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写作|一个最有价值的写作手法

 冬天惠铃 2018-09-02
图自爱壁纸

文/一枝丘

我们在新媒体平台上写作,需要搞清楚一件事:我们所希望的“写作得到提升”,到底指的是什么?无法弄清楚这个问题,也就没有所谓的“提升”了。

很多人也许认为,言辞优美、文学性强、优雅独到等等听起来很“高尚”的标准是自己的写作目标。但事实也许跟我们自己认为的不大一样——因为人总习惯欺骗自己而不自知。

当我们寻求提升而需要进行学习时,你会选择写作功底深厚的大师的课程还是选择流量高的“网红”作者?钱掏出那一刻,你的行为欺骗了你的直觉,大部分人其实还是偏向于选择流量高的写手。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像“网红”一样获得无数粉丝。

因此,我们首先确定的一个价值观是:我们写作,是为了获得关注,获得粉丝。

也因此,我们在写作上的很多苦恼便找到了矛盾的根源。其中最大的苦恼莫过于写了很多文章,也写了较长时间,依然摸不到窍门。

我们之所以想跟粉丝量大的自媒体牛人学习,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招读者喜欢,也就是说,他们更懂得如何把一个观点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读得懂并认可。

用一个词来定义的话,自媒体写作这件事,其实就是与读者建立“有效沟通”。因此,达到有效沟通才是我们写作的最主要目的。

在讲如何建立有效沟通前,我们首先来分析我们为什么没有跟读者建立起有效沟通?

我们的文章一经发表,其实就展开了与读者间的沟通,如果沟通不顺利,读者则马上选择放弃。沟通的好,即获得读者留灯:选择关注与信任作者。

在新媒体平台分发准确,你的内容、观点又极具价值的情况下,你写得不受欢迎,大致已经确定你没有向读者有效传达你要传达的信息。

其实写作不只是单纯地写,而是由作者、文章、读者组成的一个完整事件。因此,文章在写作这个过程中,只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沟通的一个载体。

照例,我们通过一个图表来进行展示分析:

文/一枝丘


当我们的文章无法给读者提供价值、甚至无法让读者读懂时,作者就无法获得来自读者的真实反馈。因此只有“作者——写”这个过程。可想而知,写作将慢慢进入一种没有反馈的状态,作者的态度和视野会越来越狭隘、迷茫。

在这个模式下,我们写的内容于读者有价值、我们写的有价值的内容能让读者读懂,便能够引发③回路,获得读者反馈,然后继续生产对读者有价值的内容,形成一条具有交互性的回路。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经历和思维模式都是不一样的,哪怕两个人面对面聊天,也不一定能够交谈得顺畅。因此,读者与作者,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界面。当信息从一个机器传输到另一个不匹配的机器时,另一台机器是无法识别这些信息的,因此也不可能完成交互。

这时,我们就需要找到双方共同的端口,作为作者,我们需要找到与读者共同熟知的载体,才能够让自己写的东西,有效地传达到读者熟知的模式中。

类比,便是作者与读者建立有效沟通的桥梁,也是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我们所说的“对牛弹琴”,其实就是因为牛不懂音律,因此也无法听懂人所认为“高雅”的音乐。即便牛听得懂,在音色、频率等方面也要在牛能解析的范围内。

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是,当我在写一篇观点文章时,觉得自己已经把观点极尽简单地表达了出来,但还是会有很多读者表示看不懂,问一堆我认为很简单的问题。

一时间,很想不明白到底是因为什么。

直到有一天我在进行一门新课程的学习,发现一些理论十分难理解,一度导致我快要崩溃,进度十分缓慢。经过分析,原因是这些理论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没有任何已有基础作为依靠,因此,我要重新腾出大脑空间,不断进行实践演练、甚至死记硬背才能把它们啃下来。

而学习和理解,我们都偏向于选择那些简单的、我们所熟知的内容,因为这能让我们的大脑花费最少的资源去接收一件新事物。这也是为什么相对于教科书,我们更喜欢小说和故事书的原因。

一个小孩,当他学习一件没有任何基础的技能时,他的身体和大脑会进行本能的抗拒;孩子青春期时,家长要跟孩子传达孩子未经历过的价值观,通常是没有效果的。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其实不应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思维和逻辑去写一篇文章,而是更多地去了解读者的逻辑和他们熟知的事物,将你的观点与读者熟知的事物进行关联,方便读者通过他们已熟知的事物联系你的观点,从而真正建立起“沟通”。

很经典的一个例子:《老鼠爱大米》这首歌中“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句歌词就很能够表达出“我爱你”的程度和感知。

既然“类比”是写作最好的表达方式,那怎样的类比是最好的类比呢?

答案是:那些最有代表性、最普遍的事例。在一个人的日常组成中,占有时间最多的板块:工作、生活、情感......随着而来的是,在这些板块中,最被注意的环节是哪些?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哪些问题?

接着找出它们的要点,进行极简的归纳总结,这不但方便我们在写作时使用,对生活也有极大帮助。

当我们需要通过类比向读者解释一个理论或观点时,这些总结素材便能够排上用场,达到与读者进行“有效沟通”的效果。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获得熟练运用类比的技能呢?

卖油翁说,“无他,但手熟尔。


文章完,感谢阅读!

更多谈写作文章请关注我的连载文集:当我在写作时,我就在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