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在 C 范式下去看,是无穷的系统性质、行为,它的测度 S 没有任何能力去刻画系统的性质和行为,由于系统的前提约束(制程)无法纳入体系中,因此不能产生普洱生茶未来的人工目的性(或者在 C 范式下根本就不存在未来人工目的性),也就对未来完全没有预言。
P 范式的系统性质、行为是用 H 图这种图景方式刻画的,H 值是一种普洱生茶能被人体利用的生物能,涵括了制程以及酶动力学在内的因素,对制程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人工目的性预言都很简单:保持 H 值。准确的判断来自{2011}.自然现象由于服从自然法则而具有一种“必然性”的外观,C 范式的出发点就是从这里开始,人工现象则由于易被环境改变而具有一种“可能性”的外观,P 范式刻画的就是这一点,聚焦 1.1.2 时,C 范式茫然,P 范式从容不迫。 我现在才彻底的明白:没有发现{2011},我们无论进行多少局部的、片段的研究工作,意图用经典科学那样的手段将细节组合成一个整体,都是徒劳无功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普洱生茶研究完全没有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顿悟常出现在哲学领域,宗教里面也有,大约是到达某种境界,这种境界又不是用语言能表达的。 惊奇的是{2011}似乎就是一个顿悟,它发现的是普洱生茶体系表面的混乱状况之后的规整模式,但奇就奇在它不是能经过经典科学那样通过逻辑分析、抽丝剥茧抵达目标问题逐步获得解决。 {2011}显示了一个普洱生茶,从制程开始,仓储过程,原料选择一切活动中的核心规整模式,最通常遇到的就是在品茗中,一个普洱生茶茶品可以是登峰造极的极品,也可以是啥都不是的垃圾。用 P 范式的语言就是同一个茶品的H 值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大幅度波动,只有获得{2011}那几行形式化表达的关系式,才会对这种现象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这样!如果对整体性、复杂性有认识的研究者,大概不会觉得这是一个惊奇的事物,一般人看来或者经典科学体系研究者(还原论)就如天方夜谭。但:{2011}彻底否定了你的任何经验,无论你喝茶多少年,也不会知道有个核心的规整模式在起作用,你的五花八门的经验都是这个核心的规整模式在适应环境时产生的,你的任何经验都是在描述表面的混乱状况,丝毫未涉及隐藏在核心的规整模式。 重要的是: 任何企图以经典科学动力学体系去探索这个核心的规整模式都会以失败告终。 1.5.5.1 是一个宣告,宣告普洱生茶宏观体系的系统行为研究工作的结束,1.5.5.2 也是一个宣告,宣告动力学体系在普洱生茶这样的复杂性领域中不会产生任何有价值的结果。也就是说,P 范式宣告了自己的光明前景以及宣告了 C 范式的死亡。 我们将在下面简略地看看这是为什么。 经典科学,以物理学为代表,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今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以及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分形和混沌理论、协同学、突变论,在揭示有序与混沌中同样成为我们当今世界观的一个部分。 为了简洁说明,假定读者阅读过下列书籍的任何几本,都将对科学发展史、还原论、机械世界观、逻辑、科学哲学、生命哲学、我们面对的复杂性世界有所认识,它们都不是传统的学院教育背景下的知识,但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就是这样的对象,这样可以去掉多余的解释,让下面的文章简洁起来。 物理学历史及其形而上学: 北京大学科技哲学系列: 破除还原论观念: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开放人文系列: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彭加勒系列): 关于复杂性: 波普尔哲学著作集 中国美术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 现代科学研究丛书 科学元典: 哥德尔研究: 科学哲学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