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产品真不是看热闹,在“网红楼盘”重庆17英里身上该学习点什么?

 昵称59309311 2018-09-03

最近,重庆17英里有点火


据说宋卫平先生在绿城隐退时,认为房地产的产品已经玩到尽头:绿城用套房 宽厅的场景模式,奠定了城市大平层的价值逻辑。至今人们还拿着绿城的户型改来改去,而不是超越。


后面宋先生在桃李春风找到感觉,因为那群住大平层的人,都老了,乡村和院落取代会所和嫩模,成为60后的新梦想。


所以宋先生还能做很多年产品,因为空间的物理指数有极致,但是角色的更迭,让产品没有尽头:


Iphone已经走到了X的年代,董事会主席的座驾,也从劳斯莱斯换成了阿尔法。60后老了70后老,70后老了80后老,谁也逃离不了生命周期,但每一代人都有权力定义自己作为中老年人的角色,顺便把上一代人的“消费观”都扔垃圾堆里去。


---


但是好产品难找啊,碧桂园带起来的快周转,让全国都在clal c的100-130平米户型,一旦房子的金融属性退潮,必须又得制造一批新的库存。


重庆的17英里,令人眼前一亮。


17英里的建筑效果图

尽管我不太明白,重庆的17英里和深圳的17英里有什么关联性。但是从这个名字,我猜想是万科想把北碚的项目,卖给渝中区的富豪去度假,而不是拿着两江新区一盘大棋,卖城市红利。

项目的城市关系


17英里的产品配比:143起步,192是主流,241的也有大量配比,这绝非是北碚人的刚需社区,也不太像江北富豪的度假居所。而应该是和两江的其它楼盘一样,动员重庆的富豪迁徙来抢新口岸。


如果非要抄集团的产品名,我认为“臻山府”更合适。毕竟营销自嗨,也要结合产品定位的现实。



重庆17英里能成为网红,确实有过人的地方。至少对面宽极致到接近偏执的追求,在其它楼盘上并没有看到。


先来看它的三款户型:


1)143平米的,面宽约19米:



19米是什么概念,250平米的大平层也未必有。所以我看到这张户型图的震撼,就想起当年特斯拉出来,号称百公里加速只要4秒,和保时捷911s数据相当。



2)192的平层级别墅,面宽达到了17.4米:


192平层,这个数据还算不变态,但是网红的这个户型,赠送了外挑的大露台,确实也令人心动。


虽然这款号称星幕平墅送那么大露台的产品,每栋仅2户,但是楼上的标准层,万科也舍得给3米进深的露台。

4/5/6F的露台,缩减到了3m。


更重要的是,设计师考虑了地形,这3米宽的不是阳台,而是层层后退的露台。然后也就有了这张网红的效果图:

发布会上说,阳台是功能,露台才是生活方式。


3)山河双拼,面宽是双拼史上的第一次:


为什么人人想住别墅,但是住别墅的人想回去住平层,是因为过去的别墅太坑爹了,看起来高大上,面宽可能只有8米,然后单层100平米,300平米的豪气是通过3层甚至4层来实现的。


17英里的这款双排别墅,可以充分治疗住别墅的各种不服。独栋太贵而联排太LOW,全部地面只有两层的双拼,作为高贵的城市别墅,已经快给你度假别墅的参数了。


最惊艳的是,面宽达到18米,花园的面宽是惊人的22米。我猜想,设计这个户型的应该有海外生活经验,找到资料一看,设计师团队中真有歪果仁。

发布会说,天地造一半,大师造一半。

 

再加上天文馆风的售楼部,全玻璃幕墙和项目直面的山河景观。重庆17英里在网上走红,确实当之无愧。至少我还没有见过同类产品,能将面宽做到这个地步。


而宋卫平和麓湖,都恰好没有17英里的同类产品。




转折开始了。


当我拿着户型图,去复原土地的指标,发现容积率只有1.01,这是一个美好的数据,具备做美好项目的潜质。但是复原总平图时,问题是一串连着一串:

严肃认真的对17英里盘货

绝不该在1.0容积率出现的T4产品:


143平米的是T4产品,这不应该出现在容积率1的项目上。这种梯户数,让19米的面宽顿时失色。


不信你拿一个15米面宽的T2产品,让客户对比选择吧。


192的平墅产品,本质上就是6 1.


6 1是什么形态,容积率1.5都可以做到,何须1.0的指标。


只不过17英里的6 1显得特别复杂:


1-2层:是由两个建面238平米的跃层构成,17英里引以为豪的面宽优势,在这款产品上没有任何体现,不仅面积大,而且面宽只有8米多,进深是21.3米。


1F和2f,横对屏幕的是进深

相信我,这种指标的跃层,即便送花园,你只能打折卖的。


3层以上:就是平层 大露台。


不论你怎么包装这款产品,顾客都会认为它是大平层送了大露台。当然要比大平层好,但是距离别墅,还是要差一个等级的。

 


山河双拼,总价已经让客户高不可攀。


双拼产品的参数,还是可圈可点,地面只有2f,住别墅的人再也不怕半夜下楼去拿手机了,且18米面宽甚至秒杀很多大平层。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万科在1.0容积率的土地上,做了89%的18FT4/6 1F的大平层,去腾挪低密度指标,把全部的宠爱都给这山河双拼,不卖个1000万以上,他们会甘心?


在成渝这个中国的第三极,如果让销售可以选择,任何一个销售人员,都愿意卖400万内,有瑕疵的别墅乃至类别墅,不愿意卖1000万以上完美的别墅。更何况他在北碚这样的地方。当然重庆有这些实力卖价,但是速度嘛,就不是上市企业想要的了。

 


尽管上面有转折,但我依然认为,重庆17英里的户型创新,给到那么大的面宽,让嘉陵江尽收眼前,是值得学习的。


至少有勇气,毕竟梁静茹不多。


虽然代价有点大,听说马上就要开盘了,以下产品的推论是否正确,很快就可以得到验证:


143臻装平层:


就我们的初浅市场经验判断,买140平米的家庭化顾客,预期是T2的板式户型。当销售人员在对这类客户推销19米大面宽的亮点时,会不会被客户反复追问:为什么是T4塔楼,而不是T2板式。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将价格下调,直到买120平米的顾客惊喜发现,同样的总价,这里居然可以买143平米的大面宽产品,还是万科的。


就看万科是否愿意下调价格,这种产品占比40%。



平墅产品线:


这个产品类别要复杂一点,因为一栋楼里的产品线很多。


首先是1 2的跃层,238平米的面积,不知道有出价能力的顾客,能否接受8米面宽,21米进深的产品。中间那个院子,还可能被楼上的大平层丢烟头。


其次是平墅,顾客会惊喜17.4米的面宽,但是他们会认为这是送了3米露台的大平层,而不会给别墅价。


这种产品,占比49%。



双拼产品线:


双拼产品参数没有毛病,甚至有极大优势,就看顾客能否接受这个总价了。如果总价是500万,面宽即便再窄一点,也会很快抢完。

 

这款产品占比11%,就看是要利润还是要速度了。




最终,重庆17英里还是会被卖掉的,毕竟土地价格便宜,楼面地价3758元/平米,而后面有楼面地价更高的项目站岗。

 

周围成交土地价格一览表


这一切的遗憾,以我的推测,是做产品定位时,绕开了推敲指标“极限边界”这一步,直接进入了户型的狂欢,所以只看到了大面宽的参数。


“每块地的指标都不一样,要找到最适合土地指标的空间形态,可能会在百种方案种挑出一种;直接套用好户型,未必适合这块土地。”

——实效机构


不管怎么说,1.0的项目,配置40%的143平米T4产品,不承认失误是不对的


这种宽松的土地指标,甚至可以做100%的类别墅产品。

能做18f,说明限高没问题

就臻装平层的18F来看,限高至少是54米,对于1.0容积率来说,高度指标足够产品创新


就6 1F的平墅底层来看,每栋的基底面积达到了741平米(跃层底户实在太占密度了),还排了45栋,说明密度指标也是充分的


经过长期的市场教育,顾客对每一种产品形态都有“估值模型”,只能顺应而不能挑战,这块地的容积率/高度和密度,有很多种产品组合方式。绝不应该是40%(18F的T4),49%(6 1f),11%(2F)。


代价就是产值的折损,举个例子:


假定将平层产品,作为这个区域的基准基数,其它的形态价格以此打折或者上升。每个城市的形态价值系数会有所不同,但都是图上的这种关系。


17英里的产品配比,只是当地全部做板式平层的105.1%,形态产生的总体收益价值,只超过了5.1%,毕竟双拼多赚的钱,都被T4产品折损了


而1.0容积率,可以配比大比例的纯叠拼或者三层的院子,局部的联排和部分平层,但是产值系数比全部做平层,要高出43%。


难道你敢说,这种最糟糕的院子系(3F),顾客的价格预期会比大平层送大露台的平墅低?

3F合院,密度达70%


当然这并不影响重庆17英里获得丰厚的利润,毕竟楼面地价才3758元,而网络显示周边的均价达到了1.9万(当然都是低容产品)。



做产品是件严肃的事情,漏掉一步都不行。也许推敲之后,还是可以有大面宽优势,但产品形态价值也会高很多。


这篇文章是观念研究院9.1日产品课的开胃菜,名额已经爆满,所以没法接受报名了。但是作为年度大课,请容许我每篇文章都宣传一下。


以下是没有了报名方式的广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