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主要证候。古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两者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历代医家有“咳者,肺之本病也”的说法。 《素问·咳论》也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说明了肺脏疾患以及其他脏腑有病累及肺脏时,均会发生咳嗽。 咳嗽究其发病原因虽然较为复杂,然撮要言之,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病位主要在肺,若病程日久,随着病情的加重,可由肺及脾,由脾及肾。 咳嗽既是症状,又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凡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皆可按中医的咳嗽辨证论冶。 2、病理阐述:咳嗽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类型。 外感咳嗽的病因,主要在于肺司呼吸、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开窍于鼻。最常见的有风寒咳嗽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风寒外袭,卫气壅遏不宣,以致肺气不得宣降,而生咳嗽。 风热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风热犯肺,肺失宣肃。 内伤咳嗽,由于肺脏虚弱或其他脏腑有病而累及肺脏所致的咳嗽。知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致肺气失宣,或肝郁化火,炼液成痰,阻塞肺气,或肾亏不能纳气,或肾虚水泛而为痰,上壅于肺。 常见的有脾病及肺引起的痰湿咳嗽;肾虚及肺出现的虚寒咳嗽等。 痰湿咳嗽,主要由于脾气虚,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致肺气失宣,影响气机出入,遂生咳嗽。 虚寒咳嗽,主要因肾气、肾阳不足,肾亏不能纳气,或肾虚水泛而为痰,上壅于肺,发为咳嗽、气喘。 当然,在病程中风寒可以化热;痰湿久蕴可转痰热;内伤可兼外感;反复外感,迁延日久,脏气受损,可致内伤。由此,咳嗽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 3、灸疗辩证:风寒型:症状表现——咽痒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或伴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无汗,舌苔薄白,脉象浮或浮紧。
|
|
来自: 培训班背包 > 《针灸 刮痧 拨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