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按此篇论三阴、三阳之气,皆出于地之阴,出则为阳,合则归阴,与天地定位日月呈象之阴阳不同,故帝设此问,而名曰阴阳离合论也。《阴阳系日月论》曰: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与日月论文义相同。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数,上声。阴阳者,有名而无形,不可胜数,然其要道,归于一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莫子晋曰:天地定位,日月运行,寒暑往来,阴阳出入,总归于太极一气之所生。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言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然天地之化育万物,由四时之阴阳出入,而能生长收藏,为万物之终始。未出地者,命曰阴处,言处于阴中,而为阴中之阴。则出地者为阳,其名曰阴中之阳,言从阴中所出而为阳也。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向明处曰正。予,我也。言在地之气,乃阴中之阴,故阴为之主。以我所主之气,而向明处欲出者为阳,故曰阳予之正也。如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乃室之向明处也。后曰太冲,乃阴为之主也。是以三阳皆根起于阴。 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 生长收藏者,地之阴阳也;春夏秋冬者,天之阴阳也。此复言地气之出入,又因天气之四时,而为之生长收藏,此天地阴阳离合之常理,失常则天地四时之气皆闭塞矣。夫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三阴、三阳之气,虽出于地,而又当于天之阴阳相交。 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天地之阴阳,数之可十可百,推之可千可万,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不可胜数也。如人之身半以上为阳,身半以下为阴。手之十指为阳,足之十二经脉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腑为阳,脏为阴。与三阴、三阳不相应也。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离则为三阴三阳;合则为一阴一阳。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 南面者,人君听治之位,故曰圣人。然人皆面南而背北,左东而右西,以圣人而推及于万民也。南面为阳,故曰广明。背北为阴,而曰太冲。太冲乃阴血之原,位处下焦,上循背里,是以三阴以太冲为主。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 太冲所起之地,为足少阴之处。 少阴之上,名曰太阳。 少阴与太阳合,阳出于阴,故在阴之上。 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至阴,穴名。在足小指外侧,太阳经脉之根起于此也。结,交结也。按《灵枢·根结篇》曰:太阳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阳明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太阴结于太仓,少阴结于廉泉,厥阴结于玉英。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 身半以上,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气主之。阳出于阴,从下而上,故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先以前面为阳,此复以中身而上为阳。 广明之下,名曰太阴, 太阴主中土,而为阴中之至阴,故位居广明之下。 太阴之前,名曰阳明, 太阴与阳明合,并主中土,故位居太阴之前。 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厉兑,穴名。在足大指次指之端,乃足阳明经脉之所起。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 太阳之气在上,故曰少阴之上。两阳合明曰阳明,在二阳之间而居中土,故曰太阴之前。厥阴处阴之极,阴极于里,则生表出之阳,故曰厥阴之表。盖以前为阳,上为阳,表为阳也。曰上、曰前、曰表者,言三阳之气也。曰至阴、厉兑、窍阴者,言三阳之经脉也。手、足十二经脉,主三阴、三阳之气,在经脉则分为三阴、三阳,在气相抟,命曰一阴一阳耳。 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窍阴,穴名。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少阳主初生之气,故名阴中之少阳。三阳之气,皆出于阴,故曰阴中之阳,而只论足之三经也。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阴阳之气,分而为三阴、三阳,故有开阖枢也。太阳者,巨阳也。为盛阳之气,故主开;阳明合于二阳之间,故主阖;少阳乃初出之气,故主枢。 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名曰一阳。 开阖者,如户之扉。枢者,扉之转牡也。舍枢不能开阖,舍开阖不能转枢。是以三经者,不得相失也。开主外出,阖主内入,枢主外内之间,若抟于中而勿浮,则合而为一阳矣。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 阳气出而主外,阴气升而主内。 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阴阳二气,皆出于下,阴气出而在内,是以中为阴,其所出之太冲在下,而冲之上名曰太阴。冲脉为十二经脉之原,故三阴、三阳,皆以太冲为主。 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隐白,穴名。在足大指端。太阴为阴中之至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 中为阴,故曰后,曰前,言阴气出于下,而并处于里之中也。 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涌泉,穴名。在足心下,蜷指宛宛中。少阴乃一阴初生之气,故为阴中之少阴。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 少阴主水,厥阴主水生之木,故在少阴之前。 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大敦,穴名。在足大指三毛中,足厥阴肝经所出之井穴。阴在下,故论足之三阴也,十一月一阳初生,厥阴主十月,为阳之尽,故曰阴之绝阳。两阴交尽,名曰厥阴,故为阴之绝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太阴者,三阴也,为阴之盛,故主开。厥阴为两阴之交尽,故主阖。少阴为一阴之初生,故主枢。 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摶而勿沉,命曰一阴。 阴气从下而出,在内之中,抟聚而勿沉,命为一阴也。阳气主浮,故曰勿浮。阴气主沉,故曰勿沉。盖三阳之气,开阖于形身之外内。三阴之气,开阖于内之前后。故曰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雩重〗〖雩重〗,气之往来也。阴气积于内,阳气传于外,日出而阳气始生,日中而阳气隆,日晡而阳气衰,日入而阳气内归于阴,一昼夜而为之一周,阴气开阖于里,阳气出入于形表,而为阴阳离合之相成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