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法提供:铜陵市中医医院 李兰兰 蒋 静 梁希玲 治疗方法: 动态观察基础体温(BBT)曲线、宫颈黏液结晶、尿LH峰值、B超跟踪监测卵泡和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等,根据女性正常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 分阶段选择下列经验方治疗:(1)经后期滋阴养血,补养肝肾,准备良好的物质基础,予以促卵泡汤,药用丹参10 g,白芍10 g,淮山药12 g,茯苓10 g,山萸肉10 g,紫河车10 g,女贞子12 g,菟丝子10 g,鸡血藤15 g,熟地12g等,经净后即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共服7~10剂。 (2)经间期补肾助阴,活血化瘀,推动阴阳转化,予以促排卵汤,药用当归10 g,白芍10 g,茯苓10 g,淮山药12 g,川断10 g,泽兰15 g,熟地12 g,五灵脂10 g,桃仁10 g,鹿角片10 g等,在阴道涂片角化细胞指数达40%以上时开始服3~5剂。 (3)经前期补肾助阳,暖宫促孕,予以促黄体汤,药用当归10 g,熟地10 g,山萸肉10 g,茯苓10 g,白芍10 g,白术10 g,川断10 g,菟丝子10 g,淫羊藿10 g,肉苁蓉10 g等,BBT上升呈高温相时服,共10~12剂。 (4)行经期活血通经,重阳转阴,予以调经汤,药用丹参10 g,当归10 g,香附10 g,赤芍10 g,红花10 g,桃仁10 g,陈皮6 g,川牛膝10 g,益母草15 g,延胡索10 g等,连服3~5剂。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现代医学认为,排卵障碍是构成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理表现。虽然,西药克罗米芬、HMG、FSH、HCG等药物已可很好地解决排卵、超排卵问题,可获得较高的排卵率,在体外受精中得到较高的受精率、卵裂率和生化(化学)妊娠率,但由于此类药物在受体水平阻断雌激素的作用,使子宫内膜DNA合成受阻,同时容易引起子宫内膜发育迟缓和不同步,最终导致低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的增加。 随着生殖内分泌学及对中医脏腑经络本质的深入研究,发现补肾为主的中药有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是诱促排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应重点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提高肾阴,促进卵泡发育,奠定成熟卵子的受孕基础; 其二是通过活血化瘀诱导排卵。近代药理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能增加子宫输卵管蠕动,丰富神经营养,增加卵巢等内分泌腺体的供血,促成熟的卵泡排出,同时通过改善子宫的血液供应,促进蜕膜生长发育,有利于孕卵着床。 随着月经周期的后移,当归、川断、五灵指、泽兰、桃仁等活血化瘀,促卵子排出,加用鹿用片温补肾阳,以促进阴阳相互消长,BBT上升,即“阴得阳助,则泉源不竭”。促黄体汤运用淫羊藿、肉苁蓉等温润助阳之品,达到暖宫种子的目的。调经汤中赤芍、红花、益母草等活血调经,香附、陈皮、延胡索理气调经止痛,川牛膝引经血下行。 同时宫内膜由卵泡期的线状光带逐渐增厚,至排卵期内膜厚度达10.0~12.6 mm,与自然月经受孕周期的宫内膜增长厚度接近。 在黄体期使用温补肾阳药,宫内膜由三线征变为光团,基础体温上升,证明补肾调经法可起到调节性腺功能的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