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孩子为人处事、生活能力更重要

 tataa0j38avc44 2018-09-02

培养孩子为人处事、生活能力更重要


所以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我们当老师的,不只帮自己的家庭培养好的后代,我们是接受了国家、接受了人民,对我们的信任,我们领的是国家的俸禄,我们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来成就好的下一代的功名、下一代的子孙,所以我们这个“师”的着眼,是整个民族国家的未来。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听到这一句的时候会不会想,好险,我有生儿子,这么解就解得太浅了。今天虽然生了个儿子,结果是败家子,比没生还严重。生了败家子以后,连三代的祖业,统统被他给毁了,所以这个无后是没有好德行的下一代,这个才是无后。所以在一次,有个首相他要退下来的时候,记者问他,你即将要离开这个岗位,您觉得有什么事情,是让你觉得光荣的、欣慰的?我们一看到这种情境,可能一般都会想到,他一定说,吉隆坡哪个桥是我铺的,哪个路是我开的,很可能都是把他具体做出来的事情,在那里娓娓道来。但是这位首相,他并没有在细节去谈他做了哪些事情,他只说到,当我离开这个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有超过十个人以上,能够做我这个位置。其实这个责任心是很深远的。

  

今天假如我们当父亲、当母亲的,这个家,比方说我们这次来参加五天的课程,然后到第二天、第三天的时候,接到孩子的电话,妈,妳快回来,家里不行了。这个时候妳会不会很高兴?你看家不能没有我,我太重要了。这个责任心,假如是我在的时候他们才能好,这个责任心太短视了。请问,我们能随时陪在孩子身边吗?真正深远的责任心,是当我不在的时候,孩子能过得更好。这个就是有后的观念,这个就是时时训练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承担责任的能力,在他们没有我们的时候,他们能把自己、把家庭经营好。


对于家庭如是,对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亦如是。我曾经听一位老师提到,他们班上有两个孩子母亲去世了,差不多时间去世的,结果这两个孩子在母亲去世以后,所呈现的状态截然不同。刚好老师派了一个题目,让他们写作文,有关母亲的作文,至于题目自己定。结果这个孩子,其中一个就写到“母亲的微笑”,虽然母亲已经离开了,但是留在她心中最深刻的,是母亲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后来经过了解,她的母亲非常的热心,非常积极进取,纵使在母亲得癌症的那一段过程当中,她也没有愁眉苦脸面对她的女儿,反而都是很有勇气的去面对这个结果,去尽心的过每一天。而这个时候,虽然母亲离去了,但是她的精神,留在她女儿的心中,所以这个孩子的表现都非常的好。反观另外一个学生,母亲离去以后,她常常都是无精打采,好像很忧郁的样子,而她定的题目是什么?题目是“梦中的母亲”。后来到家里面去家访,看到孩子挂了很多母亲的照片,都还没有从母亲离去当中能够跳脱出来,然后房间也都比较凌乱。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母亲,第二个母亲是让孩子非常非常的依赖她,等到母亲不在身边,她很难自己好好生活。所以我们对我们家人的责任,是当我们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也能过得很好。这个时候就会高瞻远瞩,应该好好培养孩子,培养我们的学生,哪些重要的为人处事,生活的能力。

  

家如是,我们今天在我们的教育界、我们的学校,亦如是。我们不能校长、这些领导非常赏识我们,学校没有你,可不行。我们听了很高兴,但是高兴之余,我们要更对得起校长们,对我们的这一分信任,我们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不断的把教育办得更好。而教育要办得更好,一定要有非常多的好老师、人才,成事在人。所以不能只有我们好,在领导的信任之下,我要赶快的,缘分随时会变,说不定三年以后刚好嫁到其它州去了,是吧?有没有这个可能?人家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个我们不能保证。但是校长对我们这么栽培,最后我们走了,然后他觉得,好多事都办不成,我们于心何忍。所以这个时候面对新进的这些年轻老师,我们把自己体会的这些宝贵经验、智慧,无私的告诉他们,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我们拍着胸脯对校长讲,校长,现在有我这个能力的,已经有好几个同仁了。那我们也会很欣慰的离开这个学校。所以这一分责任,在家、在团队都是如此。所以今天这位首相他说到,可以做我这个位置的人太多了,代表他为国家提拔、成就非常多的人才,这个叫有后的观念,这个是“君亲师”的精神。


从小要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孩子要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要把生活搞得很杂乱,这相当重要。我们看看现在的孩子,不要说照顾别人,连自己都不能自理。有些大学生每次回家都背一袋东西,什么东西?衣服。一进门给父母的见面礼就是一堆脏衣服。还有个怪现象,暑假结束了,学生就把那些脏衣服直接放进垃圾桶丢了,床单也不要了,这太浪费了!假如孩子养成如此浪费的习惯,他这一生的败迹已经显露出来。你虽然能赚很多钱给他用,但他自己是否能赚那么多钱?可能就相当困难。所以,我们教导孩子,从小就要让他们自己洗衣服,自己洗碗。其实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做得很欢喜,因为他觉得自己学会了,能力提高了,有一种成就感。

  

有个小朋友在家里从来不帮忙做家事,结果轮到他洗碗,他看看那个碗盘就走了,仍旧不洗。老师怎么办?按兵不动。吃饭时间到了,菜都煮好了,碗还没有洗,老师也坐在那里等着他来洗碗。这个小朋友没有办法,就赶快去把碗洗干净。接着老师跟他说:“我们是过群体生活,每个人都有本分事,假如你不洗碗,就没有碗用;假如老师不煮饭,你也没有饭吃。”因此,应该尽心尽力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从小让孩子们多做事,生活能力就会提高。一个人生活不求人,就会过得很自在、很轻松。假如遇到一点小小的事情都无法处理,还要找人帮忙,还要花钱,很有可能他就生活在依赖别人之中。


居家教子切戒什么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会把孩子宠坏


我的母亲教育我们很有原则。记得有一次,我对母亲提出了一个不合理要求,我妈妈就拿着一本书在看,根本不理我。我后来躺在地上打滚,一定要让她达到我的目的,结果我妈妈根本不看我,继续看她的书。后来我觉得打滚很累,也知道用情绪不能达到目的,妈妈不接受威胁,我就乖乖自己爬起来走了。这件事我记忆深刻,也让我更加地感悟到母亲的教子原则是十分正确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原则,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会把孩子宠坏。我妈妈教我的时候很有原则,结果带外孙就开始宠爱,她还常常跟我说:“你对外甥不要这么凶。”我也不说话,过了半年左右,她又跟我说:“你对外甥凶是对的。”因为这个外孙已经爬到她头上了,所以隔代教养的效果都不好,会把孩子宠坏,还是自己带孩子比较保险。


宠子害子又害己


中国大陆有一个孩子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要多少钱就给他多少,最后孩子还在读书时,一个月就要花一万多元。他父亲觉得不对劲,就跟他说:“从此以后不给你钱了,还要把你送去西藏当两年兵。”他回来之后,还是跟父亲要钱,他父亲狠下心不给他。结果他雇了杀手来杀他的父亲,他跟这个杀手说:“待会儿有一个人会从那里走出来,你就杀死这个人。”他对整个情况描述得一清二楚,这个杀手说:“你怎么这么清楚?这究竟是什么地方?”他说:“这是我家。”“那要杀的人是谁?”“是我父亲。”如果我们没有把孩子教育好,这出戏有可能搬到我们的面前来演。他不只把他父亲杀了,因为他父亲保险箱的钥匙在他母亲手里,所以他母亲也被杀了。你看,孩子一旦被宠坏,再多的钱也无法解决问题。


爱护没有智慧 爱之足以害之


为人家长每天都尽心尽力赚钱给孩子花,是不是爱护?假如这个爱护没有智慧,则爱之足以害之,把孩子宠坏了,不得了!闽南话提到:“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宠妻吵闹,宠夫半夜爬起来哭,宠女儿难入人家的家教”。地方俚语都含有很深的人生智慧,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都是去芜存菁,所以一句话对人生就有很大的提醒。


“宠猪举灶”,宠猪宠到它跑到你的厨房,把你的灶都掀掉了,这句话多有道理!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非常有原则,不然会被孩子摸得一清二楚。猪都不能宠,人更不能宠,因为被宠的孩子就会不孝。


居家戒争讼 讼则终凶


我曾经听一个朋友讲,有一对夫妇养了六个儿子,给他们买了六间房子,娶了六个老婆,都把他们安排好了,这样的父母伟不伟大?结果下场如何?自己没地方住。这样是爱护孩子吗?是害了孩子。从小到大什么都帮儿子做好了,那儿子只会生起一个态度:父母帮我所做的都是应该的。到最后,大儿子还有一点良心,在一个猪舍旁边盖了一个小木屋,给父母住,邻居看不下去了,就鼓动他们去起诉儿子。要不要告?“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假如真的告赢了,六个儿子分配下去,每一个人养两个月,这样养起来是什么结局?可能媳妇把饭丢过去:“赶快吃!”本来还可以活十年、二十年,结果被六个儿子奉养之后,每天都被气个半死,反而只能活三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所以,教育孩子要以德为本,才是真正爱护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