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吸收应用信息的方法&&高效思考输出的方法,看完受益匪浅

 皓哥儿 2018-08-29

让我们来聊聊信息素养中最重要的能力:信息的吸收和应用。通过提高搜索能力我们可以更快更精准的把信息找到,但是找到信息之后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我所用」。信息的整理之后,我会从信息如何快速吸收入手,让知识和信息真正内化成我们的思维力量。然后再讨论如何借助思维模型,帮我们实现信息的有效输出和应用。

一、高效吸收应用信息的方法

高效吸收应用信息的方法&&高效思考输出的方法,看完受益匪浅

信息整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面对海量信息通过“删一转一存”的步骤方式取其精华进行储存。但是,光把信息存在笔记本里并没有用,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吸收和内化,并且能在实践中不断升华,最后总结成自己的经验财富。

很多人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枯燥很艰难的事情,但是其实只要你投入进去,搜以致用,学以致用,用我们习得的知识切实地改变生活,就能够做到快速迭代、终身学习。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的信息吸收的方法也是结合现实场景,既带思维又到操作,给大家整理一个切实可行的高效信息吸收方法。

1.看书边看边吸收,看完就扔掉

扔掉书本,这个对于很多爱书的人来说可能觉得匪夷所思。但是你首先要明白我们买书的目的:买书是为了阅读、吸收、应用,而不是为了装点书架,占据空间。

对于看过的书,我的建议是在边看的时候,就边写读书笔记,或者用思维导图进行内容整理,如果遇到精彩的不可错过的章节,还可以用全能扫描王把内容拍下来,整合进印象笔记,这样在读的过程中,就实现了对书本的消化吸收和整理。

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就对书本实现彻底的吸收和记录,并且电子化存储精华,看过的就扔掉。我的做法是会把看过的书装进纸箱子里,放进车库或者储存间,床底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总之,不会让书堆积在我的书桌上,占据空间。

这样做就大大提高了我的阅读速度和质量,而对看过的书也能够立马做到把精华存储到笔记本里,要调用的时候,能够随用随取。

如果你喜欢阅读电子文档,比如pdf的书籍,可以通过我们的资源搜索,搜到很多优质的书籍。边读的时候边用带有添加注释功能的软件来写书评和备注,比如Adobe Acrobat,或者福昕阅读器也可以添加笔记。这些轻质量的笔记,就是我们的思考沉淀和知识财富。

而整个阅读过程中就可以用到思维导图和印象笔记,实现书籍资料的数字化和模块化。

2.看新闻、消息类文章只看数字

为了确保我获取的信息的准确,我现在会订阅一些官方公众号的平台,比如经济观察报这种有背书的渠道来源。但是看这些新闻的时候,我会重点关注的是数字来源。

有时候也会通过官方网站的浏览来获取我想要的信息,上到宏观政策调控,下到行业产品动态,我都会定期搜集动态。那么在搜集这些信息中,我也是重点观察的是数据来源。而这些关键的有价值的信息,我也会整理进自己的笔记本资料库里,便于二次搜索。

3.用印象笔同步记录短期内容

前面我们讲到的信息都是需要长期保存的,以后需要时再取出。长期保存信息要先做好索引,这样需要时才能立刻取出。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短期内非常重要,但是长期可能没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一个汇款的银行账号,如果在抄录的过程中有错误就不好了。

这个时候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直接在印象笔记中通过各个设备同步记录,是非常好的选择。不太推荐微信,因为微信的信息是不断堆积的,很容易覆盖掉。我还是推荐一个工具使用到极致,持续使用印象笔记,在正在处理的文件信息中保留这么一个存放暂时信息的地方,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的信息管理吸收负担。

4.用1.5倍的速度看视频和课程

我们现在可以在各个渠道购买越来越多的课程,进行充电。我平时也会搜索一些我的领域之外的课程来学习,但是都会采用1.5倍的速度来听。我认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既可以缩短时间,也能提高短时间内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能力、增强头脑的灵活度。并且用一半时间看完同样的内容,信息浓度也会随之翻倍。

5.会议的时候,随手记录会议要点,会后邮件群发给与会者团队开会的时候,会留下许多精彩的点子或者启发性的结论,但是往往却会因为没有实时地实现很好的信息共享而浪费掉。

我推荐在开会过程携带电脑,不要用纸质笔记本,在会议过程中就制作会议记录,等会议结束,会议记录也制作完成,可以用邮件发给全体参会者了。也就是说,不是在会议后整理会议记录,而是在开会的时候,就制作会议记录。这样在会议过程中听到的点子,讨论出的灵感,遗留的问题,能够乃时的追踪整理,大大提高信自流通的放密

6.用金字塔原理写邮件和日记

金字塔原理原本是麦肯锡公司采用的一种文章书写法,它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条理清晰”。

金字塔原理可以总结为三句话: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与概括。

2)同一层次各组之间的思想必须做到完全穷尽,相互排斥。

3)同一组内的思想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序。

这种方法在开头就直接提出结论,接着列举多个论据来支持结论,因此文章结构是金字塔的形状。用这种方法做会议记录、写邮件、写读书笔记和日记,是非常有利于提高信息吸收效率的方法。它帮助我们的避免长篇大论,突出要点,快速记忆。

简单就是结论先行,要点支持,每一行要点总结不超过20个字。推荐购买《金字塔原理》,来深入学习这种写作和思维方式,绝对打开你的新世界。

二、高效思考输出的方法

在介绍完了信息吸收应用的方法之后,下面介绍一些关于提高思考力的方法。

1.囫囵吞枣:不懂的先装进来

思考是一个很玄妙的事情,很多人看似在思考,实际上大脑却丝毫没有开动。如何才能开动大脑呢?第一法宝就是:先囫囵吞枣,在“不懂”的状态下先将信息装入大脑,再等其慢慢成熟。

我们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都有一个逐步深入理解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信息不太可能做到一上手就懂。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信任我们的大脑,先将不懂的信息装入大脑,暂且搁置下来。这样,大脑就会在无意识中开始重组信息,以后碰到能够激发这个知识点的场景,能够立马进行联想,指不定片刻之间就顿悟了。

人的认知有四种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而90%的人基本上很多时候都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的阶段,通过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扩大“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部分知识的量,从而逐渐变成“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

2.了解自己的思维活跃生物钟,找到高效思考节奏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生物钟的,就好像我们的身体一样。但是每个人的特点又不一样,比如有些人是夜猫子,深夜的时候最精神,思考效率最高。有些人则是早上刚睡醒的时候思维最敏捷。为了提高自己的思考效率,我建议把思维最活跃的时间用来做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情。这个时候,需要你对自己的思考力进行深度追踪,要对自己的特点有所了解。

比如,我自己会在睡前进行输入,积累了一天,一团麻絮一样的信息,会在睡前进行整体输入,在睡眠的时候让大脑工作。等睡醒之后第二天,大脑就会清醒很多,然后上午的时候效率最高。

3.在输出信息时,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关于时间利用效率,我们有一个二八原则,即我们80%的价值是在20%的时间里创造的。在一天的工作当中,如果工作10个小时,可能只有2个小时的时间在集中精力创造价值,但是其实我们用好这两个小时也就够了。

如果你从事的是脑力思考的工作,或者有一定创意的工作,你需要的就是竭尽全力抓住这2个小时的时间,集中思维的力量和弹药火力。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高度集中,找到不被打扰的时间,清除周围一切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不要把思考和价值创造做成疲劳的体力劳动,把握好这20%的资源就够了。

而我之所以可以做到在各种身份中不断切换,其实就是抓住了我每个身份场景下的20%的精华。

到了拼体力的低效率疲惫状态,我宁愿选择停下来,把这时间花在别处。

4.整合思考模型,建立思考方式

思考并非从零开始,凭空产生,即使是天赋异禀的天才,也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学校学习除了或者学历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考方法,而进入职场社会后,我们的思维成长仍旧不应该停止。

通过思维模型的方式,对我们思考进行引导和教育,是最高效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思维模型?比如,麦肯锡著名的“空雨伞”笔记法,也是非常有名的思考方法,就是可以拿来直接实践的方法。

高效吸收应用信息的方法&&高效思考输出的方法,看完受益匪浅

空,位于笔记主体的左边,它的直接意思是抬头看看天空,引申意思则是观察环境情况,获取外界信息。

雨则指,看看天空是否要下雨了,做这一步的目的是对观察到的环境和情况作出预测和判断。

而伞的意思是,如果要下雨了,那么出门要拿伞,这其实是针对之前的判断采取的行动。

整个过程结合起来就是,抬头看天,发现乌云密布,天色灰暗,于是我们判断是要下雨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出门带伞了。用于学习和生活就是,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不仅要着眼于眼前的实际情况,而且有长远目光,根据眼前情况推测可能会出现的状况,促使我们最终采取行动。

5.塑造仪式感:辅助思考

塑造仪式感的价值是,让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变得严肃而有意义,从而能够帮助深入思考。我塑造仪式感的方式就是通过场景定义实现,让自己快速地进入一个学习的状态。

具体方法就是,找到特定的学习场所。并且训练自己,一旦进入这些场所,或者进行这些仪式的时候,就切换进入了高效的学习或者工作的状态。比如说,我进行深入阅读、思考和写作这项工作的最佳场所是咖啡馆,但我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能够在办公室、在家里、在交通工具上找到这个环境。那么我会使用潮汐APP,选中其中咖啡厅的白噪音,迅速在任何其他场景下切换到高效深度学习状态。不过随着功力越来越强,中后期基本不需要任何工具辅助,也能迅速切换状态,专注而投入。

高效吸收应用信息的方法&&高效思考输出的方法,看完受益匪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