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名士傅山的《甲申守岁》讲了什么?

 雲泉 2018-09-03

傅山,明末清初著名义士,太原阳曲县人。青年时受业省学三立书院,成为山西提学佥事袁继咸的门生。明思宗崇祯九年,继咸因巡按御史张孙振请托“不应”,被构陷逮京下狱。傅山乃带动三立书院众多学子,赴京“三上书讼之”,又广发“揭贴”传单阐述真相,聚集紫禁城前“伏阙诉冤”,赢得舆论声援,终使继咸昭雪,傅山也“以此名闻天下”。

崇祯十七年,夏历纪年谓之甲申年。是年三月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帝自杀,四月满清入关击败自成,十月宣布“定鼎燕京”。所以,这一年又属于清世祖顺治元年。但直至年关,深陷亡国之痛的傅山仍感到悲愤交加,苦楚难忍,遂写下了这首黯然神伤的《甲申守岁》。

三十八岁尽可死,(三十八岁的亡国之民尽可一死,)

凄凄不死复何言?(凄然惨然地活着又能怎样?)

徐生许下愁方寸,(心中的愁苦就好像昔日的徐庶,)

庾子江关黯一天。(更如同惆怅的庾信守望在黯然的年关。)

蒲坐小团消客夜,(枯坐蒲团消磨着宛然侨居的长夜,)

烛深寒泪下残编。(烛光的冷泪浸透了写不下去的诗篇。)

怕眠谁与闻鸡舞,(真害怕睡着后谁与我闻鸡起舞,)

恋著崇祯十七年。(最难舍的还是大明朝这崇祯十七年。)

徐生,即三国时人徐庶。许下,指许昌。徐庶原为刘备谋士,因其母被曹操俘获,自言“失老母方寸乱矣”,遂无奈拜别刘备赴许昌投奔曹操,留下了被文学作品演绎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苦闷故事。庾子,即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庾信本是南朝梁朝官员,出使北朝西魏时被滞留北方,后20多年深受礼遇,却“常作乡关之思”,以《哀江南赋》等名作抒发了不尽的恋愁。傅山借二人旧事类比自己,所表达的显然正是与之同样的惆怅之情。

甲申之后,傅山即一直自号“朱衣道人”,自称“太原人作太原侨”,以示尽忠旧朝,虽处故乡也系侨居新朝而已。其诗文“信笔抒写”率出性灵,书画拙中见巧,时发奇趣。兼之博通医术,颇多良效。傅山以羊肉、米酒、黄芪、良姜、莲藕、山药等,为母亲熬制的“八珍汤”,就是太原名食“头脑”的起源。傅山并为经营饭庄题名“清和元”,暗含“头脑杂割清和元”即割掉两个外族王朝头脑的寓意,饭庄至今犹在。

清圣祖康熙十七年,诏令各地举荐“学行兼优”之士,参与天子主持的“博学鸿儒”特科,擢选授官。傅山也受举荐却“固辞”不就,阳曲知县只好派人强抬“其床”送达京师,“公卿毕至”造访,傅山依然“卧床不具迎送”。天子以其“老病”恩准“免试”,“特授内阁中书”头衔,傅山仍“称疾”拒绝入宫谢恩,又被强抬“以入”,跌扑倒地坚决不进。返乡后山西“大吏”拜见,凡以内阁中书称呼一概不理,阳曲知县遵命赠匾断然不受,临终拒穿官服,必以“朱衣黄冠”入葬。如此“介然如石”的气节,数百年来一直被后人称颂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