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证≠受寒,热证≠发热,简单的寒热辩证之说,日常护理措施

 青竹绿常在 2018-08-29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寒证和热证的概念。病邪有阴邪和阳邪之分,正气有阳气和阴液之别。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或是阴液亏损而致阳气偏亢,均可表现为热证。阴邪致病容易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均可表现为寒证。简而概之就是“阳盛则热,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寒,阴虚则内热”。

寒证≠受寒,热证≠发热,简单的寒热辩证之说,日常护理措施

下面小编给大家主要普及下寒热证的相关表现和日常保健须知。

寒证:

主要临表:

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暖,口淡不渴,倦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

护治方法:

温以祛寒。

日常护理措施:

1.观察寒证者面色、寒热喜恶,肢体温凉,口渴与否情况。注意舌象、脉象以及各种排泄物的情况。长期调理者,这些情况都会慢慢恢复正常。

寒证≠受寒,热证≠发热,简单的寒热辩证之说,日常护理措施

2.对于寒证者,应该居住在向阳、通风、洁净、室温适当偏高一点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寒保暖,禁忌生冷,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加盖衣被。

3.长期受寒证困扰的人,往往会情绪不佳,心态不好,这样对症状改善也会有影响,所以说要积极安定调节自己的情绪,用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保持气血的调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寒证≠受寒,热证≠发热,简单的寒热辩证之说,日常护理措施

4.寒证者的饮食宜温热。切记避开生冷,根据症状不同也可在医生建议之下服热的姜糖水,或者在日常饭菜中适量多加些姜、胡椒、葱等辛散之品,帮助防寒保暖。如果情况严重者建议在医嘱下服饮温补类药膳,以助阳散寒。

5.寒证者多用辛温燥热药,但要中病即止,以免过用伤阴,反而对身体不利,寒证者中药适宜温服。

6.日常生活中可以配合艾灸、热敷、按摩、拔火罐、针灸等帮助驱除寒邪。

寒证≠受寒,热证≠发热,简单的寒热辩证之说,日常护理措施

热证:

主要临表:

发热、喜凉、恶寒喜冷,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

护治方法:

清热泻火。

日常护理措施:

1.观察热证者发热、汗出、神志、食欲、二便、斑疹、出血、舌苔、脉象等情况,也要注意是否出现真寒假热、真热假寒情况。

2.对于热证者应该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凉爽通风,温度适宜,清洁卫生。其衣服被褥要勤更换。这里注意里证热重者,可予以冷敷。对感受时邪疫疠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相互感染。对于高热神志不清者要注意预防褥疮以及意外事故发生。

寒证≠受寒,热证≠发热,简单的寒热辩证之说,日常护理措施

3.热证者多容易烦躁不安、情绪容易激动,所以应该使情绪得到安定,这样才利于康复。

4.对于热证者应食新鲜清凉之品,忌食辛辣、滋腻动风之物。烦热口渴之人可多饮清凉饮品,或者多食西瓜、梨、蔬菜等,要注意多饮水。

寒证≠受寒,热证≠发热,简单的寒热辩证之说,日常护理措施

5.热证者清热解毒之剂适宜微温服或凉服。对于煎煮的方法,视药物不同而区别对待,比如辛凉之品要煎煮时间稍微短一些。服药剂量要根据医嘱严格遵守。切不可自行加量减量。

6.热证者要根据情况对症处理,对症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为情况较多又都包含医药信息,如果陈述会违反平台规定,所以小编就不一一赘述了,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给小编。

寒证≠受寒,热证≠发热,简单的寒热辩证之说,日常护理措施

人是一个有机体,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毛病,跑偏健康轨道,我们要及时纠正使其入轨,否则,任其越跑越偏,那小毛病就会变成大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