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梨子能帮你缓解秋节“秋燥”

 图书 馆员 2018-09-02
常吃梨子都有哪些益处
梨属蔷薇科植物梨。品种甚多,中国各地栽培。以肉脆、汁多、味甜者为佳。
梨子味
甘、寒、微酸,无毒。
梨子成分
果实含有机酸(为苹果酸、柠檬酸,,糖类(葡萄椅、蔗糖等,,B、C。
梨子药理功效
润肺,清心,止热咳,消痰水。生梨用为化痰止咳药。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
生梨一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烛水服。大生梨1个,切去盖,挖去心,加入川贝母3克,仍旧盖上,以竹签扦定,放碗内隔水蒸1~2小时,喝汤吃梨,每日1个。
急支气管炎咳嗽:
鲜梨若干斤,熬浓去渣加冰糖收膏,每次1匙,以温水冲服,一日2次。
梨子具有降低血压、养阴清热的功效,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梨具有润燥消风、有润肺、消痰、清热、解毒等功效。是【百果之宗】,因其鲜嫩多汁、酸甜适口,所以又有【天然矿泉水】之称。川贝炖梨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补气健胃等的功效。准备百合二十斤,陈皮五斤,梨子一个,冰塘适量。具体作法:将陈皮切丝,梨子洗净,去皮去心切块,再放进锅中炖约两小时,起锅前加入冰塘即成。

秋燥感冒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燥为秋季的主气,以其天气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份的滋润,从而出现燥邪为病的症候。燥邪干涩,易伤津液,故而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皲裂,毛发不荣,大便秘结的病变。燥易伤肺,故而容易出现干咳少痰,或胶粘难咯,或痰中带血、喘鼻、胸痛等症。

中医辨证施治

燥邪为病,多从口鼻而入,故秋燥感冒有温燥、凉燥之分。秋有夏日之余气,故多见温燥,又有近冬之寒气,故可见寒燥。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二种情况:

表现为温燥感冒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干咽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咳嗽不爽,舌红,苔薄黄干,脉浮数。

当以清宣燥热,凉肺润肺为治,方选桑杏汤加减,药取桑叶、杏仁、北沙参、川贝母、淡豆豉、梨皮、枇杷叶、杭菊花、前胡、款冬花、大力子各10克。栀子皮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3~5天(下同)。中成药可选用桑菊感冒颗粒,或夏桑菊颗粒,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表现为凉燥感冒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唇燥不渴,皮肤干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少津,脉浮。

当以宣肺达表,润燥化痰为治,方选杏苏散加减,药取杏仁、苏叶、桔梗、茯苓、前胡各10克,枳壳、橘皮、半夏、炙甘草各5克,生姜3片,大枣3个,淡豆豉10粒。中成药可选用杏苏颗粒,或荆防败毒散,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家庭调护重点

立秋后,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老年人、小儿机体调节能力差,若不注意养生保健,容易出现秋燥感冒 ,或使旧病复发,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加强调护,可有效防止秋燥感冒,安度多事之秋。

调理饮食:秋日饮食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早起早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

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增强体力: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不生百病。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预防疾病:秋季气候转凉,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极容易导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导致复发、病情恶化。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家中应备有急救与治疗药品,以防万一。

预防秋燥:秋天气候干燥,因而皮肤水分蒸发快,故易造成皮肤干裂、皱纹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结等,因此秋天预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则。

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重视补充机体水分,要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使津气液耗损。为了防止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但应注意口唇干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经常舔口唇,否则会使口唇干燥皲裂加重。

慎食瓜果:金秋是收获旺季,大量瓜果上市,给人饱口腹之感,俗话说,“秋瓜伤肚”,入秋以后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适时进补: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多饮汤水: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一般人宜用食补,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菜猪肝汤、萝卜排骨汤等。还可食用有利尿解热作用的寒凉类水果,如苹果、雪梨、柑桔、荸荠、葡萄等,可补充大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秋季气候干燥,口渴感强,但不宜多饮含气体的饮料,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频频饮服,既可补充体内水份,又可起保健治疗作用。

老年人选择药物入汤较为适宜,如百合连米汤、连米银耳汤、山药连米汤、元肉大枣汤、贝母雪梨汤、洋参连米汤等,药补时应做成清汁薄汤,以免腻胃滞脾。

同时还需要注意药性的差异,因人而异,如红参偏温、白参偏凉,使用时不可一概而论。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用,于健康大有裨益。

链接:秋日保健 养肺为先

时已入秋,轻风习习,天高云淡,给人们一种全身轻松、舒适的感觉。中医认为,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五脏在秋应肺。因此,秋季保健重在养肺,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治鼻病以护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萎缩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约占人群的90%左右,究其原因,在于鼻塞等鼻肺部症状可引起动脉低氧血症、睡眠障碍、肺容量下降等,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感冒、支气管炎或急性发作。因此,把住病从鼻入关,可有效护肺。

清气道以净肺:随着工业污染的增加,大气污染也随之增加,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轻者可引起支气管炎、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毒,甚或癌变。因此,秋日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应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沉积物、污染物,减少肺部损害。

通腑气以清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秘结可诱发或加重慢支等肺部疾患,又可诱发老年性痴呆、癌症。因此,通利大便既可以降肺气,泄浊阴,预防衰老、癌症,又可防治慢支、咳嗽等。平时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菜蔬与粗粮,多做腹部按摩。习惯性便秘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疗法治疗。

常欢笑以宣肺:笑口常开,不仅是治疗百病的“良药”,也是促进体内器官年轻的“灵丹”,对肺尤其有益。欢笑时,或唱歌时,胸肌伸展,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可促进肺内气体的交换,从而消除疲劳,解除抑郁,祛掉烦恼,有助于恢复体力与精力。

勤喝水以益肺:秋季每日至少要比其它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也可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方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即可。

重食疗以润肺:中医认为,燥为阳邪,易伤津损肺,耗伤肺阴,因此秋季应注意食疗以润肺,百合、银耳、荸荠、山药、秋梨、莲米、芡实、鱼鳔、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米汤、山药莲米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

进中药以补肺:秋季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除食补外,可选择一些具有养阴益肺作用的中药以补肺,如明党参、北沙参、太子参、玉竹、东阿胶、西洋参、燕窝等,可泡服,或煮粥服食,或与肉食类同炖服食。

多运动以健肺:强健肺脏的最佳方法是适当的体育锻炼,因此,可根据人们的喜好不同,身体差异,分别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门球、练气功等,可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肺心血液循环,增强肺心功能。

【一个梨子能帮你缓解这个季节的每种“秋燥”】入秋后,正是吃梨的好季节,风干秋燥的午后吃上一个,不仅静心解渴,还能清肺润燥。梨肉雪白、梨汁清甜,秋天最当季的果子非它莫属。怎么吃,才能把这只最当季梨子的营养吞进肚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