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养生不是直接灸就可以了,掌握了以下这几点你就是高手

 艾灸客i 2018-09-04
戳蓝字“
水生圣原
水生圣原

 

99%的疾病,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就是,一个就是


所有病到最后都可以用这两个字来总结。当然现在社会环境复杂,单纯的虚和瘀很少,都是虚瘀夹杂,久病必虚,久瘀必虚,久虚必瘀就是如此。



人要不患病,气血阴阳要足,经络通道要通。天然健康。所以,艾灸治病,就是靠其温通这力,温其虚,通其瘀。抓住了虚瘀,就抓住了发作疾病的根。


有句话叫正气存在,邪不可干。艾灸的意图就是让你正气足,邪这些归于阴的东西才侵入不了人体。艾灸的机理,用六个字来描述,就是阳化气,阴成形。


什么叫阳化气?


我说一个图像,就是南边的三四月的天气,梅雨绵绵,湿润,这个时分,人的关节简略被湿邪所侵,房间湿润,简略发作细菌。



这个时分太阳出来了,这些马上烟消云散,环境,什么都干爽了,人的关节也酣畅了。这叫阳化气。人是禀阳气而生,阳气足,能化掉体内的阴邪。


艾灸,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其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等优点而备受现代人的推崇,当下做艾灸的人是越来越多。


当然,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艾灸?做艾灸有何禁忌?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操作艾灸,小编把艾灸的一些基本常识汇总了一下,不管是您找专业中医机构做艾灸,还是自己在家做,都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帮助.


我适不适合做艾灸?


只要不是下面这三种体质的人都可以做艾灸(下面症状中占了3条以上则不适合艾灸,没占3条以上则可以)


注意:专业医生通过手法在下列禁忌中仍然可以使用艾灸进行治疗,非专业人士勿用。


禁忌人群一:【阴虚火旺】



症状:下午或晚上身体或脸颊发热发烫;身体燥热不喜多衣,手足心发热;心烦,失眠多梦;盗汗;总是口干咽燥;大便干结难解;小便少颜色深黄;舌体薄瘦,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伴头昏,腰酸乏力等。


禁忌人群二:【阴虚阳亢】



症状:舌红无苔,舌体干燥;两颊潮红发热;盗汗;五心烦热;咳血;视物不清;形体消瘦干枯;烦躁失眠;麻木拘急;或遗精,性欲亢进等。

禁忌人群三:【湿热过盛】


症状:舌质很红,舌苔厚黄;大便干燥难解且粘滞;小便深黄;皮肤油腻总是长脓包型痘痘,痤疮等;口气很重。



简单的总结下下面症状你是否占了三条以上,如占3条及以上则不能灸,不满3条就可以灸(以下症状为常态,偶尔出现不算)


1、盗汗;


2、形体消瘦干枯,视物不清,心烦,失眠多梦;


3、皮肤油腻总是长脓包型痘痘,痤疮等,口气很重;


4、 大便干燥难解,小便深黄(早晨第一次小便深黄不算);


5、舌头没有舌苔,舌头颜色鲜红或火红或有裂纹!或舌苔深黄厚腻;


6、身体常常感到燥热,特别是下午或晚上,或者是脸颊在下午或晚上总是发热发烫。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万能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先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什么问题,而不能不管哪里不舒服都企图靠做艾灸来解决。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可以随便乱来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什么也帮不了你。



3、施灸顺序


《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这说的是施灸的顺序。



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后灸右边。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


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薰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并安静身心,使气在全身均匀流通以达四肢末梢。


4、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灸过多穴位,灸过长时间。


治疗某种疾病要严格按照治疗该病的要求去灸。日常养生灸,每次可灸2、3个穴位,一个穴位灸10-20分钟。


时间上有4种选择:


每周灸3-5天;


连续灸10天,停1周;


可以隔天灸或灸2天停一天;


切忌长期不停歇的一直灸,也不要想起来才灸一次。



5、艾灸的时候要专心点,分散注意力很容易烫伤自己,甚至烧坏家里东西。且专心艾灸静心感受艾灸的热力比边灸边干其他事效果要好。


6、艾灸的过程中,有的人很快见效,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这些都是正常,因为各人体质不同,疾病程度不同,恢复能力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艾灸见效的时间。所以艾灸没有固定的见效标准。只要你按要求正确的坚持灸下去,肯定能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效。



7、艾灸前、后都喝一杯高于体温,有点烫嘴的温开水(绝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艾灸过程中禁止吃东西。灸后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如有特殊情况非要洗手,洗澡,要用高于体温的热水尽短时间内洗完。


灸后调养口诀:

灸后风寒须谨避,

七情莫过慎起居,

切忌生冷醇厚味,

惟食素淡最适宜。



8、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9、有些人艾灸过程中会有返病现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


10、月经期间不要灸。(经量非常非常少的情况下可以灸,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



11、如果打算怀孕,不采取避孕措施的时候就不要艾灸了(这点主要是防止在艾灸的过程中已经怀孕,本人却不知道,还在继续灸,特别是就腹部,腹部高温对胎儿是有影响的!)。


艾灸的灸感

艾灸要真正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效,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阶段人体出现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灸感”。



灸感是人们在做艾灸时自我所感知的一种气的变化。这种气的变化根据不同的体质可以表现为: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十种灸感。这些灸感出现时是多样化的,有时像蚁爬,有时像流水,有时像冷风吹,有时忽隐忽现。


根据这灸感的不同变化,可以总结为在施灸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三种不同效果。每个人的灸感出现时间也各不相同,也许有的人灸1、2次就出现灸感,有的人灸1个疗程还没出现灸感,体质不同,所以根据别人的灸感来断定自己艾灸是否有效是极其错误的。



第一时期为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


第二时期为正邪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


第三时期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



所以灸感的出现与否,标志着施灸效果的好坏,而灸感的出现主要与被施灸者的正气强弱有关,又与施灸者的操作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施灸的环境有关。这只能由施灸者自己去感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