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脉介入术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该如何应对?

 渐近故乡时 2018-08-27

近年来,冠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心脏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之一。介入手术中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危险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不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小编整理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为何会发生?


在心脏疾病的冠脉介入过程中,导管和介入器械直接刺激心脏大血管和心室,导致心肺感受器兴奋性增加,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拔鞘管时产生的疼痛刺激皮质中枢和下丘脑,导致胆碱能神经张力骤然升高,引起内脏和肌肉内微小血管反射性扩张,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可导致神经源性休克等症状,容易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冠脉介入手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较为常见,高度危险的急症,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对于这种急症,临床医生要准确估计及积极处理,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其发生。

 

二、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何时发生?


一般情况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在术中、术后拔管或术后保留鞘管时发生,也可见于拔出动脉鞘管后30分钟内。有些心血管病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发生较为快速,最快可在一分钟内发生,这类患者,如果不能及时抢救,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三、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有什么表现?


当患者发生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时,最初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呵欠连天及出汗等表现。随之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及呕吐等,并且患者呼吸减慢,收缩压<90mmhg,心率<50次>


四、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如何判断?


冠脉介入手术中发生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症状表现:患者出现胸部闷痛、面色苍白、气短、频频出冷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②心率和血压变化:与拔管前相比,患者的心率降低10次/分,血压降低15mmHg。


如果上述2项中,患者的症状符合其中1项,则可以确认患者发生了具有临床意义的冠脉介入术并发症-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五、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如何处理?


冠脉介入手术发生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该并发症较为凶险,病情发展快速,临床医生要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旦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临床医生要立即将患者平卧或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2、给予患者吸氧,心电图监护监测其血压和心率。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期快速补充液体或方便用药。


4、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果患者的血压正常,仅表现为心率减慢,给予患者静推或肌注阿托品0.5~1mg,观察约2分钟心率无变化,可再追加0.5~1mg阿托品;如果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可给予多巴胺或肾上腺素升高血压,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追加应用。


5、患者有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可给予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


除了上述处理办法之外,临床医生还要积极安慰患者,消除其焦虑心理,也有助于改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症状。


总之,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并发症往往难以避免,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风险较高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医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介入技术水平,熟练操作手术规范,并且做好医患交流,要让患者了解整个手术过程,避免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才能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