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摘一片浮云游敬亭

 dtmz 2019-12-18

陈敏昭

(三门峡行政学院 472000)

对中国古典诗歌有所了解的人,想必读过李太白这首平淡恬静的佳作:“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能够让诗仙留连忘返、相看不厌的敬亭山,一定是景色秀丽、独特,能够寄托闲情逸致,并且与诗仙写作此诗时的遭遇和心情同步。短短20个字就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诗仙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也让志趣相同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步诗仙后尘“摘一片浮云游敬亭”的意愿和遐想。

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宣城古称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文化名城之一,南北朝时期的大旅行家、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南朝齐诗人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敬亭山很早就是昭亭山自然景区,现在开辟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宣州城北五公里的水阳江畔。敬亭山原名叫“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只有317米,比起在下家乡的高山俊岭来说,只能算是个小丘岭了,然而景色殊异。谢眺在《游敬亭山》诗中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恰如其分的描绘。

李白一生七次游历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的秋天再游宣州之时。此时李白离开首都长安已经整整十年了。长期的飘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绝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高”、“独”、“尽”、“闲”四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嘎然而止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巨大的联想空间,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这两句也让我们在品味鸟飞云去的景状时,感知到作者内心的不忍、无奈、回肠荡气和万般惆怅。

诗的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仙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仙和敬亭山了。诗仙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仙。这使诗仙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情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清朝诗人、诗歌评论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的佳作。现在,让我们用白话文再静静地领略一遍这首短小精悍、大开大合、动静结合的千古绝唱:

“鸟儿们都远远地飞走了,没有了一点儿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默默地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觉得厌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在这首五绝中,诗仙没有过多的写敬亭山秀美艳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堙,烟市风帆,极目如画”。就拿诗仙独坐题诗处的拥翠亭来说,此处碧山千层,青翠欲滴,敬亭风光,拥落前后;双溪碧流,秋色雕阑;岩云梵影,林霭钟声。然风景如画又如何?本诗的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求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仙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乃情所造,情乃景所设,因而句句是景,句句是情。

继谢灵运、谢朓、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等、宋代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等、元代贡奎、贡师泰等、明代李东洋、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等、清代施闰章、石涛等历代大家相继游历敬亭山,以其生花之笔为敬亭山吟诗写赋,绘画做记,寄情山景,抒发胸怀,敬亭山因而被称之为“江南诗山”,其人文积淀更值得我辈临摹。陈毅元帅在抗日战争时期途经宣城时也吟有《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最后,让我们也浪漫一次:摘一片浮云游敬亭山,追寻前辈的遗迹;借一双大鸟的羽翼,陪伴诗仙孤寂的英灵;借敬亭山的秀美艳丽和诗仙的绝唱,聊解我辈浅薄的寂寥和惆怅。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三门峡上阳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