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贫出忠臣

 太乙ocwfrzeutj 2018-08-28
  常言道:“家贫出孝子,世乱识忠臣。”贫困家庭,一家人守望相助,孩子也更懂得孝顺的真谛;而对於一个国家来说,越是遇到混乱越能辨识出孰忠孰奸。当然,这不单单适用於国家,小到一座城市、一间公司同样如此。

  忠孝是中国人最看重的做人之大节,所谓“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譬如,春秋时的介之推就是忠臣孝子两全的典範。贫寒家境中事母至孝,颠沛流离中“割股奉君”,而又在晋文公复国之后功成身退,与老母归隐山林。

  清人陈康祺《郎潜纪闻》中却记录了一条相反的句子:“世乱见孝子,家贫出忠臣。”说的是,咸丰年间,群匪纵横作乱,又赶上英夷侵扰,时局动荡。朝中某侍郎,曾多次充任科举主考官,已经捞了大笔银子,囊橐充盈,担心继续做官风险太大,遂讬词要奉养双亲,辞官回乡,其实是躲到乡间做个逍遥快活的老员外。

  到了同治初年,各地匪寇已渐次剿平。而该侍郎坐吃山空,渐渐囊中羞涩。於是乎又乘车进京,上疏皇帝,称大乱初定,时事艰难,臣受皇恩最深,不敢不出来辅佐朝政。因此,当时有人就改了成语来讥讽这位“戏精”侍郎:“世乱见孝子,家贫出忠臣。”

  这绝妙的讽刺,将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世乱之际,为求自保,於是乎大扮孝子,归家閒居,置国事於不顾。而一旦家贫,为了回官场发财捞金,就又摆出一副捨家为国的姿态,东山再起。时而孝感动天,时而忠心贯日;董永也是他,包公也是他。实际上,孝是假孝,忠也是伪忠。

  而今某些政客,将这一套玩得更炉火纯青。遇到麻烦,就动辄以“家庭原因”为幌子,退居幕后避风头。而到了耐不住寂寞蠢蠢欲动时,又豪言“以天下为己任”,跳出来搞风搞雨。但除了攫取名利和个人政治资本外,又有何建树呢?这熟悉的“配方”,堪称得其侍郎前辈真传。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