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向左病人向右

 昵称51667586 2018-08-27
编辑推荐
会走路,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本领,走路的姿势、动作的协调,都不是关键的问题,重要的是,你需要知道你前行的方向。只有明确方向才能达到正确的目的。 日新月异的科技不断推出新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医生们也变得越来越依赖于新药与手术,可即便如此,我们看到许多病人还是无法得到他们期望的健康,原因是,医生们忽略了病人的真正需要在于:恢复他们身体的健康。这种忽略致使医生们往往专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并乐于用药物压制各种疾病症状,结果却掩盖了疾病的真相。 翻开本书,作者首先不是教你怎样防病治病,而是要让你先了解自己的身体,“读懂身体的信号”;面对疾病,作者不是让你把康复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医生身上,而是要你“把康复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医生向左,病人往右》,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好,它明确告诉人们:医生和病人所走的方向有可能截然不同。 从胆结石到手术切除胆囊,病人获得的根本不是健康,而是结石的问题扩大成了胆囊都没有了的问题。 如果治疗关节炎所用的激素导致了骨质疏松和内分泌失调,你认为这是病人需要的健康,还是问题的扩大?如果用骨质疏松和内分泌失调来换得关节暂时不痛,你替患者想想,这个交易划算吗? 正像我们的思维是不可分割的一样,身体也是不可分割的。分割了的思维,是残缺的,是会破坏我们完整、系统的思想认识的,而被分割了的身体,是不可能给我们健康的。如今,许多病人从一走入医院,就开始被分割。病人被分到各个科:内分泌、心血管、消化内科、糖尿病专科、呼吸内科,等等。似乎身体各个系统是被分隔着,各生各的病,互不相干。显然,这样的认知和行为是个冒险,病人被带入未知的结果中,他们并不知道,那个趴在那里给自己看病的医生,此时可能已忘记了这是个整体,而正在将自己分割。病人正是因为走错了路才成为病人,而当他们向医生问路的时候,医生却带着他们去了医生想去的地方,而不是病人应该去的地方。 疾病,其实是错误的方向加上持续的积累造成的。要改变你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健康的失去,你就需要恢复正确的方向。病人需要的方向,就是迈向健康的方向;而迈向健康需要的,是健康生活所需要的条件——阳光、空气、水、食物、运动、心情、睡眠。 这些简单而重要的条件,是生命健康所必须依赖的。而有些医生始终在企图灌输给病人一个观念:可以依靠某种医疗技术和手段来解决身体的整体问题,却很少去为病人创造这些必要条件;而病人一旦走错了路,却没有人告诉他,从而导致了错误的结果,并且还在继续着各种错误。 生命的伟大,在于对自然条件的灵活运用。每一个自然的生命,都应该学会随时去利用自然所给予的恩赐,来使自己健康、强壮。“自然”这两个字,很少有人能真正意识到。什么是自然?自然的核心,在于随时的变化。运用自然,就在于运用变化。 疾病的发生,正是一种变化,是身体对抗各种伤害而产生的变化,这是身体的智慧,也是自然的智慧。可惜,人们害怕变化,也就害怕了疾病。人们做了许多不正常的事情来伤害身体,却要求身体的反应依然正常,一旦身体有了不正常的反应,就急着去抑制,却不明白,那正是身体发出的信号。 如果有一天,医生们不再埋头走自己的路,不再把注意力仅放在走路姿势的研究上,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帮助病人找回正确的方向,那就是医学的成功,那就是病人的福音。 
内容简介
健康的许多秘密其实都隐含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和生活作息之中。我们如果能够照顾好自己的一日三餐、照顾好自己的日常作息,照顾自己的健康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疾病的控制不等于获得健康,医生擅长控制症状;但你应该选择正确的健康方向。本书作者运用基因营养学新研究成果,揭示慢性病因真相,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让慢性疾病的康复变得简单而有希望。本书源于其临床研究治疗过程和案例。
《医生向左病人往右共2册》(2016新修订版)每册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观念篇,第二部分是基因营养学,第三部分为常见慢性病的康复,此外附录为康复病例摘录:
观念篇中主要阐述病人应用的三个心态,疾病的误区,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源,开篇从观念上来纠正过去错误的健康观念,并重新树立新的健康观念
基因营养学部分,提出了基因营养学说,同时阐述了疾病的新模式,分析了影响健康的各个因素,并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原理,提出获得健康的五项原则,同时提出日常保健的MSC健康计划,为人们日常保健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慢性病康复部分,从新的视角解读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各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每种疾病从临床概述、病理现象、病理解析、新视角、康复建议、康复预测、病例七个部分阐述,使读者对所关心的疾病有个完整的认识。
附录部分提供了这些年来的各种疾病康复的成功案例。旨在帮助读者重新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全套书为我们一一解答了“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源”;告诉患者,“慢性病的康复之路应该这样走”:共提出了适合几十种慢性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治疗计划和建议,让患者早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重返健康之路。
 
作者简介
曾志锋,生物学医学博士,师从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暨南大学副校长周天鸿教授。主要从事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细胞与基因结构、肿瘤发病机制等医学研究。曾志锋博士运用基因营养学说的研究成果,在针对肿瘤及常见慢性病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订康复计划,运用营养素及调整生活方式,使病患得到控制和康复,为慢性病患者带来了希望。本书源于其临床研究治疗过程。
目 录
《医生向左,病人往右1》
第一部分 正确面对疾病
第一章 不要急躁
一、面对疾病,急有用吗
二、病什么时候能好
第二章 读懂身体的信号
一、发烧
二、 咳嗽
三、身体的其他信号
第三章 把康复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一、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二、奇妙的人体器官
三、你虽有亿万资产却不知如何使用
四、神奇的干细胞也要看怎么用
五、新陈代谢为康复提供了机会
第二部分 疾病的真相
第一章 关于疾病的误区
一、病因说混淆了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疾病分类割裂了整体
第二章 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源
 
前 言
新修订版序
很高兴看到《医生向左,病人往右》最新修订版问世,很感谢有那么多的读者会一直喜欢这本书,并去实践书中所倡导的健康理念。这些年,我收到很多这样的反馈信息,许多亚健康和患有慢性病(如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糖尿病、妇科疾病等),甚至患有一些疑难杂症(如乙肝、类风湿等)的读者,在实践书中的健康理念后,病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些甚至完全康复。这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在这几年间,我一直在面对着各种慢性病病人,为他们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并指导他们执行,解答他们各种健康相关的困惑。在服务这些病人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普通人对身体的了解实在太少,以至于当身体出现问题时,不知该如何处理。这种心情就像一个只会抓方向盘、踩油门、踩刹车的新手,突然在路边抛锚时一样无助。有一位病人,每次运动后都会头晕,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后,他很担心自己的血压或心脏会有什么问题,但做了相关检查后并没有发现太多的异常。这令他更加不安,生怕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因无法检查而恶化,为此他担心了很久。后来,他和我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帮他找到了运动后头晕的原因是水分摄入不够,建议他每次运动前后补充大量的水分,结果症状很快消失了。这个困扰他多时的问题,他曾经尝试了各种方式,如中药、针灸、按摩、西药等等都无法解决,而在找到发病原因之后,多喝几杯水就能够解决。
其实我们遇到的许多健康问题如头晕、精力不足、睡眠不好、体力下降、偏头痛、妇科炎症、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等,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身体,那么它们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在处理这些健康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毫无头绪,甚至病急乱投医;但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了解,解决的方法却往往非常简单,就像上面提到的通过多喝水来解决运动后头晕的问题。健康的许多秘密其实都隐含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和生活作息之中。我们如果能够照顾好自己的一日三餐、照顾好自己的日常作息,照顾自己的健康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本书提到的MSC健康法则是不错的模板,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将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相信会带来不错的健康收益。
我真诚地希望,此书的再版能够让更多人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些彷徨和焦虑。当我们静下心来之时,健康之路也许便已呈现在我们面前。
曾志锋
2016年5月18日
 
媒体评论
免费在线读
这世界不会有任何神医来给你健康,你应该相信你的身体有自己康复的能力。
一、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生病了,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去医院治疗,然而到底谁应该为疾病负责?当然很多人会认为是医生,为什么?也许大家都这么认为,或者说大家都认为医生是专业人士,应该为疾病负责。真的是这样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把你家价值连城的古董打破了,应该由你来负责还是应该由修补花瓶的专业人士负责?你也许可以埋怨师傅的手艺不够好,没有办法完全还原,但是你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要把它打破呢?
医生的职责当然是救死扶伤,我们可以看到死和伤都是非常紧急的状态,尽力救治是医生的责任,而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或者紧急状况得到缓解之后恢复的责任,便在于病人。大部分慢性疾病的痊愈,责任更在于病人。这是因为大部分慢性病的形成与病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睡眠、娱乐、运动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假如期望医生能够给个神奇的药丸或注射一管神奇的药水就能让慢性病痊愈,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并不是医生的无能,而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这样的神物。在很多人心目中,治病就是获得健康,然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上文也提到治病只是让疾病从紧急的状态变得不那么紧急,而健康是需要通过身体重新获得足够的正确的营养物质,才能够得到的。
很多病人没有弄明白自己应该为自己的病负责,所以没有想过除了去医院自己还能为自己的健康做些什么。很多医生也没有弄明白自己的责任只是治病,却花了很多的精力在做自己也不知道有无意义的事情,弄出很多麻烦,本来好心想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却让医患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并不断升级。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我极力地想告诉我的朋友,我只是在你旁边支持你的人,健康是需要自己努力的。这并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在真正帮助你。因为,我再怎么高明也没有办法代替你睡觉,代替你吃早餐,代替你的身体长出新的组织、器官。健康的点滴,来源于生活的点滴。而我顶多也只是一个能够告诉你如何正确生活的人,而不是给你健康的人。
写到这里,想起那个关于懒婆娘的故事:一个懒婆娘,懒得宁愿让自己饿死也不愿动手去转一下挂在脖子上的大饼。她饿死了,是她丈夫的过错还是因为她实在太懒?
希望病人能抛弃这种懒,也许很多人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希望病人从现在开始要意识到这一点。在我的朋友见我之前,我会交代助手拿些书籍让他们回去看,看完之后我才会决定是否要见这个人。有些人非常不理解这个行为,我便说,假如你希望我能帮到你,那么你起码得让我看到你的诚意,假如你连一本有益自己健康的书籍都不愿意看的话,我凭什么来相信你会为自己的健康做更多的事情?假如你不愿意为自己的健康负责的话,你来见我又有什么意义?
很多病人很想早日康复,但是却总喜欢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我常常听见“曾博士,遇到你,我就有救了”“曾博士,我全指望你啦”之类的话。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都在苦笑。现在的人,一生病,就希望找到一个神医,把身体的康复寄托在别人身上。
其实,任何人都不能把你的病治好,除了你自己。即使我很高明,高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可以帮你凭空长块肉或帮你换个器官,而只是懂得根据你身体状况的变化,准确地判断出你的身体康复所需要的材料而已。至于病能不能痊愈,那完全是要靠病人自己。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膝盖给弄破了,然后你跑来告诉我说:“唉,曾博士,听说你很厉害,请你长块肉给我吧!”天哪,我怎么可能帮你把肉长出来呢?要长也是你自己的身体才能长啊,我顶多也就是告诉你应该吃什么食物,你的身体可以快点长肉出来啊。假如我告诉你怎么吃才能长肉,但是你自己不去找来吃的话,肉还是不能长出来的啊。
或许很多人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因为很少有人会跟他们讲获得健康要靠自己。但是怎么靠自己?自己真的能做到吗?当然假如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的话,你可能会没有这样的信心,而一旦了解了身体的神奇后,或许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让我们来看看到底身体有多么神奇吧!
二、奇妙的人体器官
人体绝对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并不像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样机械呆板。只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它可以随时调集全身的各种细胞和器官发动战争、进行防卫、清理垃圾、发展生产、维护通信、修复受损组织。它就像一个强大的国家,不断地清除异己,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从组织器官的层面看,人体由许多器官组成,各种器官在人体中承担着各自的功能。
垂体
垂体是人体的总司令部,负责处理和传递各种信号。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促黑激素等。这些激素几乎贯穿于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各种生理过程中,人体的大部分生理或疾病状态都与垂体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