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为什么才华横溢却一生潦倒?
唐寅,
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
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
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是个大名人。
说到唐伯虎,
总会想起周星驰电影里,
那个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
左拥右抱,眉飞色舞,
谈笑间妙笔生花,
俨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
然而,历史上的唐伯虎,
却比电影里要倒霉一百倍。
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最多算小老板。
因为祖上从没出过读书人,
全家人都指望他读书做官,
不让他做其他事情。
于是,他整个童年都泡在书堆里。
还好,唐伯虎不负父望,
16岁时,
以第一名考入苏州府学,
声名大噪,
未来算得上一片光明。
然而,出众的才华,
让他慢慢地长成为一个清高的少年。
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
次年入京应战会试,
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
入狱被贬为吏。
从此游荡江湖,
埋没于诗画之间,
终成一代名家。
1524年,
生活贫艰、一生失意的唐伯虎,
走完了他悲情的一生,
终年54岁。
唐伯虎死时家境萧条之极,
竟无钱安葬,
靠朋友们慷慨相助,
才得以埋葬在桃花庵附近。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下面几件事似乎可以看到唐伯虎的性格,
以及为什么“倒霉”的总是他。
【放荡不羁】
(一)
唐伯虎在苏州府学时,
脱离家里的管束,
他便开始展露出自己无法无天的个性。
同学里有个叫张灵的,
跟他“臭味相投”。
一天, 两个人脱光衣服,
在书院后的水池里打闹,
惹来整个学堂的学生参战,
气得老先生拿鞭子跑来抽人。
(二)
到了下雪天,
他和张灵就打扮成乞丐,
敲鼓唱歌,讨钱买酒到野寺里偷喝。
不小心被抓现行,
笑着打哈哈,屡教不改。
(三)
参加录科考试期间,
与张灵宿妓喝酒,放浪形骸。
提学御史方志十分厌恶这种行径,
唐寅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
后来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
苏州的名士文徵明的父亲文林,
和沈周、吴宽等为唐寅求情,
方志才同意“补遗”让其参加乡试。
【恣意轻狂】
(一)
祝枝山仰慕他的才华,
主动来交朋友,
他嫌对方出身官员世家,
太俗,不理睬。
好在祝枝山大度,锲而不舍,
唐伯虎才敞开心扉。
(二)
唐伯虎中应天府乡试第一,
变本加厉地流连欢场。
他的朋友纷纷规劝。
祝枝山对唐寅说:
千里马不是看表面,
还要看他的品质,
一时的得意千万别太张狂。
文徵明写信给唐寅:
唐寅呀,
我父亲说你有才情,
但为人轻浮,
恐怕一事无成。
但唐寅并没有把朋友的规劝放在心上,
他回信文徵明:
我生来就是如此,你看我不顺眼,
那就别和我交朋友。
态度十分嚣张,言辞尖刻,
对文徵明的劝告不但不领情,
还要与文徵明断决关系。
(三)
进京赶考路上,
唐伯虎认识了一个叫徐经的富二代,
二人一拍即合,
吃喝玩乐同出同入,
到了京城,并不收敛,
还骑着高头大马,带厚礼拜访考官,高谈阔论。
殊不知,
他们的行为早就引起了其他考生的不满。
但唐伯虎对此毫不在意,
因为他根本没把会试的难度放在眼里……
结果是,
“唐伯虎徐经作弊案”闹得天下皆知,
再也说不清白。
唐伯虎尊严扫地,
人生从高峰跌入深渊。

【脆弱易折】
(一)
25岁时,
他的父亲、母亲、妹妹、妻子、孩子
在两年间相继病逝。
唐伯虎不堪打击,
书也不看了,
天天饮酒买醉。
祝枝山不忍心见他堕落,
骂道:你这样怎么对得起去世的父亲?
唐伯虎又恼又羞,
一头扎回书斋里苦读。

(二)
唐伯虎自那场惊世的“科场作弊案”之后,
被黜为浙藩小吏,
个人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
唐寅失意之余远游闽、浙、赣、湘等地,
在外“流浪”了2年才落魄而归。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伯虎《桃花庵歌》
高傲不是错误,轻狂也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在唐伯虎放荡不羁的性格里,还应该有那么些许的理性,也许就会成就看似更完美的人生。
当然,不是如此,也非他也。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成萧何。
放在唐伯虎身上,是败也轻狂,成也轻狂。
轻狂不羁让他一生命运不济,但是谁又能说他的艺术上的成就与他的这种性格无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