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频出、BAT的纷纷押注、及订单的高增足以佐证医疗信息化的高景气度。 卫宁健康领军地位清晰,不久前补充的创业软件“中山模式”引起不少卖方重视,认为全国复制性强。今天新增一家公司——东华软件,申万认为公司在三个方面被严重低估。 因母公司东华软件业务线条多(金融、保险、电力、政务、智慧城市等),且此前并未单独与医疗业务进行拆分披露,导致投资者对东华医疗业务体量、产品能力、布局规划等认知并不充分。但实则公司在全国百强医院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HIS)市占率达32%,服务超300家甲级医院。 医疗信息化业务增速与其持续性被低估。 市场认为现阶段新增信息化需求主要来自二级、三乙医院与政府区域卫生建设,但东华服务的主要是三级医院,订单增速会大幅低于同行业其他公司。但实则看今年东华订单即可一目了然。 首先,医疗业务已成东华支柱性板块。17年年报管理层讨论中,医疗业务顺序由第5升至第1。东华医疗业务员工2000余人(卫宁员工人数3613人),占总员工数近1/4。 其次,前8月东华医疗类中标额2.16亿,同比增40% ,且17、18两年均有多个千万级大单。申万预计2018年订单总额将近10亿。 另外,三甲医院仍有增量,三甲医院IT投入仅占整体收入1%,有提升空间;还可从HIS向CIS转变,从非诊疗领域往诊疗领域拓展。申万预计2020年政策窗口期后,三甲医院信息化开支仍能保持20%左右增长。 创新业务变现能力、体量被低估。 支付流水返佣:互联网支付与HIS接口建设完毕,这一业务几乎不需成本,收入≈利润。返佣已陆续开始,年底预计收费医院家数为200家。 商业保险接入:东华覆盖300家三级医院,而三级医院问诊量、日均数据量约二级医院的10倍,且数据规范性和价值更高,可收取更高接口费。 云HIS:与腾讯合作后,东华将推出自己的SaaS形态HIS软件产品。该业务收入体量将在2020年达2亿。 研发能力,医疗IT、互联网 医疗等领域产品能力被低估。 2000人中技术人员占比90%,几乎全部医院业务系统都是东华自行研发设计。东华数字化医院产品采用InterSystems的Caché数据库,该数据库在欧美占绝对领先地位,Cerner、HBOC等都在采用。东华在互联网 医疗方面也有完整布局,包括为医院打造互联网平台、推出面向C端的互联网医患产品健康乐等。 温馨提醒,文章只做逻辑梳理和解析,不做推荐,亦不做为投资依据,请谨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