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高位逼抢的六条原则解读

 周口店人 2018-09-04

可以说,从2013年以后,前场逼抢逐渐在普遍意义上成为各队尤其是强队争取比赛主导权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发展到目前,尤其是在强强对话中,前场逼抢能带给球队的收益已经逐渐超过传控足球。这里不分析前场逼抢的发展历史,主要讨论个人总结出的逼抢的几个原则:

原则A:逼抢时必须要对球产生实质性的压力,要有足够的、持续性的攻击性;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轻易犯规,因为给对手定位球事实上是在帮助对手破逼抢。常见的错误是移动和逼抢不积极,或是站在正确的位置但不施加足够的压力,或是一下没抢下来就放松压力开始轻易回退。

原则B:前场逼抢必须、必须、必须是团体行为,这是前场逼抢最重要的原则,对于这一条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传控足球发展到现在,各队的后场组织推进能力都普遍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仅有一到两名球员参与的前场逼抢绝不可能成功,而有多人参与但不成组织、各自为战的前场逼抢也很难有效。常见的错误,一是只有少数球员进行逼抢,这种情况下任何所谓的“逼抢”除了耗费队员体能之外绝对不会有任何效果。二是一种更加常见的错误,即虽然投入多人逼抢,但逼抢不成体系,没有形成齐动效果。实战中表现为队员A对对手A进行逼抢,其他队员虽然已经到位但不同时对对手其他球员进行压迫,而是原地“围观”,待对手A把球传给对手B之后,队员B这时再上前逼抢,而其他队员又停止移动和压迫,即所谓的在逼抢时“一个一个上”。这种错误尤其常见于野球场,不过在最高水平的比赛中也会出现(例如1415赛季欧冠淘汰赛巴黎对切尔西时,切尔西的高位逼抢就犯了这种错误)。这种错误的问题在于当对手后场球员传递流畅、护球摆脱技术能力强且接应点多的时候,很容易会被从队员之间的连接处和肋部穿透,从而使整个逼抢线被一点突破。

集体前场逼抢,对于直接抢持球人的队员、第一线逼抢团队中其他成员和后排队员都有一定的要求。直接抢持球人者的基本要求在原则A中已经说明,而对于逼抢团队其他成员来说,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对于第一线的逼抢队员来说,体能、跑动和对抗固然是基本要求,但更重要的是意识,是对对手、对空间、对线路的阅读力,以及对自己应当往哪里移动、应当如何发力的决策力。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尽量限制对手后场传递转移的空间和路线,要判断对手最有可能接球,或者说最便于接球的接应人,要利用直接逼抢持球人者所创造的局面,根据持球人的出球方向和角度来判断对手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接球人,并加大对相关局部和人员的空间压缩力度。逼抢要充分、坚决、果断、持续。和直接抢持球人的队员一样,第一线逼抢中的其他队员也决不能站而不抢,也不能稍微抢一下就轻易放松节奏,更不能像前文所说的那样“一个一个上”。同时,逼抢是有传递性的,每名球员都要对属于本职区域内的持球人立刻施加压力,同时其他参与逼抢的球员都要对处于自身逼抢范围内的其他对手施加压力。

第二点,限制对手空间和路线的方式有几种:直接对接应人进行贴身;提前占据并不断压缩对手的传球线路与空间;在对手出球圈之外形成一层包围圈;甚至可以像当年克洛普执教的多特蒙德那样,直接多人对一人进行逼抢从而强化对其观察和出球角度的限制。每一名球员都要对自己负责的逼抢区域的空间、线路和对手接应人的身体姿态、脚下能力等综合情况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逼抢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来帮助实现目标,例如2012年欧洲杯决赛上西班牙逼抢意大利时采取的欲擒故纵策略,严防皮尔洛、不允许皮尔洛轻易拿球的同时给德罗西一定的拿球空间,但德罗西拿球之后马上围抢,迫使后者长传失误从而赢回球权。

以上是对直接参与一线逼抢的人员的要求,而对于后排队员来说,他们也不是高位逼抢的旁观者,也必须参与到逼抢中来。一般而言,第二线的球员(往往是球队的后腰或者无球侧内收进来保护的边路)必须加强对于对手滞留在逼抢局部之外的中前场人员的防守,一旦对手突破逼抢第一线,要争取第一时间完成对接球人的抢断。同时,中后卫也要加强对对手前锋的盯防,尤其是要做好高空球争顶或者高速状态下行进间对抗的准备。球队各条线之间要保持合理的距离。按照萨基的理念,比赛过程中的任何时候,球队最前线和最后线的距离都应当维持在25米左右。这当然是一个有些过于苛刻的要求,但其概念本身是十分正确的,应当严格禁止在前场逼抢过程中出现阵线之间距离过宽的情况。

原则C:正确选择逼抢的时点。首先谈谈整体逼抢时间段的问题。前场逼抢,尤其是高位逼抢,是一种十分消耗体能与专注力的比赛方式,因此高强度节奏的前场逼抢应当尽量选择在球员体能最充沛、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进行。一般而言,上半场开场头到第25分钟左右,下半场开场到第65分钟至70分钟左右,是逼抢的集中期,这与本方球员的整体体能储备与体能极限直接挂钩。如果处于比分落后,则上半场40分钟,以及下半场80分钟以后也是常见的逼抢集中期。需要注意的是,最高强度的逼抢一定要争取第一时间进行,尽早把比赛的主动权掌握到自己手中,尽量避免因失球或迟迟不能取得所需的进球而被动采取前场逼抢的方式试图扭转比赛,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

其次谈谈具体逼抢时间点的问题。逼抢人具体什么时候进行逼抢,是一个理论解释相对简单,但训练和执行相对困难的问题。在理论层面,瓜迪奥拉巴萨时倡导的“6秒反抢论”已经给出了现成的答案。逼抢应当在丢球一刹那即开始进行,要力争在6秒之内完成反抢,这个要求现在已经逐渐普及化了。当然,需要再次说明的是,这个要求说着简单,但执行起来需要球员具备很强的战术意识、纪律意识、目标意识和体能储备。

原则D:正确选择逼抢的方式。总体来讲,前场逼抢根据逼抢力量的集中区域,大致可以分为高位逼抢、3/4场逼抢和中圈一带逼抢。这三种逼抢方式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要根据比赛目标、比赛实际情况、对手的技术水平和本方球员的体能与能力状况而定。当然,根据比赛目标的需要,这三种逼抢方式在某一场比赛的具体策略中和某一阶段比赛的总体比赛策略中可以交互使用,但尽可能要以维持球员基本的比赛能力为底线。

具体来讲,高位逼抢、3/4场逼抢和中圈一带逼抢的本质目的都是为了限制与破坏对手的后场组织与出球,而在执行时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点。以高位逼抢为例,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直接逼抢对方持球人的队员的作用是很关键的,除了前面说到的要施加足够压力之外,他还必须非常明确自己逼抢的目的。最佳的结果当然是能直接完成断球,但这基本是很难做到的;更合理也更常见的选择是通过逼抢迫使对手把球传到本队希望的位置和方向,可行的选项有三种,一是迫使对手往边路狭窄局部传球;二是迫使对手把球传给门将或脚下能力不足的后卫脚下;三是迫使对手直接开大脚。在具体逼抢时,逼抢人要尽可能在对手不便于处理球的时点进行逼抢,重点抓以下几个环节:对手背身接球;对手侧身接球且身体角度不容易打开;对手停球时脚下紧张处理球不流畅(尤其是回传到门将或脚下能力不强的后卫时);对手接球人位于边路,活动空间狭窄,观察角度有限,等等。

第二,在中路的逼抢组织要尤其严密,绝不允许对手能够获得轻易向前传球的路线,尤其是不能让对手成功完成第一脚的向前出球,因为这直接意味着逼抢的失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参与一线逼抢的人员有明确的目的性以及对路线的阅读与预判能力,同时需要后排球员及时向前移动,对对手回撤接应的球员施加足够的压力。总之,中路的逼抢除非能够直接断球或迫使对手直接开大脚,否则要尽量迫使对手向边路狭窄区域传球。

第三,在边路要迅速形成多人的、互相之间有联络与层次、距离把握适宜的逼抢网,考虑到对手一般会试图通过三角传递破逼抢,逼抢网以3到4人相应形成三角站位、菱形站位或矩形站位为宜。一旦对手传球进入边路狭窄区域,逼抢队形要进一步加大压迫,同时迅速收紧相互之间的站位,提高对手在视野不佳的情况下处理球的难度。要尤其注意对对手中路准备接应的球员,以及对手边路回撤接应的球员进行盯防,对相应的路线进行控制,随时准备下一步逼抢这两个位置的球员,因为他们最有可能拿球,而且最有可能直接造成逼抢失败。一旦形成了边路逼抢网,那么逼抢的目的就是能直接完成断球,或者迫使对手进一步回传、横传从而阵型继续压扁,或者盲目开大脚解围。

第四,再次强调,逼抢必须有持续性,每名参与逼抢的球员必须持续跑动,尽可能控制较大的范围和空间,绝不能轻易放松逼抢的力度。尤其是当球从本人负责的区域传走的时候,必须马上配合队友进行下一步的逼抢,绝对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当对手能够完成向前传球,成功破逼抢时,逼抢球员与后排球员应当马上行动,收缩阵型,一线逼抢球员必须马上回收并进行持续干扰,给对手进攻继续向前发展制造困难,迫使其横传和回传。而一旦对手试图通过横传导球解局,逼抢一方的阵型要相应的进行整体快速移动,同时弱侧的后排球员要适当前压,对回撤接应的对手进行干扰。总之,无论对手是否能够暂时破坏逼抢,逼抢一方的每位球员都必须持续努力,保持压迫的强度。

第五,当对手因为逼抢的压力横传、回传时,逼抢阵型要进一步压上,逼抢的节奏应当进一步提升,巩固既有的逼抢成果,尽可能不允许对手在窘迫情况下还能找到出球线路。一旦到了这一步,可以说逼抢一方就要争取成功完成逼抢作业,要么截获皮球,要么迫使对手大脚清理皮球,最起码也要迫使皮球出界或进行犯规,让比赛进入死球状态。一旦这种情况下放松逼抢节奏或者让对手找到出球路线,由于第一线投入逼抢的人数较多,对手一旦解局,就可以轻易找到本方阵线之间的空挡完成下一步推进和渗透,这是非常危险的。

第六,同样是再次强调,逼抢虽然要坚决、果断、凶狠,但必须注意防守动作,不能轻易犯规。要严格控制犯规的数量,因为这不仅有可能给本方导致吃牌的代价,更关键的是会给对手以喘息之机,因为死球也是破逼抢的方式之一。逼抢的目的是断球或让对手传球失准,而不是犯规,打乱比赛节奏。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坚决采取战术犯规阻碍对手进攻的发展,而不能犹豫不决,之前几个赛季瓜迪奥拉的拜仁在这方面就存在问题。

原则E:要合理协调逼抢与回收之间的平衡。克洛普在多特蒙德时的高位逼抢战术之所以在2个赛季之后效果即明显下降,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安排是重要原因之一;相比而言西蒙尼的前场逼抢体系在这方面要做的更好一些,也更具有示范效应。如今,各队普遍都很重视平衡好逼抢与快速回收落位之间的关系,对对手的第一波逼抢一旦不能造成实质性影响,其他位置球员快速归位已成为很多球队共同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第一波逼抢的球员很多情况下实际上起到的是延缓对手后场进攻发起与构建,给队友争取快速回防的时间,这是一个相对稳健的策略。当然,到底是持续保持咄咄逼人的逼抢压力,还是将逼抢与回收相结合,这两种选项本身也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要根据比赛目标和球员能力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原则F:必须非常明确逼抢的目的。逼抢,尤其是高位逼抢,其第一目标自然是打乱对手中后场进攻组织建构的节奏,特别是要破坏对手向前的传递输送(重点是尝试向前的第一脚出球),这一点自不待言。但是,逼抢的终极目的并不止于此,更在于要尽早取得进球。对于打高位逼抢的球队来说,力争尽快获得比赛主动权和尽早进球才是球队的真正目的,而不能尽早进球,不能把优势局面化为实质性成果对于高位逼抢的一方来说往往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会导致球员在场上出现情绪急躁、思路不统一的情况,不利于比赛的持续进行。对于教练来说,为了避免消极情况的出现,必须要安排好多种预备策略,高位逼抢阶段要争取实现什么目标,一旦相关目标没能按计划实现要转入什么策略,逼抢与回收、优势局面与拉锯战局面的变化如何应对,都要事先安排,要尽可能保证比赛按照本方既定的计划进行,避免失去对比赛的控制。当然,逼抢下来后如何马上发动进攻,球员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如何移动,如何传球,如何接应,实在是一个比逼抢本身更复杂、更重要的问题,这里暂且不表,待以后再做进一步的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