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书法为何耐看?

 我伤仲永 2018-08-29

艺术的伟大也离不开想象力和创造性,但往往又是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阻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如同书法被很多人误解得很神秘一样。


古人书法确实耐看,但并没有那么高深,并没有那么复杂,而是一些小细节,小套路,是可寻可觅、可审可查、可追可索的。


我们就以北宋米芾作品《李太师帖》为例来说明。

在学习写字或创作时,我们可以一个字组、一个关系的去突破。这种方法看似割裂,实际上效果十分显著。

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通过一定的关系组合在一起的。

1、大小。如第一行“贤”和第二行“书”,又如第一行由小到大,再由小到大后又从大到小变化。

2、纵横。如“李太”、“十四”、“篆籀”都为纵向到横向取势变化。

3、疏密。为了破开均匀,往往前后两行的字距,或者结构会做疏密的变化。如第一行“李太师”字距稍紧,第二行“帖武帝”字距较松。

4、断连。左右的连断也时常形成一个关系组。

5、前后呼应。如“王戎”和“真宜批”有相似的用笔和连接。

在作品中何止这些关系,当你看到更多变化时,你的眼界也在不断成长。在书史上的每一个能留下名字的书家,作品都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也都充满各种变化,或夸张到你一眼就能看到变化,或微妙到你反复学习也没有发现。


而一幅好的作品,除了关系组合之外,每一个字也是精彩的。如:晋:上疏下密,上大下小,上部向左斜,下部向右斜。突出上部横向空间。右齐左不齐,左边自上而下,收——放——收。


书:菱形结构,上疏下密,自上而下空间依次减收。

 

真宜批:三字连绵线,为一个字组,“真宜”二字左倾,右下取势,“批”字左移,稳住上边二字。“真宜”二字纵势,批则为横势。

艺术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很多时候无法把握,而艺术理性的部分不但可以获取还能加以学习,用于自己的书写和创作中,愿能知行合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