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购药十误区|老人购药|百姓购药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9-02

自我药疗是当下不少民众维护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自我用药首先要学会正确买药,这是安全合理用药的前提。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在购药方面比较盲目和随意,存在诸多误区和隐患,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一是购药不走正渠道  民众购药有两个正规渠道,那就是合法的药店和正规的医疗机构。市民从这两种渠道买药,质量一般是有保障的。即使万一买到假药,经药监部门确认后,可以先行退付,然后进行严厉查处。有些人喜欢上一些不正规的网站上网购药品或者邮购药品,这是不可靠的。

二是不看“国药准字”号  买药首先要认识药,药品包装上的“国药准字”批准文号,是合法药品的“身份证”。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药店里不仅卖药品,还有“食字号”“健食字号”“健用字号”“消字号”等文号的非药品。它们没有任何治疗功效,不能代替药品使用。

三是选药盲目看广告  药品、保健食品的广告现在已经成为不少人购买前的一个参考。然而一些违法广告夸大效果,有些以保健食品等非药品冒充药品进行宣传。盲目相信可能会导致浪费钱财,不仅病没治好,甚至加重病情。选药关键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对症选药。

四是买药以后不索票  药店售药后应该开票,或者提供其他有效销售凭证,消费者也应该主动索票,确保每一个最小包装售出的药品去向清清楚楚,万一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有效追溯,实施召回,查清原因。

五是特别迷信高价药  药品的疗效与价格没有必然关系,只要对症有效的、不良反应小的就是好药。选药建议“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宁选老的不选新的”,“能选国产的就不选进口的”。

六是上门推销也敢要  药品是不允许上门叫卖推销的,如果有人上门推销“药品”,那肯定是有问题的。不是以食品、保健食品等非药品冒充药品,就是以普通药品冒充所谓的“特效药”进行价格欺诈,甚至卖的纯粹就是假药。

七是直接购买处方药  根据药品的安全性,国家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包装上印有OTC红色标志)和乙类(包装上印有OTC绿色标志)两种。其中处方药必须凭医师或助理医师处方销售。

八是无病买药防感冒  感冒是常见病,感冒药的商品名很多,主要成分大同小异,其疗效在于能够改善症状。因此抗感冒药并不能预防感冒,预防感冒要靠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适度的运动,增强身体的抵御感冒的能力。

九是过期药品随便丢  所有的药品都是有有效期的,市民应该对家里的小药箱进行经常清理,发现过期药品绝对不能使用,但也不能随便丢弃。因为随便丢,容易被坏人回收利用,反流市场危害人群,也污染环境。

十是“黑市”购买紧俏药  凡是市场紧俏的商品,往往容易出现“黑市”交易。如曾经有段时间,人血白蛋白一度成了国内紧俏的药品,“黑市”交易活跃,但这样来历不明的药品真假难辨,容易给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奉劝广大市民千万不要私下购买来历不明的药品。

更多中医动态,请下载古方中医药报客户端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