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孩子专注力的误解,也许你也有

 长沙7喜 2018-09-02

当妈妈的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那就是敏感多疑。几乎每一个妈妈都不同程度地怀疑过自己孩子在某某方面有缺陷,然后带着这样的焦虑混迹于各类育儿群、育儿大V的微博之中,以求得到一些切实的帮助,或者仅仅是心灵的安慰。


这不,刚刚开学,很多妈妈们又开始着急,担心孩子暑假期间散漫惯了,无法专注学习。在许多亲子交流群中,都会有家长冒出来问:“孩子不专注怎么办?”“有什么靠谱的训练专注力的机构推荐吗?”妈妈们的问题真诚而急切,但似乎都忘了自己在假期结束后,也无法一下子全心投入工作的状态。


其实,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专注力”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但这个问题,是需要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待的。可实际上,我们可能并没有客观地看待,而是带入了太多的个人情绪。


我的专注力训练之路


今天,我冒险来谈专注力这个普受关注的话题,并不是说在这个话题上我可以给出多专业的解答,而是,作为同样是多疑症、焦虑症的妈妈,我也曾受困于这样的问题,做过艰难的挣扎。因此,我要分享的是我不经意走出困境,站在浩瀚天地之间回望过去困顿之时所拥有的一些体验与认识,以供家长们参考。


1


第一次关注啾啾专注力问题是在啾啾两岁多的时候。某个周末,我和啾爸带啾啾去一个广场玩,啾啾被一个胶画摊吸引。抱着为艺术付出的虚荣与壮志,我们花了20块大洋让啾啾尝试玩了一次胶画。然而,接着,啾啾的表现让我大失所望,甚至大为光火。他拿着颜料抹了没几下就开始东张西望,我忍不住一再呵斥:“专心做自己的,去看别人干吗!”可是,他依然呆呆地看着别人,看得喜形于色。我强制拉过他的手让他和我一起做,可是他的大部分注意力仍然不在自己的事情上,甚至表现出了一丝不耐烦。


后来,我在其他一些事情上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他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因此,我便给他贴上了“专注力不好”的标签,心中的焦虑也可想而知。于是,我下定决心要训练他的专注力。


2


某天,我看到一篇微信文章,说捡豆子这样的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每天进行,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效果。我像是得到了一剂良方。我家有的是豆子,红豆、绿豆、黄豆、黑豆……我把各种豆子混在一起倒在一个果盘里,啾啾很新奇,兴冲冲地凑过来问我要做什么。我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们要玩一个新游戏啦,现在你把所有的黄豆从里面挑出来。”一开始,这个游戏玩得还算顺利,可是很快,啾啾就失去了耐心,觉得这样的游戏太无聊了。


连续尝试了很多次,最后都是铩羽而归。当时,满怀挫败感的我,用豆子在桌上拼起了图案,想不到这一举动却让啾啾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我了解到,许多妈妈都曾用过“捡豆子”这一招,大都以失败而告终。


3


为训练专注力做过的另一件事情,是买了《5分钟玩出专注力》的一套书。做题目啾啾是不抗拒的,5分钟远远不够,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我始终挑剔地认为他的专注度不够。因为内心的着急,也不免发点脾气。这套书有没有坚持做完呢?没有!


其实书还算是不错的,但是,我并不是一个持续性很长久的妈妈,并没能像书中说的那样,每天给出固定5分钟让他去做一道题。另外书中的许多题目,诸如算术题,对于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还是太难了。


孩子的专注力问题,竟“不治自愈”


可以说,我所有刻意的训练都没能让我看到显著的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他关注力的关注不知不觉削弱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焦虑感也不是那么严重了。啾啾上幼儿园的初期,老师时常反映啾啾在幼儿园兴奋、好动、坐不住,东张西望的毛病也依然存在,可是当我问及专注力的时候,老师说他没问题。而现在,他坐不住的毛病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老师反映他上课也能听得非常专注。


那么他的专注力究竟是怎么变好的呢?我仔细回想并搜寻啾啾成长的一些细节,猛然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往往夹杂了太多家长自身的情绪和理解,因此,呈现在我们脑中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


关于专注力的问题,现在的我有以下一些看法,当然这样的看法里肯定会有一些偏差,但希望与有着同样困扰的家长们分享:

有一些问题,仅仅交给时间就可以解决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注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孩子与孩子之间又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比如,1岁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可能只有3~5分钟,但是这3~5分钟不可否认也是一种专注力。因此,对于有的孩子,推迟一年上小学,对他也是一种莫大的帮助,这一年时间可以让他自然生长出各种能力。


对于专注力,我们有太多的误判

我回想当时的焦虑与着急,很大程度上是我一厢情愿导致的。


我把捡豆子当作一个法宝,可是这样一个机械的动作对于一个好动、思维活跃的孩子来说是完全没有法力的。推及啾啾日常的游戏,他喜欢玩厨房游戏,我烧饭的时候他也拿出自己的厨房玩具做饭,并且用的是真实的大米。每一次他都可以持续玩很长时间,每次他都把米搞得满地都是,可是每次让他把米再捡起来的时候,他就表现得极为痛苦,好像捡米这件事情有多困难、多棘手一样。


同样,当我发现他对涂色、做胶画毫无耐心而焦虑万分的时候,我竟然没发现,他对拼图、搭积木这些创造性的游戏有着很大的耐力。


这也是家长容易犯的通病,一听孩子上课坐不住、小动作不断,就认为他专注力有问题,然而事实上,他们一堆沙子就可以玩半天,站在街边可以数半天的车子,这难道不是专注力吗?


因此,真正单纯专注力有问题的孩子并不普遍,只是每个人的专注点不同而已。当然,如果是因为别的原因而导致孩子不能专注,就另当别论了。


“不打扰”是对专注力最好的保护

“专注力训练”这一说法其实是略有偏颇的。“训练”是一个非常技术化、人为化的词,而对于婴幼儿来说,更多的是需要保护。


我们家长希望孩子在一件事情上专注的同时,却破坏了他在另一件事情上的专注力。比如孩子想玩水,家长因为讨厌湿嗒嗒而阻止,让他去玩积木;孩子玩积木的时候,家长因为讨厌家里一团糟,让他去画画……尊重孩子自由游戏的权利就是对孩子专注力的一种保护,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不打扰”。


另一种情况是“爱的打扰”。家长,尤其是老人,会过度热情和关心。比如孩子刚搭了两块积木就热情地问“你搭的什么呀”,孩子搭第三块的思维瞬间被打断;孩子正玩得开心,一把拉过孩子“赶紧喝水了!”……这些细节不一而足,家长们可以自检日常的行为。


还有一种打扰是对“走神”的打扰。此刻,我再回想啾啾的“东张西望”,其实这也是一种专注,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对周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是极为正常的,好奇心也是童心世界里难能可贵的品质,他在他的“东张西望”里观察到了许多其他人所忽略的细节,他观察的细致程度常常让人大吃一惊。专注力是一种能力,而观察力何尝不是!

阅读对于提高专注力很有帮助

我对啾啾做过的专注力训练都是失败的,可是我庆幸,一些不刻意的做法却保护了他的专注力,除了“不打扰”,最重要的一点是亲子共读


啾啾的专注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阅读上。一开始,他会要求我一本接一本、一次接一次没完没了地读书给他听,后来慢慢地,他可以一个人长时间地自主阅读。阅读是他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和孩子一起把故事讲出来、演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专注的事。


另外,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点,选择难易适当、主题恰当的绘本和孩子一起玩“找一找”的游戏。除了一些以“寻找”为主题的绘本,比如适合0~3岁的《谁藏起来了》,适合3岁以上的《交响乐团捉迷藏 环游世界找一找》,其他故事性、情节性很强的绘本也可以拿来玩游戏。许许多多的绘本画家都会在图画里暗设玄机,比如《好脏的哈利》,找找哈利跑哪儿去了,画面上除了哈利还有其他几只狗;再比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你能找到那只失踪的猫吗?


       

第一阅读爸妈群

扫码入群


作者说

以上这些,只是我对孩子专注力问题的一些经验和看法。当然,专注力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十分需要并且可以训练的,但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专注力的训练也应该考虑到孩子自身的因素。


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也应该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每一次的修正,都是自我的一次成长。


作者介绍

啾妈

文学硕士、亲子阅读推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