一位老师还要对教案进行梳理,并烂熟于心。一天下来,老师已经疲惫不堪,谁能有时间静下心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新课导入。

        3、教师过于关注知识传授,忽略了研究导入的优势

        针对高效课堂教师是否重视新课导入,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的教师认为恰当的新课导入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0%的老师认为新课导入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实际备课过程中,只有20%的教师非常关注新课导入、会精心设计。60%的老师会根据授课内容来决定课堂导入。可以看出,虽然我们老师都认为课堂导入很重要,但实际的操作中又往往会忽视。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太关注知识传授,觉得只要把知识点讲清楚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真实需求。

        4、教师“导”而不“入”,挫伤了研究导入的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老师们常用复习法、提问法导入新课,而学生对老一套的导入不感兴趣,对为数不多的试听导入法、情景导入法、画片导入法很感兴趣。再说,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容量有所不同;全班几十个学生,他们也有个性差异;导入过程往往比较仓促,急于进入新课环节。因而,有时老师既便兼顾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新课导入也难尽人意。因为教师绞尽脑汁,费心费神所设计的新课导入,其结果却是明显的“导”而不“入”状况,导致教师因此而泄气,甚至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精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读透教材、课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把握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内容的交汇点,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样,导入才能像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使学生集中注意进入快乐学习的、主动学习的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