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护苗 • 成长】有奖征文活动
![]() 女儿今天第一天上小学,一回家,兴致勃勃得讲着学校发生的一切。 然后眼神暗淡了下来,声音压低,他说:“今天,我的同桌打了我两次” 我突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听她说。 原来,小男生,上课不认真,一直晃桌子,女儿阻止他,他就动手打了。 想以下几点告诫女儿以及刚跨进学校的孩子们,开学第一课: 你不可以扎人,但你必须有刺 人如玫瑰,一定要长些刺。 玫瑰带刺,不是为了刺伤谁, 而是用刺来保护自己,保存水分。 人也一样,身上长些刺,才不会被人随意欺负,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马德说:“你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须有刺。” 意思就是你可以不去欺负谁,但你必须具备不被谁欺负的血性和底气,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必须还击,捍卫自己。 做人为善,善必有方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恩泽万物而不争名利。但是,不是所有的善良都值得称赞,善良过度,就是傻。 做人为善,但是善必有方,真正的善良要分清对象、要守住原则、要保全自我。 只有真确的善良才能遇见善良,而不是遇见白眼狼。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或曰:' 以德报怨 ,何如?'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大多数人认为善良就是无止境的宽容,但是这是不对的,正如论语记载的: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 后人的一句话说得好: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样的行为都可以忍受,那么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忍受的呢?意思就是要反抗了,不再忍气吞声了。 家长们不能一味教孩子宽容忍让,而不是没有底线,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才能让善良遇见善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