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瓦米·杜迦南达:我们与身体的第四种关系

 玉蝴蝶YOGA 2018-08-29

在视频采访之前,我反复提醒自己不要超时。

 

这是斯瓦米杜伽南达(Swami Durgananda)去年在广州讲座的一个晚上,经过一整天关于瑜伽哲学的授课、讨论之后,是《瑜伽》杂志的视频专访。大家都有点担心老师会比较疲劳了。他专门去洗手间整理了自己的衣装,神采奕奕地来到拍摄场地。同行的老师说,斯瓦米认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罗摩克里希纳僧院的形象。

 

这个僧院的名字源自于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即辨喜的上师。辨喜是把瑜伽介绍到西方的第一人,1897年从美国和欧洲讲学归国后,在加尔各答建立了以老师命名的这个组织,现在仍是传播印度哲学文化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当今印度总理莫迪曾说,自己少年时代仰慕辨喜与罗摩克里希纳,一度想在此僧院出家。

 

作为原印度辨喜大学教务长、罗摩克里希纳僧院高级僧侣,斯瓦米杜伽南达数次来中国讲学,我们也曾在2016年12月刊《为什么我们的习练要引入瑜伽哲学》专题中发布斯瓦米的文章。当他亲自坐在你面前,平静而清晰地展开论述时,这种欣喜是难以言表的。

 

这是当晚我们探讨的第一个问题:从瑜伽的视角,我们该如何看待与自己身体的关系?

 


 想必忠实的读者们记得,斯瓦米杜伽南达其实是“理工”出身,爱荷华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学博士,兼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印度机械工程师学会成员,正所谓“文理贯通”。他以宏大而清晰的视角,在那几天的讲座一开始,就先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梳理了印度身心科学的脉络。

 

正如在访谈中所谈及的,斯瓦米并不认为出世(退隐、弃绝)是通往解脱唯一的道路。他在讲座的第一天就明确,吠陀时期的人们,发现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入世(世俗享乐与繁荣之路,并非享乐主义,而是有节制的享受),另一种是出世。这两条路都可以通往解脱,区别在于,前者是相对容易而漫长的路,出世是相对困难而便捷的路。

 

我认为那3天的讲座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从奥义书讲到《薄伽梵歌》,从《薄伽梵歌》讲到瑜伽经。他告诉我们,奥义书是吠陀的精华,奥义书的精华是《薄伽梵歌》,而《薄伽梵歌》中包括了瑜伽的实用方法。针对瑜伽,这种已经走入现代的身心科学,斯瓦米杜伽南达为我们勾勒出了融合哲学与科学视角、立体的习练背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