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宣州十景

 君子养源 2018-08-27

各地对本地域的自然风光、古迹名胜常有“十景”、“八景”等之谓,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它最早可上溯到唐宋时期:唐王维曾为他的辋川别业作《辋川图》,并写有“辋川诗”二十首,只是没有“二十景”的说法。明确提出这类说法的是宋人李营丘、宋迪和苏轼,其中最有名的是宋迪的“潇湘八景”。沈括《梦溪笔谈》载:“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后来名胜处多分八景”。这些景一般是游人长期自然选择,再经名人或乡贤题咏、写意而产生的;也有为了凑数,不免有滥竽充数之嫌。古宣州“十景”亦然。列举者的审美眼光颇有独到之处,主要景点动静虚实齐备,置于特定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中,可以说有一定的代表性;古人还专门为此作了“十景诗”。但也有个别景点是用来充数,有的景点已渐被时光湮没。


敬亭烟雨  敬亭山是宣州文化的重要标志,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天朗气清之际,登高四望,放旷云边,胸怀畅展,这是游山的常景。而逢烟雨迷蒙,峰峦丘壑氤氲万状,山色缥缈有无之中,别有一种神韵、一番妙趣,游山者品味的却是“心景”。景随心化,心动景生,心有多远,景有多深,勾连千载,启人心智,生生化化,天人合一。古人应景诗道:“山鸟群飞各自呼,无心出岫片云孤。轻烟细雨添佳趣,助我青山蔚画图”。

澄江夜月  澄江在宣州城北,是宛溪、句溪汇合之处,谢朓诗云:“澄江静如练”。宋代建有“澄江亭”,人们常在此处夜饮赏月。市声渐淡,夜色朦胧,一轮月影倒映江面,清风飘掠,涟漪微起,波光倏忽,摇荡人心。“夜月”的意象,本就蕴有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与“澄江”相联,则又对应了地域的历史。此处应景诗云:“澄江潋滟开天镜,辉映更觉月明多。愿得幽期常不负,与君同听濯缨歌”。

北楼远眺  北楼即谢朓楼,建于市中心的陵阳峰巅,堪称“独占江山”。登斯楼也,一览江城如画,抚今追昔,意味无穷。应景诗:“谢楼胜迹壮千秋,窗开四面豁两眸。百里风光归眼底,笑指江天宿雾收。”

鳌峰赤壁  鳌峰是陵阳山第二峰,也是宣州城内人文荟萃之处。鳌峰东麓临宛溪河有一段险峻的绝壁,色如朱砂,倒映河面,乘舟而过时如荡漾桃浪之上。应景诗为:“独上江城宿恨抛,鳌头峰耸接云霄。人游赤壁浑如醉,好倩丹青着意描。”

柏枧飞桥  位于柏枧山口,两峰对峙,下临深谷,水流湍急;而凌空如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应景诗是“万仞崚嶒瞰碧空,两山壁立跨飞虹。仙人可许乘槎过,疑是鸟填一路通。”

南湖落雁  烟波浩渺的南漪湖滨,滩涂广阔,芦荻丛生。每逢三秋之时,一行行“人”字形的大雁飞落,鸣声随风随波传向四面八方。应景诗道:“字写遥天不乱涂,如何萧萧集南湖?时人漫说湖中景,书递麻姑有雁奴。”

硖石吞舟  硖石山位于城北二十里的水阳江西岸,江边有数尊巨大奇形礁石兀峙,水流撞击,形成惊涛之势,声震数里。登山遥望,江上白帆点点,顺流而下,行至硖石山麓时踪影不见,似被硖石吞没;疑惑之间,江流回转,船帆又从硖石口出现,摇摇晃晃战战兢兢,如若“虎口脱险”。应景诗写道:“破浪乘风顺流奔,石排夹岸敞如门。转瞬帆樯浑无影,疑是鲸鱼肆口吞”。

华阳积雪  华阳山在宣州城南九十里处,山势高峻,联岫回溪,有“华阳高百仞,绝顶倦登临。雨从半山落,日在谷中阴”之说。隆冬之际,山峰积雪,高耸入云,形迹莫辨。应景诗说:“雪聚莹莹不染尘,久经日照又逢春。倘流黑水来相映,愈见全身洁白真”。

麻姑晓日  宣州城东二十余里的麻姑山传说是道家福地,每当晴天黎明,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霞光映照,峰峦如丹。应景诗:“麻姑峭峭面朝东,日日晓妆回不同。每到朝曦光闪耀,照来满脸分外红”。此景当属充数。

句溪塔影  开元寺塔耸立古城之北,塔影现于城东三里的句溪,蔚为奇观。古人也有应景诗:“彩虹明镜列西东,古塔巍巍耸碧空。倒影句溪供览眺,波光四面焕玲珑”。如今古塔仍在,但河流改道,加之四周高楼林立,此景已不复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