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纸艺术的当代演绎

 长白山6666 2018-08-27

剪纸艺术的当代演绎

本刊记者 穆宁 《 人民周刊 》(2018年第5期

    剪纸,民间艺术的一种。新疆阿斯塔纳墓葬出土的五幅剪纸残片,是现存最早的剪纸实物,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剪纸在唐宋时期进一步普及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清末以后逐渐衰落。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徐阳,听他讲述了艺术道路上的诸多故事和创作感悟。徐老师的作品生动传神,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谈话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让人入耳入心。

    生活经历

    徐阳,1949年生于北京,母亲是第一届全运会的编导,读小学前,他常跟着母亲看杂技、看表演,听叔叔阿姨交流节目构思,较早获得了艺术的启蒙。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张图画作业,他特别认真地画了十张,老师把他的画拿给每个班的同学看,后来又放在学校橱窗里展览,这件事让徐阳养成了做事情求好、求细、求美的习惯。

    徐阳说:“我的成长经历很简单,读书,去四川插队当知青,在中学教语文、教美术,‘文革’后读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文化馆做了十年美术工作,回北京又做了十年广告设计,55岁退休,退休后成立了工作室专门从事剪纸工作。”

    徐阳年轻时自学剪纸,专门向民间剪纸艺人请教,他结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在退休至今的13年中,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剪纸艺术的创作和生产,还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并不遗余力地做好非遗传承。

    剪纸创作

    剪纸来源于生活,它的造型体系既不写实,也不抽象,是一种意象艺术,即以意构象,以象寓意。没上过美术院校的剪纸艺术家能把剪纸剪得那么好,是因为他们剪出了自己的生活和感情,剪纸并不强调精准像,而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剪出来。

    谈到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徐阳这样说:“首先,艺术创作要符合主题;其次,围绕主题,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去表现,要新颖独特;第三,达到合适的艺术效果。剪纸有三个特点,民俗性、吉祥寓意、意象造型。不论用于祈福还是辟邪,剪纸传达的全都是正能量,比如福禄寿喜财这五大主题都是吉祥的,剪纸是一门吉祥艺术。”

    在退休后的13年间,徐阳创作了大量的剪纸作品,涵盖了方方面面的题材和多种材质的探索尝试,其作品在屡屡获奖的同时,也陆续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对外展览公司、北京市文联以及瑞士、加拿大的机构收藏。

    1999年,徐阳历时半年完成了一件10米长的剪纸作品《喜迎澳门回归》,该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04年,《赛龙舟》获中国文联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他的作品还曾获2008年首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银奖(剪纸类最高奖),第一、二、三届中国国际剪纸展金奖,第四、五届特别奖。?

    民间剪纸过去主要用于吉庆节日、婚礼寿宴、乡邻赠送。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剪纸不仅为民俗生活服务,还要满足现代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如今,大家经常把剪纸元素与多种媒介结合,运用新媒体手段,结合声光效果加以表现。当今的剪纸作品常用于舞台美术、产品包装、电影电视中,不仅有装饰作用,还传达了各种吉祥寓意。

    徐阳曾为澳大利亚客户设计了不锈钢材质的剪纸壁画,为腾讯公司设计网络游戏《寻仙》八大仙职剪纸,还接受奥美广告公司的委托为水井坊酒做了剪纸元素的产品包装。

    2017年,为庆祝建军九十周年,徐阳主编的《我的大英雄》八册剪纸丛书出版,他和学生一起把英雄人物的故事创作成剪纸作品,该丛书包含八位英雄人物,共120幅剪纸作品。

    2018年3月,徐阳主编的《非遗进校园剪纸大讲堂》出版,这套面向全国小学生的辅助教材,系统地讲述了剪纸的技法。徐阳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中国传统节日剪纸集》也即将出版。

    ?

    国内外交流

    徐阳曾应文化部等单位邀请,赴意大利、瑞典、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及等三十多个国家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他深深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认为既要学习国外的文化,也要积极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剪纸艺术深植于中国民间土壤之中,还需把握住剪纸艺术的民间特点。在向传统文化学习的同时,剪纸艺术也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

    在谈到东西方文化差异时,徐阳举例说,2017年中方组织了“地坛庙会全球行”活动,在俄罗斯红场有个俄罗斯老太想让他剪一个象征发财的剪纸。中国人一般是通过含蓄、曲折、委婉的方式把内容表达出来,比如使用体现东方人智慧的金玉满堂、连年有余、平安富贵等表现,可是在国外就不能使用这些元素了,每种表现手法都要适用于特定的地域背景。

    2010年,徐阳等艺术家赴瑞士,和瑞士的剪纸艺术家一起,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创作作品并集结成册,收录于《东西合璧的剪纸艺术·剪纸元素与瑞士文化》中。2013年,徐阳等艺术家赴台湾采风创作,作品收录于出版的《海峡两岸民俗风情剪纸艺术展精品集》中,并在清华美院、中国美院、基隆美术馆举办了采风作品展。

    “在对外交流中,各国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我坚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要大力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外国人更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才体现出我们对外交流的价值。这类交流活动很有意义,属于活态的交流,所有作品呈现的全都是对方的风土人情。”徐阳说。

    非遗传承

    徐阳在创作之余,一直致力于剪纸的教学和推广工作,他不定期举办非遗剪纸讲座和培训,比如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他还参与中国剪纸高级研修班、非遗剪纸教师培训。其中,非遗剪纸教师培训面向中小学教师授课,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可以再传授给他们的学生,如此就可以惠及更多的人。

    2011年至今,徐阳为北京市残联举办的非遗剪纸培训班授课,授课达350小时,共有100名残疾人接受了培训。徐阳参加了五次北京市残联举办的“一帮一”培训活动,培训残疾人10名,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和发表作品。他的学生胡雪琪获得2016年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技能大赛第一名,范荣彪获得第七名。

    徐阳还是多个剪纸比赛的裁判和评委,他乐于从中选拔有才能的人。与此同时,徐阳也看到了很多行业乱象,他担忧地说,即便是根据市场需要创作作品时,也不能根据个人好恶随意创作,剪纸传达正能量的宗旨不能改变。

    一个从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退休的人,依然忙忙碌碌地奔波在剪纸艺术的道路上。徐阳将自己热爱的手艺传授给了更多的人,他用态度和作品阐释了艺术探索之路的浪漫悠长,只为寻得剪纸艺术的唯美纯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