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理拳法】洪均生公谈陈式太极拳推手中关于如何懂劲的问题

 红色的鱼jrvpgx 2018-08-29

关于如何懂劲:一般刊物有说,练架子是知己的功夫,推手是知彼的功夫。这话乍看起来似有道理,但怎样知己呢?我认为,陈师常说这个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用,都不是空的。这句话当然首先包括陈式的头一个式子“金刚捣碓”,而照奎写《陈氏太极拳推手》(上海体育宫印)却说,除金刚捣碓外都有用,就是错误的。吴志清著《太极正宗》所附向恺然一文说,除揽雀尾一式有掤捋挤按,其它式中是否有这四正手法?採挒肘靠在哪个式子?曾问于某几位名教师,未曾答复。按说太极拳的十三式是组成这套拳的基本动作,犹如我国的文字是几个基本点划变化组合一样,凡字就有点划——横竖撇捺钩折,没有无点划的字,当然也没有无十三式的太极拳。当初太极书中举“揽雀尾”式中的掤捋挤按为例,不过这一式子里恰好是四个手法连贯的组成。以此为例,便于初学领会而已。因此,我认为学架子时,首先便应懂得十三式的形式、配合及作用,这才算知己。陈鑫又说,练拳时无人若有人,这就从知己中同时要求知彼。式子的变化是因敌而变的,学架子时,能够明了式子为什么而变,则推手时方能适应对方的劲或化或攻,通过推手的科学实验,用以检验动作的正确与否。从而加深运用十三式的着法。如果认字不懂字音、字意,又记不清字形。而要求在写作中,开始懂字,可能不合逻辑。一般书刊又说:推手要以不丢不顶中讨生活,这话同样使人难以理解。丢和顶的现象从何而来,怎样做到不丢不顶,所谓“生活”又是怎样讨法。这种囫囵吞枣的语言,我却怀疑他本人是否真懂。


按:懂劲之说首先见于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原文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我认为,这句话里提出太极拳技术的两个要点,即“着”和“劲”。为求懂“着”中的“劲”,必须先懂有形的“着”。拳式中每个动作便可称为一“着”,“着”就是八种手法结合眼身步手的各种变化形式,学拳应当先弄清楚这一动作是什么“着”,然后练熟,才能懂劲。所谓懂劲就是懂的在什么时间转变什么方向,以适应对方劲路的变化,而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彼不动,己不动”的“动”是方向问题;“彼微动,己先动”的“微”和“先”是时间问题。原文中“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这两句话是符合太极拳自卫的原则的。也是符合《孙子兵法》“后人发,先人至”的原理的。不过语法欠明,究竟是否微动在先?假使把先动变为“先到”,那就好懂了。陈式推手的方法正是“彼微动,而己先到”的。为什么不先动呢?一来是恐师出无名,形成好斗;二来是先动虽然在时间方面好象争取主动,实则在方向上已暴露给对方,给人以应对之机。所以“不动”是战略,而“后动先到”乃是战术。行军的“后发先至”,当然是走的捷径,陈式的“后动先到”,也是凭科学的方法,而非什么“意”在先。这种科学的方法,主要是螺旋运动的全身配合。我们首先研究一下重心的问题。


文/洪均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