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我县农村改厕工作的调研报告第2页

 飞扬DE心 2018-08-28
  列入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每年对改厕进展情况进行全县通报,改厕工作经县改厕工作领导小组考核验收后,采取补助与考核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拨给专款,对改厕工作提前达标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各乡镇也相继制定了配套的措施和奖励办法。如壶镇镇政府为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改厕工作,向辖区内83个行政村、2万余户农户承诺:农户每消除一丘露天粪缸的,奖励人民币50-100元;行政村新建一座标准公厕的,奖励人民币10000余元。

二、我县农村改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改厕工作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认识偏差,卫生意识缺乏。受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民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改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由于缺乏卫生知识,有的农民对粪便所造成的污染和引发传染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厕所的改与不改,与地方经济发展、农民身体健康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农民认为厕所本来就是脏的、臭的,没有必要把钱和物投入到厕所上,现在最着急要改的是吃、穿、住,至于拉的只要撒了出去就是“眼不见为净”;有的农民认为厕所只不过是存储肥料而已,经无害化处理就没有了肥力,反而失去了农作物肥料的一大来源。

二是经济薄弱,规划建设滞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边远山村的集体经济基础仍很薄弱,农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对改厕资金的投入捉襟见肘。即使是比较富裕的行政村,也往往重视对电力、通信、道路的投入,而忽视对非卫生厕所的改造。有的村庄在规划建设时,既没有预留适当的改厕空间,又没有规划统一的排污设施,导致农村改厕有钱没地改、想改没有钱的尴尬局面。

三是标准低下,改厕方法单一。主要以消灭露天粪缸,建造公共厕所为主,对非密闭性的户厕改造只是低标准、粗放式的,而且改厕的方法也比较单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种地农民的逐渐减少,存储的粪便由于没有进行真正无害化处理,离国家关于“有完整下水道系统,经无害化处理”这个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其排放与去向也将成为新的隐忧。

三、推进我县农村改厕工作的建议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改厕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突出,加快对非卫生厕所的改造与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刻不容缓。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卫生知识。农村改厕是一场破千年旧俗的“革命”,是好事,也是难事。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为改厕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要积极开展农民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让群众真正认识到改建卫生厕所是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治本措施,从而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切实提高农民群众改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注重科学改厕。农村改厕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注重科学改厕,保证施工质量,防止因质量不合格造成经济损失而挫伤农民群众改厕的积极性。要把农村改厕工作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结合起来,将改厕列入村庄规划,统筹实施。要因地制宜,选择符合群众意愿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改造模式,不搞“一刀切”。卫生、农业、城建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力争资源共享,如可采取沼气净化式、生物分化式、高温堆肥式等绿色环保型的改厕方法,尤其是前二者,无害化处理比较彻底,又能为农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大量的绿色能源和大量绿色有机肥料,要积极向群众推荐,先行试点,逐步推广。

三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尝试改厕市场化。要把改厕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切实加大资金投入。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个人投资改厕。逐步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如以投资的方式建造沼气池,无偿收集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和粪便,然后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向村民提供日常生活能源和有机肥,不失为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四是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要把农村改厕工作与“培育新农民”相结合,积极引导群众树立卫生观念,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各行政村要制订卫生厕所管理制度,落实专人,明确职责,定期检查,确保改好一个,用好一个,巩固一个,充分发挥设施效益,切实改变“有人建没人管,卫生厕所不卫生”的现象,确保农村改厕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