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武神外DIAS-“学解剖.学手术”系列之一: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切除术

 神外开颅手 2018-09-04

DIAS,即Development-Image-Anatomy-Surgery,从发育、影像、解剖的不同角度来理解手术、描述手术进而优化手术,争取使手术在解剖、影像、功能三个维度至臻完善。



乙状窦前后联合+颅颈联合入路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切除术

术者 梁建涛 周川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MRI轴位增强像示左侧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肿瘤呈哑铃型,同时侵及颅内、颈静脉孔及颈部,属于Samii颈静脉孔神经鞘瘤分型之D型,Fukushima分型之C型。

MRI冠状位增强像示肿瘤同时波及颅内、颈静脉孔及颈部,上端接近小脑幕水平,下端达第三颈椎水平。

MRI矢状位增强像示肿瘤呈哑铃型,从颅内经颈静脉孔,向颈部延伸到第三颈椎水平。

左侧颈静脉孔轻微扩大,边缘光滑,舌下神经管及颈动脉管未受累,这是神经鞘瘤的特征;如果是颈静脉球瘤,骨质会呈“虫蚀样”改变,破坏明显;脑膜瘤可伴有骨质增生。肿瘤外侧界为茎乳孔,为暴露颈静脉孔内肿瘤,术中需磨除枕骨颈静脉突。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左侧颈段颈内动脉受压向前移位,肿瘤无明显血供;左侧乙状窦、颈静脉球及颈内静脉都未显影。肿瘤有无血供及其程度有助于鉴别神经鞘瘤、脑膜瘤及颈静脉球瘤。

MRI轴位增强像示左侧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肿瘤呈哑铃型,同时侵及颅内、颈静脉孔及颈部,属于Samii颈静脉孔神经鞘瘤分型之D型,Fukushima分型之C型。

头皮及皮下翻向前方,直到外耳道水平;上项线以上保留足够厚的筋膜,便于术后严密缝合。

在上项线水平横行切开,上方的筋膜向后上方牵开,下方的胸锁乳突肌、头夹肌作为一层向后下方牵开。

将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向后下翻开后,暴露寰椎横突、上斜肌、下斜肌、肩胛提肌及头外侧直肌;将二腹肌翻向前下方,暴露二腹肌沟。

乙状窦后骨瓣开颅;骨瓣保留乳突表面骨皮质。

出茎乳孔后向前下方走行进入腮腺的面神经。

打开颈静脉孔,暴露孔内肿瘤。

磨除枕骨颈静脉突(Jugular process),贯通颈静脉孔与颈部;暴露颈静脉孔,但无需暴露颈静脉孔上方的半规管及外侧的乳突段面神经,“没有暴露,就没有伤害”。

在电生理监测下,首先切除颈静脉孔内及颈部肿瘤,然后切除颅内部分肿瘤。

颅内肿瘤切除后;(患者有5年的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洼田饮水实验2级)病史,手术过程中,肿瘤与后组颅神经难以分辨,难以分离,电生理刺激,未见明确的肌电反应,遂将肿瘤与后组颅神经一并切除)

术毕颅内观

术毕术区整体观

以脂肪组织填塞于颈静脉孔及附近骨缺损处,生物蛋白胶固定,将颈静脉孔与颅内隔绝;水密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固定。

术区肌肉、筋膜对位缝合。

术后MRI复查,显示肿瘤切除彻底;

患者术后无新发颅神经症状,一周后拆线,伤口愈合良好,无皮下积液。

颈静脉孔神经鞘瘤分型

1995年,Samii将颈静脉孔神经鞘瘤分为四型:

  •  A型:肿瘤主要位于桥小脑角,伴随颈静脉孔轻微扩大;

  • B型:肿瘤主要位于颈静脉孔内,可向颅内延伸;

  • C型:肿瘤主要位于颅外,可向颈静脉孔延伸;

  • D型:肿瘤呈哑铃型,同时位于颅内、颈静脉孔孔及颅外。


2015年,Samii在1995年分型的基础上,又将B型细分为B1型、B2型及B3型:

  • B1型:肿瘤完全位于颈静脉孔内;

  • B2型:肿瘤向颅内蛛网膜下腔延伸;

  • B3型:肿瘤向颞下窝延伸。


2008年,Fukushima等将颈静脉孔神经鞘瘤分为三型:

    A型:肿瘤单纯位于硬膜内;

    B型:肿瘤呈哑铃型,位于硬膜内及颈静脉孔;

    C型:肿瘤呈“三藕节”型,同时位于硬膜内、颈静脉孔及颈部。

手术入路选择

◾对于单纯位于硬膜内的肿瘤,即Samii A型和Fukushima A型肿瘤,Samii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Fukushima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或极外侧颈静脉下经颈静脉结节入路(Eetreme Lateral Infrajugular Transtubercular approach, ELITE)。


◾对于Samii B、C、D型及Fukushima B、C型肿瘤,手术入路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差异比较大。

  • 1978年,瑞士耳鼻喉科医生Fisch提出颞下窝入路(infratemporal fossa approach),该入路对于暴露、切除颈静脉孔区域肿瘤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但该入路需要切断、封闭外耳道,移位面神经,创伤大,听力减退及面瘫风险较高,且对于硬膜内肿瘤暴露有限。


  • 2006年,意大利耳鼻喉科医生Sanna对于大多数颈静脉孔区肿瘤,采用颞枕经乙状窦入路(Petrooccipital transsigmoid approach, POTS),术中切开乙状窦及乙状窦前、后硬脑膜,直视颅内、颈静脉孔及颈部,一期切除肿瘤,无需面神经移位,无需打开迷路,无需封闭外耳道。


  • Fukushima对于颅内、颅外沟通型肿瘤,采用乙状窦后联合经颈静脉入路±经颈入路。其手术要点包括:

    1)耳后“C”形切口;

    2)迷路后及迷路下磨除乳突

    3)完全暴露颈静脉球;

    4)轮廓化面神颈管

    5)枕下外侧开颅,磨除颈静脉结节及部分枕骨髁6)暴露、结扎颈内静脉、乙状窦;

    7)硬膜内处理。


  • 2005年以前,对于B、C、D型肿瘤,Samii采用乙状窦前±经颈入路,术中在迷路下方,暴露、游离横窦、乙状窦及颈静脉球,磨除颈静脉突甚至部分枕骨髁,经乙状窦前入路切除颅内、颈静脉孔内及颈部肿瘤。2005年以后,Samii结合术中内镜,手术入路趋于简化。对于B型肿瘤,采用内镜辅助-乙状窦后入路(Endoscope-assisted retrosigmoid, EA-RS),对于、 EA-RS联合迷路下入路±经颈入路。

参考文献:

  1. Samii M, Babu RP, Tatagiba M, Sepehrnia A. Surgical treatment of 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 J Neurosurg. 1995;82(6):924-932.


  2. Sanna M, Bacciu A, Falcioni M, Taibah A. Surgical management of 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 with hearing and facial nerve function preservation: a series of 23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Laryngoscope. 2006;116(12):2191-2204.


  3. Bulsara KR, Sameshima T, Friedman AH, Fukushima T. Microsurgical management of 53 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 lessons learned incorporated into a modified grading system. J Neurosurg. 2008;109(5):794-803.


  4. Fisch U. Infratemporal fossa approach to tumours of the temporal bone and base of the skull. J Laryngol Otol 1978;92:949–967.


  5. Samii M, Alimohamadi M, Gerganov V.Surgical Treatment of 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 Surgical Treatment Based on a New Classification.Neurosurgery. 2015;77(3):424-32;


 术者体会 




  • 颈静脉孔区位置深在,结构繁多,名称繁杂,方寸之间,颈内动脉、椎动脉、颈内静脉、颈静脉球、横窦、乙状窦、髁后导静脉、枕骨髁、颈静脉结节、颈静脉突、骨迷路、寰椎横突、二腹肌、头外侧直肌、枕下三角、耳大神经、面神经、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等结构密集,空间关系复杂


  • 显微神经解剖实验室训练是神经外科手术,尤其是颅底手术的基础,这一点在颈静脉孔区域尤其突出。


  • “手术不等同于解剖”。尤其是神经鞘瘤,血供少,边界清,对于面神经管、半规管等结构,应尽量减少暴露,因为“暴露本身可能就意味着伤害”。

解剖图片由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临床解剖实验室李茗初老师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