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明朝降将是汉奸?还是顺应了历史大势? | 九维

 昵称4705243 2018-09-03

 

前面的文章几次提到,清太宗皇太极一直觉得,满清的人数太少,满清军队最多也就发展到十几万,经不起折腾,根本无法与人数上亿、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明朝对抗。他们能拿到铁岭、沈阳、辽阳这几个地方已经非常满足了。

 

因此皇太极一门心思求和。问题是崇祯帝心气太高,大臣们又不知死,一直坚决拒绝与皇太极议和。见识远、敢担当的袁崇焕私下与皇太极议和,结果被崇祯帝以“谋叛”的名义杀掉了。

 

历史也确如皇太极所认为的,明朝不是亡于满清,而是亡于自己。是李自成的起义军推翻了明朝,逼得崇祯帝自杀。

 

清军能迅速入关,最终得天下,建立起中华历史上最大版图的帝国,清军骁勇善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关键在于,皇太极以及后来的多尔衮、顺治帝等人善于用人,尤其是善于用明朝的降将、降臣。

 

明朝投降清朝的人很多,不好一一分析,现拿三个代表人物来说一下。

 

一、祖大寿

 


此人在前面的文章中多次提到,曾是袁崇焕手下的悍将,因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北京保卫战等名震天下。

 

袁崇焕被无罪下狱后,祖大寿率军怒而出走,毁山海关而去,当时也不知他是要造反、是要投敌还是要去守宁远、锦州。后来他在袁崇焕一封信的感召下,稳定下来,再立大功,继续为朝廷守边关。

 

祖大寿率军在大凌河筑城的时候,被皇太极率清军包围,粮尽后投降。投降后,他对皇太极说自己老婆在锦州,愿回锦州招降明军。皇太极信了他。但祖大寿回到锦州,就号召全城抵抗清军。这叫降而复叛。

 

后来明军在松锦大战中失败,皇太极率清军包围锦州,祖大寿再次投降。这叫叛而复降。

 

关键是,祖大寿这个曾经的明朝悍将,在第二次降清后坚决不为清军打一仗,就像《三国演义》中徐庶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他有两次投降之实,却无汉奸之名。

 

对这个降而复叛、叛而复降,二次投降后不出一点力的祖大寿,皇太极表现出了充分的耐心,也没说什么,就那么养着他,直到他老死。

 

皇太极的这个格局,确实比连个袁崇焕都容不下的崇祯帝高了太多。

 

皇太极对祖大寿的态度,为后来召降更多明朝将领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洪承畴

 

洪承畴大概是明朝降清的最高级别官员,曾任明朝的三边总督,蓟辽总督。松锦之战十几万明军全军覆没,就是他带的队,然后被俘虏。

 

但皇太极十分欣赏他,认为明军全军覆没不是他的错,是明朝太腐败,是明朝兵部尚书给他下套。

 

为了招降洪承畴,皇太极下了大功夫。

 

洪承畴被俘后,绝食五天五夜,坚决不投降,意志也算坚定。

 

正史的说法,是皇太极最终以自己的诚心感化了洪承畴,让洪承畴为清朝卖命。

 

野史的说法,则是皇太极直接派出了自己心爱的庄妃,来劝降洪承畴。段子是这样的:

 


洪承畴一动不动地躺在光板床上,忍受着饥渴的煎熬,只求速死。

 

庄妃说:“听说洪将军有年过花甲的老母,你若走了,谁来孝敬她?听说洪将军闺房中有结发的妻子,偏房中有娇美的爱妾,你舍得让她们独守空闺吗?”

 

洪承畴听后酸楚万分,一言不发。庄妃觉得时机来临,连忙从带来的竹篮中取出玉壶,两只酒盅,倒满人参汤说:“洪将军已决心一死,我不敢让洪将军坏了名节,这是送行酒,请将军饮下。”

 

洪承畴沉默良久,一口喝了下去,这是决心要去死了。谁知“酒”刚一入口洪承畴便觉出这不是酒,是人参汤。

 

庄妃又说:“洪将军已数日未进饮食,身子虚弱,再多饮几杯吧!”说着双手按住洪承畴的双肩,洪承畴紧紧握住了庄妃的手。

 

庄妃故意娇滴滴地说:“洪将军还有什么话吗?”庄妃的所言所行,唤起了洪承畴对女人的思念,对生的留恋,他决心不再去死。

 

上面这段有点像现在的小黄文,但感觉作为招降洪承畴来说可能更可信。

 

庄妃是谁?就是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国》里康熙大帝的奶奶,那个有勇有谋的孝庄皇太后。

 

话说洪承畴投降后,成为清朝的第一个汉人宰相,顺治时再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顺治帝赐他宝马、宝刀,总督南方五省军务,“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绝对是信任有加。

 

按说,洪承畴应该是明末清初最大的“汉奸”了。但由于他利用自己的宰相、大学士身份为汉人争取利益,说是将“汉人、汉文化”的利益最大化了,现在说他是汉奸的人,似乎也不多。

 

三、吴三桂

 

此人名气最大,作为汉奸的名气最大,抹不掉的。

 

但他当时,也实在没得选。这叫悲剧。

 

话说,李自成剑指北京,崇祯帝和大臣们吵来吵去,就要不要调吴三桂的3万关宁铁骑来护卫北京,开了一个月的会,最后也没结论。等到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他们才决定调吴三桂。

 

但吴三桂刚动身,北京城就陷落了。明朝灭亡,崇祯帝上吊。

 

吴三桂的3万关宁铁骑,在明军中战斗力算强的,甚至是最强的,此时却左右为难。说要打关内李自成的百万大军,那是打不过的;要打关外十几万清军,那也是打不过的。

 

而且,自己的敌人到底是谁?清军当然是敌人。但,李自成灭了明朝,逼皇帝上吊,吴三桂作为明朝臣子,首要敌人、最大仇人当然是李自成。左右为难的时候,怎么办?怎么选?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多次派人招降吴三桂,或者说想跟吴三桂合作。吴三桂开始选的是李自成。但走到半路,听说自己在京城的家被李自成和他的手下抄了,财产被没收了,爱妾陈圆圆被睡了。这还能合作吗?于是……

 

 


吴三桂选择了“借清兵复明室,为皇帝报仇”。直接结果,就是引清军入关。

 

他这样的选择,在刚开始是得到了南明朝廷的认可的。南明朝廷觉得,借清兵来报仇,灭李自成,光复明室,是正当的。

 

问题在于,吴三桂失了初心,在引清军入关后,为了自己的前途,成为清朝的鹰犬,再也不谈恢复明室,反而成为清军先锋,一路向南,在诛杀起义军的同时,也灭南明朝廷,最终封王。

 

于是,吴三桂就成了金庸笔下、借韦小宝之口说出来的“古往今来第一大汉奸”

 

但是,但,在当前“辫子戏”、“宫斗戏”满荧屏,什么《延禧攻略》、《如懿传》火爆的当下,我们就还是不要谈民族英雄、汉奸这类话题了,不合时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