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传承中的两宗和六派

 大唐乌沙山电厂 2018-08-31

易经传承中的两宗和六派

《易经》的传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易类。小序》总结为两派六宗。两派即象数派与义理派。序中指出易源本于象数,发挥为义理。至于六宗:

一宗:“《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此为宗祖。

二宗:“一变而京、焦,入于禨祥。”此为宗京焦。京为京房,焦为焦赣。禨为凶祸之最大,朝代变更之隐语,祥为吉祥之征兆,为祥瑞之事物的出现。

三宗:“二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此为宗陈邵。陈为陈抟,为宋易的开创者。邵为邵雍,为北宋易学大家,其著《梅花易数》别与《易经》,另成一套易学体系,更适合百姓运用;至于所著之《皇极经世》似乎较之杨雄的《太玄经》更令人费解。

四宗:“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此为宗王。王弼是三国魏人,以老庄学说解释《易经》,尽扫象数,在当时来说可谓是避虚击实直抓本质的壮举。(《周易》的一分为二之学,即《道德经》与《易经》,前者如练武心法,后者如招式技巧,二者不可偏废。)

五宗:“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此为宗胡程。二人皆为宋儒理学大家。程子为程颐,著《伊川易传》,被朱熹认为解说儒理最为明白。

六宗:“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此为宗李杨。李光,一称李杞。二人以历史实事解释卦爻此,另辟奇径,别开生面。

《周易》的传承,正如《系辞传》所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果是“易遂日启论端,此两派六宗,又互相攻驳。”(引上文之序)也许进步就在于辩论中产生。清人陈梦蕾在《周易浅述》说:易大抵数、象、理、占耳。意思很明白,不用绕来绕去,《周易》讲了些什么,其实也就是“数”、“象”、理”、“占”四个字。全面概括了《易经》的内容以及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