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二十四) 唐廷两案

 金色年华554 2018-09-03

          第二十四讲  唐廷两案

 

在这一讲中,我们介绍一下唐代宗年间两位最有权势的人物,宰相元载和宦官鱼朝恩之死。

 

一、元载其人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建子月(建子月即十一月),御史中丞元载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充句当度支、铸钱、盐铁兼江淮转运等使,元载之前当过度支郎中,非常有才,善奏对,唐肃宗对他非常欣赏,委以江淮漕运,几个月后,代替刘晏,全权负责财利之事。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三月,当时权倾天下的宦官李辅国求宰相不得,怨恨宰相萧华,不久,朝廷任命户部侍郎元载为京兆尹(京兆尹类似于首都市长),元载向李辅国极力推辞这个任命,李辅国会意,元载是嫌京兆尹职位低,想当宰相,几天后,司农卿陶锐被任命为京兆尹,李辅国上言宰相萧华专权,请罢其相位,肃宗不许,李辅国固请不已,肃宗不得已同意了,萧华罢为礼部尚书,以元载领度支、转运使、同平章事,代替萧华,成为了宰相。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九月,元载判元帅行军司马。

            十二月,代宗以宰相苗晋卿为太保,裴遵庆为太子少傅,并罢政事,以宗正卿李岘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裴遵庆、苗晋卿罢相后,元载专权益盛,厚结内侍董秀,使主书卓英倩与之交往,所以代宗心中所想,元载必先知道,承意探微,言无不合,越来越受到代宗的重用。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华原令顾繇上言,元载之子元伯和等人招权受贿,不料这封奏疏对权倾天下的元载一点影响都没有,反而上疏的顾繇被流放锦州。

 

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元载专权,担心奏事官员揭露其奸,便向代宗奏请,百官论事,应先禀报长官,长官禀报宰相,然后再奏于陛下。之后元载又以皇帝的旨意传达下去“近来诸司奏事繁多,所言多馋毁,所以委长官,宰相先定其可否。”刑部尚书颜真卿上疏,认为:“郎官、御史是陛下耳目,如今让论事者都先禀报宰相,这是自掩耳目,陛下如果认为群臣进谗言,为何不察其虚实,如果所言是虚,就将其诛杀,如果所言是实,就应该赏赐,陛下不这样做,却让天下人认为您厌听览之烦,以此为借口,塞谏争之路,臣实在为陛下感到痛惜。”颜真卿又以唐太宗纳谏争和天宝以后李林甫擅权,深疾言者,最终导致安史之乱为例来劝代宗。颜真卿的拳拳之心最后还是付之东流,元载听闻此事后,奏颜真卿诽谤,二月,颜真卿被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别驾。

 

下面介绍一下代宗年间权倾天下的宦官鱼朝恩之死。

 

二、朝恩之死

 

当初安史之乱时,肃宗以陕西节度使郭英乂统领神策军,命内侍监鱼朝恩为监军,后来郭英乂入朝担任仆射,神策军就由鱼朝恩统领,之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逼城,代宗出幸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鱼朝恩率陕州守军以及神策军迎驾,鱼朝恩从陕州带领的迎驾士兵统统被称为神策军,吐蕃撤离后,代宗回到长安,之后程元振得罪被贬,鱼朝恩顺势接替了程元振的位置,被任命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领禁军,权宠无比。

再来说下神策军,那次迎驾后鱼朝恩将神策军带到禁中,最初神策军还没有与北门六军(北门六军指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六支禁军)一样,成为禁军,后来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抵御仆固怀恩、吐蕃、回纥,鱼朝恩率神策军随代宗屯于苑中,从此,神策军地位越来越高,逐渐高于北门六军,成为后来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八月,国子监建成,以鱼朝恩行内侍监、判国子监事,中书舍人常衮进言“成均之任,当用名儒,不宜以宦者领之”,代宗不听,三天后,命宰相以下送鱼朝恩上任。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四月,鱼朝恩上奏请以先所赐庄为章敬寺,以资章敬太后(唐代宗生母)冥福,代宗同意了,鱼朝恩穷壮极丽,费逾巨亿。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月,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左监门大将军兼神策军使,内侍监鱼朝恩,代宗对他宠任无比,常与他商议军国大事,鱼朝恩势倾朝野,又好于大庭广众之下谈论时政,凌侮宰相,虽强辩如元载,也只能拱默不敢应。

 

        神策都虞侯刘希暹,都知兵马使王驾鹤,二人有宠于鱼朝恩,刘希暹建议鱼朝恩在北军置监狱,使长安无赖子弟罗告富人,诬以犯罪,捕系地牢,讯掠取服,籍没家产,此事干的非常嚣张,但人莫敢言,鱼朝恩每次奏事,都以必允为期,奏事只是走流程而已,一旦没有遂意,鱼朝恩就会大怒:“天下事有不由我者邪”?代宗听到此话后,非常不悦。

 

        鱼朝恩养子鱼令徽年纪尚小,时任内给使,穿绿袍,唐代规定,六七品官员服绿,鱼令徽与同事纷争,回来后告诉了鱼朝恩,鱼朝恩第二天向代宗请求:“臣子官卑,被小人凌侮,求陛下赐紫衣”,前面说过,紫衣在唐代是三品以上最高级官员才能穿的,只有三公、宰相、御史大夫、左右仆射、六部尚书等极少人才有资格穿,代宗还没有说话,就有人将紫衣送上,鱼令徽穿着紫衣拜谢的时候,代宗强颜欢笑说:“儿服紫,大宜称”,心中却越发不平。

        宰相元载揣摩上意,看出皇帝已经对鱼朝恩不耐烦了,便乘间奏鱼朝恩专恣不轨,请除掉他,代宗也知道鱼朝恩为天下人所怨,听完元载的话后,下定了决心,命元载定谋略,鱼朝恩每次入殿,都让射生将周皓率上百人自卫,又使依附他的陕州节度使皇甫温握兵为外援,元载厚赂二人,于是鱼朝恩的阴谋密语,都通过周皓,皇甫温泄露出来,而鱼朝恩一点也没有发觉。

 

        之后,元载建议,徙李抱玉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以陕州节度使皇甫温为凤翔节度使,外重其权,实际上是让皇甫温进入关中帮助自己,元载又奏请以兴平、武功、天兴、扶风四县隶属神策军,鱼朝恩喜于得地,一点也没有注意到不断逼近的危险,骄横如故。

 

       二月,刘希暹似乎感觉到了不断逼近的危险,告诉了鱼朝恩,鱼朝恩至此才开始疑惧,但代宗每次召见鱼朝恩,恩礼益隆,鱼朝恩也以此自安,皇甫温到长安后,元载留之不遣,与周皓密谋诛杀鱼朝恩,定计后,元载向代宗汇报,代宗只说了一句:“善图之,勿反受祸”。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三月,寒食,代宗召亲贵宴于禁中,元载没有参加宴会,他一直在中书省,宴罢,鱼朝恩准备回去,被代宗留下,代宗责其异图,鱼朝恩面对训斥,不仅没有认错,反而为自己辩解,语言十分悖慢,之后便被周皓等几人缢杀,外面无一人知晓此事,随后,代宗下诏,罢免鱼朝恩观军容等使,保留内侍监,对外宣称,鱼朝恩受诏后自缢而死,以尸还其家,并赐钱六百万厚葬。

此次,只诛杀鱼朝恩一人,不及其余,鱼朝恩党羽刘希暹,王驾鹤被授予御史中丞,以此来安抚北军军心,权倾一时的鱼朝恩就这样被杀了。

 

三、元载之死

在讲述元载被杀之前,先介绍一下李泌入朝之事。

        

        当初,代宗派遣中使到衡山接李泌,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四月,李泌到达长安,代宗赐予李泌金紫,在蓬莱殿侧为李泌建了书院,代宗多次拜访李泌,自给事中、中书舍人以上以及天下方镇节度使除拜,军国大事都与李泌商议,俨然如十几年前在灵武时唐肃宗对待李泌一样。代宗后来又命于白花屯为李泌建外院,与故旧相见。

 

        代宗想请李泌出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但李泌还是如同十几年前在灵武那样,极力推辞宰相之职,代宗无奈,只好对他说:“机务之烦,不得晨夕相见,诚不若且居密近,何必署敕然后为宰相邪?”

代宗看似不再强求李泌当宰相,但是不久之后,端午节,王公大臣,妃子,公主都向皇帝献贺礼,代宗问李泌:“先生为何没有贺礼所献?”李泌回答道:“臣居住在禁中,从头巾到鞋履都是陛下所赐,此外只剩一身,臣拿什么献呢?”代宗说:“朕所求正在此。”李泌又说:“臣身非陛下有?谁则有之?”

李泌说完这话后,代宗才将真实想法和盘托出,他说:“先帝(指唐肃宗)一直想任命先生为宰相却不能得,如今先生既已献身体,当惟朕所为,不为先生所有了。”李泌问:“陛下想让臣做何事?”代宗回答:“朕想让卿食酒肉,有家室,受禄位,为俗人。”得知皇帝的真实意图后,李泌流着泪说:“臣已经绝粒二十余年,陛下何必使臣隳其志?”代宗决心已定,对李泌说:“流泪有什么用呢?卿在九重之中,欲何之?”随后,代宗命令中使厚葬李泌去世的父母,又为李泌娶了卢氏女为妻,一切花费都出于政府,又于光福坊赐第,令李泌数日宿第中,数日宿蓬莱院。

 

        代宗与李泌说起了先前被赐死的齐王李倓,欲厚加褒赠,李泌请效仿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的先例赠太子,代宗流着泪说:“我弟首建灵武之议,成中兴之业,岐王、薛王岂有此功?竭诚忠孝,却被馋人所害,如果他还活着,朕一定会让他当皇太弟,如今应该崇以帝号,成我夙志。”于是,之后,代宗追谥齐王李倓为承天皇帝,葬于顺陵。

 

 

        元载看到李泌深得皇帝宠信,便开始猜忌李泌了,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月,元载对代宗说:“李泌常与亲信故旧宴于北军,与鱼朝恩亲善,他应该知道鱼朝恩的阴谋。”俗话说“疏不间亲”,代宗对李泌要比宰相元载更加亲近,元载所为正是如此,代宗说:“北军,是李泌的故吏,所以朕让李泌去见的,鱼朝恩被诛,李泌也参与其中,你不要多疑。”但元载没有停止,与党羽攻之不已,正好当时江西观察使魏少游向朝廷求参佐,于是代宗对李泌说:“元载不容先生,朕先把先生藏匿于魏少游那里,等朕下决心除掉元载的时候,会告诉先生,到时候先生可以再来长安。”于是代宗任命李泌为江西观察判官,并再三嘱咐魏少游善待李泌。

 

 

 

鱼朝恩被诛杀后,代宗对元载宠任益厚,但是宠过则生奸,元载志气骄溢,多次对众人说自己有文物才略,古今莫及,弄权舞智,政以贿成,僭侈无度,元载有一个长辈从外面来到长安,向元载求官,元载看此人实在不足任事,没有给他官职,只给河北写了一封信把他打发了,这个长辈不高兴,走到幽州(今北京),私自拆信观看,信上没有一句话,只有元载署名而已,这位长辈大怒,但是不得已,只好去拜访幽州官员,节度判官听闻有元载书信,大惊,立即禀告节度使(当时的节度使应该是朱泚),节度使也不敢怠慢,派人用箱子盛着这封信,厚待元载长辈,留宴数日,元载长辈告辞而去,节度使赠绢上千匹,可见元载当时权势如日中天。

 

          代宗也没有想到,刚除掉鱼朝恩,元载也同样跋扈专权,代宗知道元载所作所为,只是念在他执政日久,想保全他,后来单独召见元载,代宗深戒其改正,但元载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不把代宗的劝诫当回事,于是代宗慢慢的厌恶他了。

 

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四月,成都司录李少良上书,揭发元载奸脏阴事,代宗将李少良接到客省,而李少良心中藏不住话,竟然将皇帝说的话告诉了朋友韦颂,一个秘密有三个人知道就不是秘密了,果然这个秘密被泄露了,殿中侍御史陆珽告诉了元载,元载将此事奏闻,代宗大怒,将泄露机密的李少良、韦颂以及搬弄是非的陆珽都抓到监狱,之后御史上奏,李少良、韦颂、陆珽三人凶险比周,离间君臣。五月,三人都被杖死。

 

           代宗对元载越来越厌恶了,便从朝臣中寻找不阿附元载的大臣委以腹心,渐渐夺元载之权,八月,代宗绕过中书省、门下省,出制书,任命浙西观察使李栖筠为御史大夫,宰相元载不预闻此任命,由是稍稍感到恐惧。

 

大历八年(公元773年)三月,吏部侍郎徐浩、薛邕,二人都是元载、王缙党羽,徐浩妾弟侯莫陈怤为美原尉,徐浩拜托京兆尹杜济向吏部奏侯莫陈怤人事为优,又请吏部侍郎薛邕升迁他为长安尉,侯莫陈怤到御史台,御史大夫李栖筠弹劾此事,代宗决定抓住这件小事不放,大做文章,命礼部侍郎于邵等人推按,于邵奏称薛邕罪在赦前,应该免罪,代宗大怒,五月,贬徐浩为明州别驾,薛邕为歙州刺史,京兆尹杜济为杭州刺史,于邵为桂州刺史,朝廷稍肃。

           值得一提的倒是被贬之后薛邕家人的反应,他的家人不仅没有因为薛邕被贬伤心郁闷,反而抱怨贬的太迟了,原来,在《新唐书》一百三十九卷,李泌列传中记载那个时候,州刺史月俸能达到上千缗,而京官俸禄低,从节度使调到朝廷当八座(尚书省左右仆射和六部尚书)竟然被认为是罢权,这真是骇人听闻,尚书左右仆射在唐朝初年是正宰相,虽然现在不是宰相了,但和六部尚书依然是仅次于宰相的最高级官员,是整个帝国行政系统的最高领导,所以这次薛邕被贬为歙州刺史后,家人都在抱怨贬的太迟,原因就是因为薛邕在朝廷当吏部侍郎时俸禄低,而当歙州刺史俸禄反而高了很多。

 

时间转眼到了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元载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当上宰相,如今已经十五年了,元载专横,另一位宰相,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缙也依附元载,二人俱贪,元载妻子王氏以及其子元伯和、元仲武,王缙弟弟妹妹以及经常来往的僧尼都争纳贿赂,以政事委托下属,天下人求进,如果不厚结二人子弟以及主书卓英倩等人,根本就没有办法,代宗已经忍受了很多年,而元载和王缙却始终不知收敛。

 

         终于,代宗忍无可忍,对元载动了杀心,但又怕身边人泄露机密,代宗只与舅舅、时任左金吾大将军的吴凑密谋,不久,有人告发元载,王缙图谋不轨,三月,代宗到延英殿,命吴凑收捕元载,王缙于政事堂,又收捕元载之子元仲武以及卓英倩等人,命吏部尚书刘晏与御史大夫李涵一同审理,审问之词都出于禁中,元载,王缙伏罪,这一天,先于禁中杖杀左卫将军,知内省事董秀,元载被赐死,元载请求行刑的人“愿得快死”,行刑的人对他说:“相公需要稍微受点污辱,请勿怪。”然后脱下袜子塞到元载口中然后将他杀死,王缙最初被赐自尽,刘晏对李涵说:“按照先例,重刑复奏,更何况王缙是宰相呢,而且法律区分首从,我们应该再等一下。”李涵同意了刘晏的话,不久,王缙免死,贬为括州刺史,元载妻子王氏以及其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都伏诛。

 

          四月,贬元载党羽,吏部侍郎杨炎,谏议大夫韩洄,包佶,起居舍人韩会等十余人,韩会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长兄,代宗本来打算诛杀杨炎等人,赖吴凑千方百计求情,杨炎他们才幸免于死,杨炎暂时离开政治舞台,日后他将再次登上历史舞台中心,成为德宗年间的宰相。

 

          五月,代宗派中使发掘元载祖父墓,斫棺弃尸,毁其家庙,焚其木主,卓英倩等人也被杖死。

         元载死后,太常卿杨绾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礼部侍郎常衮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绾清俭间素,深得百官之心,任命杨绾为宰相的制书下达后,朝野相贺,但是杨绾身体不好,刚当了三个月宰相就因病去世了,当时代宗本来打算倚靠杨绾厘革弊政,杨绾去世后,代宗非常痛心,对群臣们说:“天不欲朕致太平,何夺朕杨绾之速!”

 

 又过了一年,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十二月,代宗召见江西观察判官李泌到长安,说起元载之事,代宗说:“与先生相别八年,才能除掉此贼,幸赖太子发其阴谋,不然,差点见不到先生。”李泌回答道:“臣昔日曾经说过,陛下知道群臣中有不善者,就将他贬黜,含容太过,故至于此。”代宗说:“事也应该有十全把握,否则不可轻举妄动。”

 

李泌刚入朝,当上宰相不久的常衮也猜忌李泌,向代宗进言:“陛下很久以来就想重用李泌,昔日汉宣帝欲用人为公卿,必先让其当地方官,请先让李泌当刺史,让其周知人间利病,等有政绩的时候再重用。”李泌有经天纬地之才,根本不需要先当地方官才能到朝廷,大概是常衮刚当上宰相不久,根基尚浅,而皇帝对其信任远不及李泌,顾虑李泌取而代之,所以才有此议,代宗无奈,只得任命李泌为澧州刺史。

 

李泌的故事暂告一段落,几年后,他还要继续来到朝廷,辅佐代宗的儿子,唐德宗,并在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贞元年间,临危受命担任宰相,以一己之力化解危机,成为了中唐后最伟大的宰相。

 

 

          这一年已经是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底,代宗当皇帝的这十几年里,除了讨伐过华州周智光、魏博田承嗣以及李灵曜外,对其他方镇动乱都采取比较温和的政策,就这样在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不止的十几年里尽量保证了国家的和平,而代宗的生命很快也走到尽头了,中兴天下的重任就交到了他的儿子,聪明英武的唐德宗手里,而他的儿子唐德宗立志要削平不遵朝命的藩镇,在唐德宗当皇帝的二十六年里,发生了很多更加精彩的故事,请看下集:德宗继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