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保山西 | 晋东南-大阳古镇元代巨构汤帝庙

 alayavijnana 2018-08-28

汤帝庙位于晋城泽州大阳古镇西街,其创建时间年代不详,庙宇现存主要建筑正殿为元代风格,碑记多为明清两代重修的记载。

汤帝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庙门开于正南,平面布局规整。山门建于一砂石台基之上,进得山门,迎面又设中门一所。中门两侧原为碑廊,现已砌墙封死,改为它用。碑廊两侧各有偏门,平日中门不开,人们从此进出。

山门内区域

山门内

门内侧

二进院落区域望正殿汤帝殿

正殿汤帝殿,元代所建。殿阔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举折平缓。前檐柱四根,木质,方形砂石柱础。 

前檐台基为砂岩质条石两层砌成,高60厘米,压沿石宽47厘米,厚27厘米。

檐柱微有卷杀,斗拱七铺作,斗拱上直接承托撩檐枋,下则为大额枋,额枋用粗壮的原木,不用阑额,而在柱头上横穿一替木用以替代。

殿东西分别为佛祖殿、老君殿、东北、西北两小院内又设耳殿两座,东为三宗殿,西为虫王殿。

梁柱处理的手法

柱网在平面上由前而后共四排,后檐以墙代柱,总计用柱十二根(山柱砌于墙内)。明间开间8.21米,次间开间5.385米,通开间18.98米;总进深三间,由前檐向后檐各间进深分别为:5.26米、2.605米、2.9米。

殿内明间前槽开间较前檐明间内收1.31米(金柱柱中不在任何梁缝轴线,即移柱造)。

前檐两次间檐额用材较为规整外,其余全为自然弯材略加砍锛即用,额身弯挠度最大值为15厘米(以前檐明间檐额为例),额身断面最大直径73厘米,净跨间距8.1米。

汤帝殿前檐各柱头之上均设榻头承托于檐额、内额之下。

前檐柱头榻头木总长139厘米、高30厘米、厚15厘米,明间一侧制成蝉肚形,次间一侧制成由底面向端部双向斜抹的形制。

由于次间檐额断面高度小于明间檐额(相差43厘米),故在次间榻头木上与檐额底皮又嵌设榻头一道,形成了次间双层榻头木叠加的造型。殿内内额也由金柱头之上榻头承托。

柱头之上、内额之下使用榻头相向托承,有利地缩短了额枋的跨度,减缓了额枋的净跨剪力。

由前檐台明至后檐墙脚总进深12.99米,台明东西总宽19.61米,建筑面积254.73平方米。


斗拱按位置区分共计三种,分别为前檐檐下斗拱、前檐下平槫结点斗拱、内额上用于承接四椽栿与乳栿梁前端的襻间斗拱。


前檐檐下斗拱共计十五朵,按所承梁架(缝)计算,每间各施补间铺作一朵,形制共分三类。


柱头铺作 五铺作,双下昂,蚂蚱形耍头,重拱计心造。单材高16.5厘米,宽9厘米;足材高23厘米,第一跳31厘米,第二跳28厘米。


泥道拱上以散斗隔承素枋三层,第一层素枋上隐刻泥道慢拱;瓜子慢拱上承罗汉枋一道;令拱托随槫枋及撩檐槫;四椽栿前端平置于耍头之上,端部抵于檐槫内侧不出头。


里转出双抄,第一跳华拱上设交互斗托令拱承罗汉枋;前出耍头后尾制成榻头,由里转第二跳华拱承接,托于四椽栿底皮。瓜子拱、瓜子慢拱、令拱两端拱头斜抹。


相邻的斗拱的栌斗由正角栌斗与讹角栌斗两种形制更替使用。由于檐额均为自然弯材,额背凸凹高度不等,为求得斗拱栌斗底皮一平(升起值除外),在各朵斗拱栌斗之下随额背弯度垫塞木墩或板材,从而使斗底形成统一平面。


补间铺作 分两种,里转结构相同。第一类前檐部分与柱头铺作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跳改假昂为真昂,昂尾制成挑杆,后尾斜挑于下平槫襻间枋下,昂尾施小驼峰,上置坐斗托短替承平槫。里转五铺作,出双抄,第一跳华拱上设交互斗,蚂蚱形耍头与异形拱十字相交,在耍头上、昂后尾下嵌塞鞾楔。第二类补间斗拱结构同上,仅在前檐部分于栌斗内与正昂相交呈450夹角出斜拱各一道,拱头置斜交互斗托斜耍头、单材拱;第一跳昂上设圭形平盘斗,昂身两侧也出斜拱,拱头上斜交互斗内的斜出耍头与令拱相交。


此外,明间正中补间铺作的栌斗内不出450斜拱,二跳斜拱构造同上。


襻间斗拱有两种:

(1)前檐下平槫结点斗拱 四椽栿背上立瓜柱,瓜柱柱头置栌斗,斗内实拍拱与搭牵梁相交承短替托平槫。


(2)前槽内额上襻间斗拱 四铺作,出单拱。栌斗内捧节令拱与乳栿梁相交,梁身向前檐伸出制成榻头叠压于四椽栿底皮。令拱两端置散斗承襻间枋一道,四椽栿后尾垂直去截,叠压在乳栿梁上。

梁架构造:

进深八椽,由脊部划分,计前坡三椽,后坡长五椽,形成了后坡长于前坡的屋架。前檐檐柱与前槽金柱间设四椽栿,后槽乳栿对上下呈阶梯状分布的搭牵梁两道,通檐用四柱(后檐以墙代柱)。四椽栿前端置于前檐斗拱耍头上,后尾与后槽上层乳栿梁相接,呈上下叠压制结构于内额上襻间斗拱内;后槽内额(第三排)上立瓜柱承上层搭牵梁后尾,下层搭牵梁前端呈爬梁式置于内额上,后尾构于后檐墙内。四椽栿上在上平槫轴线位置立瓜柱承平梁,瓜柱柱身与下平槫之间施搭牵梁结构;后槽瓜柱柱脚立在上层乳栿上,施合■稳固。平梁中段竖蜀柱,柱头出短替承脊檩,两侧施叉手戗捧脊槫,蜀柱柱脚无合■、驼峰之设,柱头亦无栌斗、丁华拱之制。各缝槫材之下(结点处)均施短替托承,各瓜柱柱头以攀间枋一道纵向联构。


该殿梁架既非《法式》中规定的相关结构,也不似它处前后对称的做法,构架地方特征较为独特,具体形制详见横断面图。


举架:前檐檐部步架141厘米,举高75厘米,约合0.53举;平槫缝步架137厘米,举高78厘米,约合0.57举;脊部步架153.5厘米,举高111厘米,约合0.72举;如按前后对称屋架造计算,总举高约合总步架的1/3.27,第一折为总举高的3.6/10,第二折为总举高的1/10。后坡脊部举折同前檐,由檐部向上各步举架依次合0.38、0.42、0.53、0.57、0.72举。


木基层与屋顶:

槫上圆椽乱搭头铺钉,椽上铺钉望板,前后上出檐130厘米,其中檐椽平出90厘米、飞椽平出40厘米。两山出际85厘米,槫枋端部钉设博风、悬鱼、惹草。


屋面筒板布瓦,绿琉璃勾滴剪边,前坡屋面绿琉璃方心三个。正、垂脊除大吻、吞口为孔雀蓝琉璃质地外,全部为绿琉璃制品;各脊断面构造由下而上依次为当沟瓦、坐脊瓦、线道砖、脊筒子、扣脊瓦五部分构成。正脊脊筒上图案以脊刹区分,两侧各饰游龙四条行于牡丹花中。正脊两端大吻对峙。正脊中央设脊刹:刹座由相背设置的吞口与其间牌额组成,牌上残迹依稀可辨“至正”字样;吞口上原设有仿木琉璃楼阁,在底层“楼”身翼角共拉设铁质风绳四条,风绳下端于前后瓦面上专设的牵神系接,用以稳固刹楼。四条垂脊均为手工捏荷花脊块组拼,垂脊与大吻相交处施挂尖吞口,垂兽为张口单爪龙形。

中式营造 | 三省穿越几千公里,为了记录晋东南文物建筑与价值发现


丨中丨式丨营丨造丨

传承传统文化精神

微信号:Chinese-Construct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