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城历史人物】迁居宣州的李咸用家族

 君子养源 2018-08-27

        宣州既具山川形胜,又兼海陆之丰,人杰地灵,文风昌盛。历代为官者在此定居或慕名迁居来此的很多,其中就有晚唐诗人李咸用。

李咸用(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尝应举不第,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为宣州刺史李璋属下推官,后定居宣州西玉山。李咸用与梅远同时,比梅远早来宣州二十余年。

   

李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与当时知名诗人来鹏、修睦等交往频繁,互有酬唱。其作中唱和、送别、题赠之诗近半,如《赠来鹏》:“默坐非关闷,凝情只在诗。庭闲花落后,山静月明时。答客言多简,寻僧步稍迟。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送从兄坤载》:“忍泪不敢下,恐兄情更伤。别离当乱世,骨肉在他乡。语尽意不尽,路长愁更长。那堪回首处,残照满衣裳”。其乐府多忧乱失意之词,如《陇头行》:“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其部分五律“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后人评价较高。如:

秋日访同

忽忆金兰友,携琴去自由。

远寻寒涧碧,深入乱山秋。

见后却无语,别来长独愁。

幸逢三五夕,露坐对冥搜。

春日

浩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

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

衰世难修道,花时不称贫。

滔滔天下者,何处问通津。

李咸用著有《文献通考》(非宋元时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传世,《全唐诗》录其诗三卷一百七十余首。

李咸用后人亦多为官善诗者。其五世孙李含章,字时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进士,廷试《春雨如膏赋》得太宗赞许。迁屯田都官员外郎,历知祥符县,召对赐五品服,充三司度支判官,又改判户部岁计,出知本州。后去职,益高放,漫游山水之间,吟诗作文为乐。其诗《出典宣城》(三首)之一云:“芦花未白蓼初红,绿水澄蓝是处通。景色不须今日别,烟光仍与昔时同。嘶晓月思闲厩,帆挂秋光足便风。寄语路人休借问,锦衣归去一衰翁。”其《河北行》有边塞诗风:“为儒还解著征衣,远戍沙连白草齐。雁阵不冲羌笛怨,狼烟微认塞云底。荞花露湿堆空堑,蓼水泓澄截古堤。渐近界何分内外,野禽戛路东西”。仁宗即位后,起复知江阴军,赐三品服,封潘原县男。李含章循公洁己,政崇简易,讼狱大省,官声甚佳;著有《仙都集》五卷。

李含章孙李孝先(公元?—1087年),字介叔,一作玠叔,祖荫为太庙斋郎,历虞部员外郎,判池、杭州,改朝散郎,赐三品服勋,上轻车都尉。李含章疏财好义,诗篆琴棋并登妙品;著有《柯山集》十卷。其妻王瑶湘,南海人,诸生王隼之女,亦善诗,著有《逍遥楼诗》。

李孝先子李兼,字孟达,少有文名,作宣州《水阳道中》诗云:“落日河西岸,春风水北桥。地迂帆影转,石出涨痕销。浊酿淋茅滓,鳞贯柳条。几年安稳处,才幸适今朝又以诗经意作《蒹葭》之诗:“蒹葭漫漫秋风多,陂池水落枯苇柯。青山断处落日下,乃一声渔子歌。高秋鲈肥贱如土,换酒村场醉迷路。夜深艇子舣前湾,依稀月照芦花浦后去京,曾作学士诗,诗人杨万里见而许之。李兼传李咸用诗稿,请杨万里作序后刊刻,名《披沙集》。李兼历宗正寺宁宗开禧三年(公元1207知台州,为官有惠政。多交当时名士,熟谙诗坛行状,谈诗说事,颇有见地;著作甚多,有《山阴诗话》、《云严集》、《李孟达集》等。李兼对家乡最大的贡献为:以其毕生心血编撰成《宣城总集》二十八卷,是为宣城第一部大型文献总集。同里状元宰相吴潜为《宣城总集》作序,他观集中的诗文“而世变之盛衰,人物之贤否,风俗之美恶,山川园林亭堂楼阁之景,花草果木鸟兽虫鱼之名,莫不荟萃于斯”;又云:“使宣之山而产金玉,宣之水而产珠玑,聚于此而散于彼。山水之秀不产金玉珠玑而产文章也,虽散于彼,复聚于此。然文章之贵于金玉珠玑,万万不矣!”对所录宣城诗文的历史文化价值给予高度的评价。

李含章裔孙李希稷,字始谋,号岑淼,少孤家贫,励志苦读,积学渊博;秉性严介,立品端方。清世宗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李希稷考取优行,赐衔六品,诏举鸿博,三院交荐,各试以诗赋序文,援笔立就,每篇不下万言,满座皆惊。著有《五经源流》、《齐山百韵》、《咏物诗》等。

                                                   200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