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在你的手机里!” 保护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希望你能做到:不离身,不离眼,不离开。 ——凯叔 作者 | 叶听枫 暑假刚结束,一段「女婴溺水挣扎」的视频,看得人心痛: 7月底,福州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到游泳馆游泳。期间,店员暂时离开,妈妈独自照看两个孩子。 因为觉得1岁女儿的背心式泳圈太松,妈妈就给女儿换上坐式泳圈。 不幸的是,当女婴伸手够海洋球时,游泳圈侧翻,女婴不慎落水,四肢挣扎。 而此时,妈妈背对泳池,未看到这惊险一幕。 旁边的男孩几次尝试拿泳圈给女婴,均没有成功,于是向妈妈求救三四次。 而妈妈仍背对泳池,看着手机,甚至不耐烦地甩开男孩求救的手。 此时,女婴挣扎的动作越来越小,漂到泳池的另一边…… 男孩最后一次求救,妈妈才惊觉泳池里发生了什么,迅速跑过去将女儿捞起。 但孩子已经溺水一分多钟,只剩呼吸,没有反应。之后,妈妈做了一会儿胸外按压,紧急打车送往医院。 到达医院时,已经距孩子溺水20分钟。 经过救治,孩子恢复了心跳,却不能自主呼吸,医生宣布脑死亡,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看了这个视频,同是当妈妈的,心里真的很痛。发生这种事,这位妈妈一定是最心痛最后悔的。 可是,没有如果...... 当悲剧一再发生,做父母的我们必须深思: 如何在照看孩子时,能够预见安全隐患,将危险的发生率降得低一点,再低一点。 人常说,看孩子要做到「3岁不离手,5岁不离眼」。 因为一分一秒的疏忽大意,都可能要了孩子的命,留下一辈子的悔恨。 导致女婴溺水的坐式游泳圈,我家也有。 有两次儿子在水里玩,游泳圈侧翻,幸好我一直盯着,迅速把孩子拽起来。 坐式儿童泳圈最大的隐患:极易因失去平衡导致侧翻! 侧翻时会卡住孩子的双腿,泳圈像一块大石头压着孩子,再加上浮力作用,让孩子难以翻身。 「山东招远幼童游泳馆溺水72秒」的视频曾令人窒息。 一名幼童在佩戴这种游泳圈游泳时发生了侧翻,导致孩子倒立溺水,头朝下挣扎了72秒钟,被救起时已奄奄一息。 电视台曾做过实验:一名成人佩戴这种坐式泳圈,故意侧翻后,头和上半身扎入水中,使劲拍打、挣扎也无济于事,最后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才从水里翻转过来。 所以,一定切记:使用坐式儿童游泳圈时,大人一定要在旁边密切看护! 还有一点要注意:一般的儿童充气式游泳圈并不等于救生圈,它只是水上充气玩具! 这些儿童游泳圈的设计、用料、生产执行的都是玩具标准,只适合在游泳池的浅水区玩耍,而且如果小心不被尖硬物划破,极易造成漏气,发生危险。 为了安全起见,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选择充气浮力衣或捆绑式背部浮板,小一点的孩子可以选择带安全扣的腋下游泳圈以及固定在身上的U型游泳圈。 切莫因为贪图便宜,购买劣质、不安全、不适合孩子年龄的游泳圈。 因为浮在水上的不仅仅是游泳圈,还有孩子宝贵的生命。 一旦发现孩子溺水,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分钟! 溺水会造成心跳停止、缺氧窒息,缺氧让脑细胞受损,一旦超过4分钟,就能造成脑组织永久伤害,甚至死亡。 广西百色一名7岁男童游泳时溺水,恰好有一位女护士路过。 经检查,男孩毫无意识,呼吸停止,女护士立即对他进行心肺复苏。按压了两个回合后,男孩终于清醒,围观群众激动得拍手称赞。 在开头的1岁女婴溺水后,虽然妈妈也做了几下胸外按压,但并不准确,之后更是大大延误了救治时间。 所以,家长懂得必要的溺水抢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抓住了黄金抢救时间,就相当于抓住了孩子即将消逝的生命! 到底该如何抢救溺水的孩子? 情况不同,手段也不同: 1. 如果还有意识,呼吸、脉搏正常:立即让孩子的胸腹部趴在你的腿上,轻拍背部,让孩子把水吐出来。 2. 如果意识不清,有呼吸,有脉搏:要先清理口鼻异物,保持侧卧位,打开气道,让异物和水流出,紧急拨打120。 3. 如果已昏迷,无呼吸,有脉搏:应先抬起下巴,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恢复后,保持侧卧位,等待120救援人员。 4. 如果已昏迷,无法唤醒,无脉搏,无呼吸:要即刻清理口鼻异物,抬起下巴,打开气道,立即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交替的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120。 切记:在120来临前,千万不要停止心肺复苏! 在开始做心肺复苏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或他人已经拨打120急救电话。 <注意> 如果是溺水造成的缺氧窒息,要先开放气道,再做人工呼吸,然后做胸外按压。 气道打开要做到: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心肺复苏要做到:「用力按、快速按、足够深」,至少100次每分钟,连续按压30次后,人工呼吸2次。按照按压与呼吸比例30:2循环进行。 给婴儿做人工呼吸时,要用嘴巴覆盖住口鼻,采用口对口鼻吹气方式。 也不要只顾控水,而错过最佳供氧和恢复心跳的抢救时间! 另外,网上流传的「倒挂控水法」并不可靠,不仅难以排出呛入肺里的水,还可能会让胃里的水和食物残渣误吸进气管,加重危险。 花几分钟学会心肺复苏术,关键时刻能救孩子一命。 父母是孩子的「守护神」,有一技傍身,才能更有力量保护孩子。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父母监护不当而失去生命的0~12岁儿童,达到了21万。 每次我们都会痛心呼吁:陪伴孩子时,请全心全意投入,否则一旦意外发生,就是无尽的悲伤和悔恨。 我们总结了家长照看孩子时的3大危险时刻,希望能引起警惕。 01看孩子时,低头看手机 因为家长看手机,造成的悲剧已屡见不鲜: 妈妈在游泳馆看手机,孩子在几米外的身后溺水挣扎。 北京双胞胎妈妈,因为发了一个朋友圈,再抬眼,孩子已被卷入大海溺亡。 还有这次1岁女婴的妈妈,因为看手机而忽略了时时查看女儿的情况,也数次忽视男孩发出的求救信息。 每一个痛彻心扉的悲剧背后,都有父母的悔不当初。 我们再次真诚呼吁:没有必须要浏览的新闻、八卦,没有必须要点赞的朋友圈,更没有必须要狂刷不止的小视频。 最重要的人和事不在手机里,就在我们的眼前。 孩子的安全才是值得我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2看孩子时,背对孩子 江苏一名妈妈带孩子在游乐场玩时,背对着儿子。 儿子爬上滑梯,从滑梯的边缘摔落下来,摔断了手臂。 此时,听到声音的妈妈才回过头来。 而很多人贩子的惯用作案手段就是小心尾随,当父母背对孩子、精神松懈时,捂住孩子口鼻,顺手牵娃。 儿童安全专家提醒:父母在照看孩子时,最忌讳的姿势就是背对孩子。 因为一旦孩子的行为处于自己的视线盲区,是各种危险最容易发生的时刻。 3看孩子时,三心二意 有次逛商场,见一位妈妈抱着头部流血的孩子大哭。 原来,妈妈进试衣间试衣服,让2岁的孩子坐在外面玩手机。 时间一长,孩子以为妈妈走了,就径直走到电梯口,一下子滚了下去,幸亏下面的人及时挡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家长的一个三心二意,很可能就让孩子伤痕累累,甚至丢掉性命。 很多老年人有边玩边照看孩子的习惯,这样做危险重重。 河南信阳一名两岁女童,爬上一辆未拔钥匙的三轮车,结果架势三轮车冲进池塘,不幸溺亡。 而她的奶奶正在旁边的棋牌室里打麻将。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尚担心孩子受到伤害,三心二意甚至毫不在意,只会亲手将孩子推到危险边缘。 有一位妈妈,走进商店买东西,将婴儿车放在门口。 因路面高低不平,婴儿车带着孩子倒滑到马路上,孩子被甩出,遭一辆路过的大货车碾压头部身亡。 这场景真的太残酷不忍看,可危险就是这么残酷。 公共场合是各种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地,家长带孩子一定要做到「三不」: 不离身、不离眼、不离开。 因为危险就像一头万分冷血的恶魔,紧紧盯着粗心大意的父母,伺机「扑」向孩子。 回头再看女婴溺水的视频,男孩三四次提醒妈妈,妈妈明显已经听见了孩子的召唤,却因为懒得理孩子而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 有时,我们因为太累而不想理孩子,因为嫌孩子烦而不想理孩子,因为对孩子讲的话不感兴趣而不想理孩子…… 我们常说,要积极回应孩子。 现在来看,它更多了一层含义: 不要因为太累或不耐烦而忽视孩子,积极弄明白你的小人儿想告诉你些什么,也许正关系着他的安危! 孩子长大不容易,做父母更辛苦。 少一点侥幸,就少一次追悔莫及的机会;少一点松懈,就少一次与伤害的擦肩而过;少一点麻痹,就少一局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比赛。 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次安全事故的主角! 因为庇佑他们安全长大,是我们的真正职责所在。 作者:叶听枫,儿童教育心理学硕士,家庭教育研习者,看书,烹茶,带娃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