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呵斥家长的是与非

 青龙董旄 2018-09-04

在昨天的期初会上,又签了一份《承诺书》。对于其中的“在任何情况下,教师不得指责、训斥家长”条款,我感到非常的不解——虽然现在教育的大形势如此,领导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却不影响如我者对这种说法的质疑——不过在此申明一点,本文绝不针对本单位或某一单位领导,只是就事论事,因为这种提法绝非单单某一地、某一校存在,而单靠个人或者某一地、某一校的努力是根本无法改变的。

往下我们还是就事论事。在前年秋天,我接手了一个曾经的同事的外甥。这个孩子上课经常搞小动作,而且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就因为这,我和孩子的奶奶产生了矛盾,甚至在操场上吵了个不可开交。

因为那位曾经的同事,我以前见到孩子的奶奶始终呼之为姐,算下来认识也有十多年了。有一次,孩子上课老是摆弄削笔器,我就把它没收了。第二天,孩子的奶奶来学校讨要,因为毕竟有人情在里面,而且我也并没打算把学生的东西没收后不再归还,所以我也就把削笔器拿出来给了她。不过,为了便于管理孩子孩子,我和她说,二年级削不了多少笔,买两根铅笔,把铅笔在家里削好了带来就足够用,这削笔器别再让孩子往学校带了;同时,不要对孩子说这削笔器是从老师手要回去的,好让学生知道怕,不然以后没法儿管。可到了第三天,削笔器又到了孩子手里,而且在第一节课刚上课的时候孩子又玩儿上了。在我把削笔器没收后,第四天孩子的奶奶又找来了,到学校就说:“我孙子说了,他根本没玩儿,都是这帮同学欺负他瞎掰的!”

我一听这话,哭笑不得,但还是耐着性子和她说:“姐,这两次都是我自己看到的,削笔器也是直接从他手没收的,与别的学生有啥关系呀?”

她听了,马上来了一句:“反正我知道,学习不好的学生,同学欺负,老师也看着不顺眼!”

我当时气得不行,但看在老同事的面子上,仍然没有动气,只是问她:“姐,就说同学欺负他,我也能欺负他去?有这么多学生我不欺负,非要欺负马老师的外甥?将来碰到马老师我咋说呀?”

后来又说了好一阵子,孩子的奶奶总算不再啰嗦,在做了以后不再让孩子把削笔器带到学校的保证后拿着削笔器回家了。

第五天,削笔器又到了孩子手里,而且在第一节课刚上课的时候孩子又玩儿上了。我只好再次没收。

到了下周一,孩子的奶奶又来了,上来就说了一通臭话,可是一听说我管着学生资助的事,马上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弯儿:“董老师,给我家王某某也弄一份资助呗?”

虽然我当时很生气,但其中毕竟有着马老师的关系,我就和她说:“这钱不是我的,给谁都是给,而且给你家一份我在马老师面前也好说话儿。但是,咱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家出钱的朋友们。要是你家王某某好好学习,我肯定替你想着他。”

孩子的奶奶一听我这样说,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要让孩子好好学,然后拿着削笔器回家了。

后来,削笔器自然又到了孩子手里,孩子上课照样玩儿。可是,再没收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也只好由他去了。

可是,事儿并不是你想不让它发生它就不会发生的。有一天,有一个学生来和我告状,说王某某把自己的本子偷去了。其他同学听了,也纷纷来告状,说自己的本子也在王某某的书包里。说实话,对这事儿我真不想管,那孩子的奶奶实在让人头疼!但不管又不行,毕竟身份在这儿摆着呢,别的家长找来也是个麻烦的事儿。所以,在班上我让王某某把书包里的本子掏到了讲台上,我一个个的拿着本子问学生是谁的,有什么记号或者凭证,然后我再问王某某进行确认。一通折腾下来,能够确认的是王某某确实偷拿了同学们14个本子(以前的不算,单单这一次在书包里掏出来的就这么多)。

为了不让同学们对王某某产生对立情绪,我和同学们说,王某某拿这些本子也只是一时喜欢,并不一定非要偷偷的占为己有,不然也不会既不放在家里,也不用掉。考虑到这些本子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和损坏,就让他赔了新本儿算了。

同学们还是很通情达理的,纷纷表示同意我的处理意见。没想到第二天孩子的爸爸找来了,说自己的孩子不会偷别人的东西,都是同学们造的谣。我把孩子叫到办公室,当着家长的面儿问他,开始的时候他还说自己没偷。我对他说:“撒谎的不是好孩子,人得学会诚实,犯错了不要紧,但如果不承认就犯了更大的错误。你当着爸爸和老师的面儿,想好了再说,到底是偷了没有?”

孩子听了我的话,小声地承认自己确实是偷了。然后爸爸就纠结到了到底是偷了几个的细节上。因为我毕竟还要上课,而且为了几块钱的事儿也不可能再一本一本的再和学生对证一遍,就有些不满地对他说:“一个大小伙子,为了七八块钱儿在这儿磨叽,合上了啊?再说你家孩子还得了14个本儿呢,你们能亏多少?”

听我这么说,孩子的爸爸也就不再说什么,掏了7块钱回去了。

没想到第三天早上,孩子的奶奶气势气势汹汹地找来了,到学校就和我大吵大闹,非说老师和学生都欺负她家孩子了。我对她说:“姐,谁也没欺负你家孩子,再说昨天他爸爸来都已经说过了,因为这点儿事儿犯上了啊?别的不说,就冲马老师,我欺负他外甥光荣啊?”

孩子的奶奶可不管那一套:“你冲啥马老师啊?不用冲他,你就冲我老娘子一个人来……”

于是,我们在操场上吵了起来,越吵越凶。学校负责人金老师怕影响不好,让我们去办公室说,可我知道,这样的人在办公室里根本降服不住,只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才能稍稍有所顾忌。但在金老师一再劝说下,我还是给了他的面子,决定不再和她吵了。可我要回教室的时候,她不依不饶,追着我和我吵。我忍无可忍,站在教室门口对她说:“我没空搭理你,有话爱找哪儿找哪儿去!要是你敢进教室一步,我马上报警!”

孩子的奶奶可不管那一套:“人报警报警呗,警察拿我老娘子也没法儿!”

听了她的话,我马上拿出手机:“这是学校,不是你们家!警察可不管你老娘子不老娘子,不信你就进教室一步看看!”

看看我要来真的,孩子的奶奶又说了几句壮门面的话,然后就灰溜走了。

为了不给以后多事儿,下午,我又给孩子的妈妈叫到了学校,让她坐在教室里,把这事儿简单的又捋了一遍。看到孩子亲口承认了,孩子的妈妈气得也是哭笑不得。

然后,我又对孩子的妈妈说起了老太太的事儿——本来,我既然主动提出和马老师的关系来了,孩子的奶奶就应该顺坡下驴,落得个皆大欢喜,而且孩子以后还能多得一些照顾。这样一闹,人情没了,要说老师心里一点儿想法没有,那可能吗?对孩子的将来更没好处。

同时,我通过孩子的妈妈正告孩子的奶奶,无论以后有任何事情,她不许再到学校来闹,不然我第一个饶不了她!

从那以后,孩子的奶奶确实没再找过学校,有一次来给孩子送东西,也是把东西交到我手就走了。再后来,我们也开始慢慢的相互说话,但却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唉,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活计。不是老师天生的爱多事儿,也不是老师训斥学生成为了一种习惯,非要拿家长过过瘾,可有时候事儿赶在那儿了,一味的示好、一味的退让毫无作用,甚至会让一些家长变本加厉。如果这时你再疲软,事情可能更无法解决。而即使解决了,以后你的班儿又咋带?你又怎样去维护其他的学生安全和利益?

所以,对于“在任何情况下,教师不得指责、训斥家长”条款,如果换成“在任何情况下,教师不得随意指责、训斥家长”会更好些——我们可以不随意,但我们却必须要守住我们的教育底线!而如果教育没有了底线,也就没有我们教师啥事儿了。

您说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