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73

 昵称30640555 2018-08-27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319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泽泻 滑石 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注解:

渴而心烦不眠是猪苓汤方证,而咳,呕,下利却非典型的猪苓汤方证。如主要矛盾是水逆或小便淋涩不畅,或兼有虚热之象,猪苓汤是可以用的。


原文:

320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解:

单凭一个口燥咽干是不能用大承气汤这样的峻下之剂的,何况之前还是少阴病。读这种传抄了几千年的经典难就难在这里,你不知道哪些是原文,哪些是后人加上去的,存疑。


原文:

321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解:

这一条跟少阴病也没什么关系,不过方证是可取的。


有一种腹泻就是拉清水,一天十几次,这有可能时肠道里面有硬结的燥屎堵住了,人体就要调集津液去攻这个燥结,攻之不下,渣滓的东西堵在那里,而水液却能通过缝隙下来,于是就不停的拉水。后面还说“心下必痛”,人体如果下面消耗津液太多,中焦就会痞结,阻止运行,此所谓结胸,于是心下痛,这也是一种双向调节机制。“口干燥”说明有热。这里的证据是充分的,可以用大承气汤来下。这种拉清水的情况服了大承气汤,有可能会拉下几块硬邦邦的屎球来,腹泻便会自止。


那有没有可能一天拉水很多次,是寒证的呢?有的。再提供两条鉴别方法,寒泻的时候虽急迫却无力,热证则有力;寒证一般来讲排泄物不会很臭,热证则恶臭且屁多。

原文:

322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解:

就算不大便,也不能单凭一个腹胀就用大承气汤,至少还应该有腹诊。大承气汤证该有腹痛不可近,也就是不能按,按之会剧痛。


原文:

323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四逆汤方


甘草 二两(炙)  干姜 一两  附子 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注解:

这里的脉沉是指有里证。三阴合病治从太阴,用四逆汤。


原文:

324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注解:

人体排病邪主要有汗,吐,下三个途径。汗下之法《伤寒论》中谈得很多,吐法讲得极少,这一条就是讲吐法的。


病人吃东西,吃到嘴里就吐,“心中”,也就是胸口的地方感觉“温温欲吐”,但是又吐不出来。这是邪实结在上部了。这里的“手足寒,脉弦迟”是说明大循环受限了,而非阴证。阴证当有脉微弱,弦迟主瘀滞,并不能等同于津血虚。这时候不能下,而要用吐法,因为病在上从上解,病在下从下解。吐法的方子《伤寒论》里出得极少,前面有个瓜蒂散可以用。也可以人为催吐,比如喝酒想吐吐不出来的人,可以用手抠嗓子来抠吐。

一个病人胎停多次,不敢再怀孕。原本没有吐的症状,服了柴胡剂,病人呕吐得厉害。细分析,少阳病本来就有心烦喜呕之主证,而柴胡汤本有治呕吐的功效,为什么服了反而会吐呢?后又想,病人本来不吐,喝了柴胡剂吐了,岂非少阳已通,人体自己在排病?呕吐即为少阳的典型证,也可理解为是其典型的排病方式。复诊再辨,方证无误,还是柴胡剂。病人喝了还是吐得厉害,不喝药就不吐,但是病人不疑,一直坚持服药,吐了一个多月,却自感情绪和身体状况反而见好。后来再次怀孕,成功度过危险期产下一子。这个例子说明,只要我们将人体的循环打通,人体自己就会去排病,人体排病也是遵循病在上从上解,在下从下解;在表从表解,在里从里解的原则。我们用药知识顺势而为。这位病人平时好生闷气,气塞填胸,有胸闷感,便是此条所谓“胸中实”,自然得吐而解。


要是病人“膈上有寒饮”的话会发生“干呕”,也就是呕之无物,如果是寒饮造成的,药赶快用温的方法,温以化饮,可以用四逆汤。当然有个前提,就是阴寒之证才可用四逆汤。


原文:

325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注解:

这里有下利,有脉微脉涩,有呕,有汗出,多个途径失津液,陷入严重的阴证了。三阴合病治从太阴,应该急用四逆汤;从病位上而言,当表里上下都有证的时候,也是要取乎中,建中为主。这里说要温灸其上,不妥当。


至此少阴偏就解读完了,下章开始讲解六经的最后一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如果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论》,建议参考胡希恕,刘希彦版本《伤寒论》,必会受益匪浅!


人人都可以成中医,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