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最有创意的刺杀,摔杯之后,关门放狗

 思明居士 2018-09-01

刺客叫鉏麑,据说这位兄弟武艺高强,属于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江湖人士,受晋灵公之托前来刺杀赵盾。

在出发之前,鉏麑认为这不过一项普通的刺杀活动。

趁夜鉏麑摸进了赵盾的院子,到了的时候,鉏麑发现赵盾的卧室门已经打开了。此时,虽然已是下半夜,但并没有到起床的时候。

难不成赵盾有所察觉,所以干脆大开寝门,引自己入瓮?

怀着一丝忐忑,鉏麑靠进卧室,向里望去,发现赵盾已经穿戴整齐,一付要去上朝的样子。但时间又太早,宫门也没有开,于是还有些疲惫的赵盾就坐在那里打瞌睡。

此时,正是晋楚交锋最为激烈的时候。国内的政务又是千头万绪,上面还有一个不省心的小领导,难免赵盾有些心力交瘁。

只需向前十步,拔剑出鞘,就可斩下赵盾的头颅。

鉏麑停了下来,过了一会,掉头就走。回到院子里,鉏麑低头叹息道。

“这个人是百姓之主,杀了他,就是不忠。不杀,又是对国君不忠。我竟然陷入到这样的地步。不如就此死了吧。”

说罢,鉏麑一头撞死在槐树上。

轻死重义,这就是春秋的士。

当然,这里的史书记录颇有些意思。鉏麑既然自杀了,可当时又没有录音机,他的这一番内心剖白是如何得以记录并流传下来的呢。

对于这种现象,钱钟书先生有一种解释,认为这段话并不是记录鉏麑的话,而是代鉏麑说这样的话,就像小说或者剧本中的对白一样,左丘明先生设身处地,根据人物的性格,假借他的喉舌,想当然的认为该有一番话。

也就是说,当一个史官,面对一个倒在院子里的尸体,通过盘问和考察现场,得出自杀的结论,而根据其身份,再联系死之前发生的事情,就推断出,鉏麑是处两难之境,干脆舍身而死。

看来,当一个史官,脑补现场和台词是必不可少的技能,这个技能被司马迁学去了,《史记》也有许多这样的精彩推论。

 
家里突然出现一个死人,赵盾大概是要大吃一惊的,自然也要派人去调查清楚,当然最后也瞒不了这位晋国执政。在得知是晋灵公派的人后,赵盾唯一的选择是沉默。

碰到这种事,可不能大声张扬,因为张扬的结果就是彻底的摊牌,而赵盾并没有摊牌的野心,也没有这样的决心。于是,他只有装作不知道这件事情,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甚至还一样陪晋灵公喝酒。

这一年的九月,晋灵公叫他去喝酒。陪酒对赵盾来说,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于是,赵盾就去了。

正喝着,突然下面有一个人大喝了一声。

“臣子陪君宴,不能超过三杯。过了就是非礼!”

按照周礼,如果不是正式的宴请,一般来说,臣子陪国君喝酒不能超三杯。当年管仲陪齐桓公喝酒,常常是:国君,我先干为敬。哗哗哗,三杯干下去,拔脚就走,毫不含糊,搞得好酒的齐桓公每次都意犹未尽,苦恼不已。

赵盾听了这话,却是出了一声冷汗。因为说这个话的人是他的车右提弥明。据推测,此时,赵盾也根本没有喝满三怀。又据说,这个时候,晋灵公冷不丁说道:“赵夫子,听说你的剑不错,请拿过来给寡君看一下。”赵盾不知是头脑短路,还是一直没把晋灵公放在眼里,真的要取剑给晋灵公看。

在这个时候,一个保镖突然大声喝叫,直让人毛骨悚然,赵盾一个激灵,马上意识到:要出事了!

确实要出事,今天晋灵公给赵盾摆的是一个鸿门宴。晋灵公埋伏好了兵甲,就等一个合适的机会伏杀赵盾。现在被喝破了,那就现在动手吧。

也不知道晋灵公有没有安排摔碗砸杯子的信号,反正伏兵四出,杀到最前面的,不是什么披甲锐士,而是一个黑乎乎地身影。赵盾定睛一看,七魂已经去了三魂。杀出来的是一个巨犬。

 
据史书记载,晋灵公这个人平时就喜欢养狗,狗有专门的高级公寓,穿绣花的衣服,晋灵公还把大夫的猪肉补贴拿给狗吃,这种行径跟养鹤的卫懿公有得一拼。在晋国,还有一位大夫投其所好,大力支持其养犬事业,那位就是在传奇故事《赵氏孤儿》中出演大反派的屠岸贾。

晋灵公的犬平时享受大夫待遇,正所谓养犬千日,用犬一时。当下,这狗就朝赵盾猛扑了过去。危难关头,赵盾的保镖,就是出言示警的提弥明冲出来,挡下了此狗。这位提弥明勇猛无比,竟然将晋灵公精挑细选出来的恶犬拦下,只是一脚就把大狗的下巴给踢断了。

看了此幕,赵盾竟然不走了,叉着腰对着晋灵公就说道:“你看你吧,有人不用,反而用狗,狗再凶猛,又有什么用呢?”

瞧这意思,还想现场教学呢,可是,赵盾先生 ,都到了这份上了,教育还管用吗?

而且,提弥明虽然战胜了狗,但晋灵公的伏兵也冲了上来。众刃齐下,很快就将提弥明砍死在教学现场。

赵盾这才慌了神,拔腿就跑,而甲兵紧追不放,这其中,有一个士兵追得最猛,很快就超过了其他的人,冲到了赵盾的面前。此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这位甲兵突然丢下兵器,猛的抱起赵盾,就像大汉抱新娘一样,撒腿就跑。一转眼的功夫,就将赵盾送回了车上。

竟然是救自己的。绝望中的赵盾顿时喜出望外。连忙问了一声“义士,你这是?”

这位义士头也不回,只是说了一句,“赵夫子还记得翳桑那个饥汉子吗?”

翳桑的饥汉子,赵盾愣了一下,很快他想了起来。

以前,赵盾曾经外出打猎,住宿在一个叫翳桑地方。在那里,他看到一个人倒在地上,面容憔悴。赵盾没有视而不见,反而上前关切的问了一句。

“你这是生了什么病。”

此人缓缓抬起头,有气无力地回答,“饿病,三天没吃饭了。”

赵盾点点点,饿病好医,他叫仆从端来了食物。

此人也不客气,端起食盆就吃,吃到一半,突然停了下来,开始打包起来。赵盾十分奇怪,就问了一句。“这些食物并不太多,你怎么不吃完呢。”

汉子的神情黯淡起来,“我在外面游荡了三年,也不知道家里的老母亲还在不在世。现在,我离家已经很近了,就请允许我把这些食物带给她老人家吧。”

赵盾被此人的孝道感动了,叫他不要担心,尽管吃,吃完后,我再准备一份给你带回去。

赵盾又给此人打包了一篮饭跟肉装在袋子,让他带回去孝敬母亲。

多年以后,此人竟然进了国都,还进了宫,成了晋灵公的侍卫。

赵盾早已经忘了此人,可大汉却记得当日的一饭之赐。看到今天的暗杀对象竟然就是当日的恩人时,就奋不顾身冲上来,护住了赵盾。

搞清楚后,赵盾还是很讲究的,没有马上就跑,反而在后面问此人的姓名跟地址,以便以后报答之用。大汉没有理会,只是催促他快走。

无奈之下,赵盾只好先走一步。而这位大汉着实了得,看到赵盾走后,竟然也杀出重围,逃了出去。

突围后,此人没有去寻找赵盾,在他看来。他已经报答了赵盾的恩情。自然没有必要再去投靠赵盾。

有恩必报,报毕则走。这就是春秋士人的精神。

赵盾没有问出对方的名字,史书却记下了他的名字。

此人,翳桑人灵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