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93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9-05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水在五脏

   关于饮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这部分,我给大家作一些说明就行了,一个是第3条到第7条,水在五脏的问题,这个大家熟悉一下就可以了,这个有临床意义。
   也就是说当你看到这一类的症状,首先看它是不是痰饮病,这个水在五脏的症状实际上就是由四饮而推及到五脏,都是饮邪为害。

   第3条,水在心。
《金匮要略》“3.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水在心”- 这就是狭义痰饮,刚才我们讲指狭义痰的主症里有“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我请大家记住,
* 一个是“瘦”的问题,
* 一个是“有声”的问题。

   现在它给你补出
“心下坚筑”- 这个“筑”字,不能念建筑的筑,应该念[音,朱],意思是筑筑然而跳动,是心悸的表现,也就是心下悸。这也是水气凌心所致。

   “心下坚”就是将来要讲苓桂白术汤证的“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证,因为饮邪若停留在心下,它会有一种支撑、胀满感,也可以叫做“心下坚”。

   心下坚筑,这是说饮如果波及到五脏的话,水在心的症状。实际上也等于把狭义痰饮的症状补出来,
* 有胸胁支满,
* 有心悸的问题。

   第4条,水在肺。
《金匮要略》“4.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水在肺”- 应该是支饮,刚才我讲了,是饮留在胸肺,因此水在肺应有支饮的表现。

   应该是
“吐涎沫,欲饮水”- 这也非常符合临床。
   我们说老慢支(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吐涎沫,清稀的痰,非常的多。特别是虚寒肺痿,那不也提到了吗“上焦有寒,其口多涎”。

“欲饮水”- 是津不上承,水液阻遏的结果,津液不能上承,所以,总是有口干燥的感觉,是津液不布的原因。

   第5条,水在脾。
《金匮要略》“5.水在脾,少气身重。”

“少气身重”- 至少这应该是溢饮。实际上狭义痰饮,因为饮留在胃肠,所以溢饮和支饮都有“少气身重”这样的外候。
   这里因为涉及到脾,中气不足的话,他就少气,而且肌肉间湿盛,所以“身重”,这是脾主四肢,脾主肌肉的缘故。
   那么脾气的散精功能,包括它生化精微的功能都失常了,因此,他要出现少气、身重。

   第6条,水在肝。
《金匮要略》“6.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刚才我们说,悬饮的饮留部位在胸胁,所以,它和肝、肺的气机升降有关系,因此这就是讲悬饮了。

“胁下支满”- 这是当悬饮对五脏有了影响时的外候。因为,它讲的悬饮饮留部位是在胁下。
   我已经告诉大家“胁下”好象不准确,应该说胸胁,和“心下”要进行鉴别的,狭义痰饮,饮留在心下,所以,它也提到胸胁支满,我们说作为狭义痰饮的部位,确实和胃肠相关,到心下(胃)这个部位则有支撑胀满感。
   而悬饮的话,一点是偏上一定的胸胁,也有支撑胀满感。

“嚏而痛”- 刚才我们讲的是“咳唾引痛”讲了胸痛的问题,当他咳嗽、吐痰的时候,使胸痛加剧。
   现在是打个喷嚏都会使疼痛加剧的,因此,还是在说悬饮的主症,同时又有轻重之别。

   第7条,水在肾。
《金匮要略》“7.水在肾,心下悸。”

“水在肾”- 这个实际上应该是属于狭义痰饮。
   为什这么说呢?
   因为,后面我们讲,“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尽管说是饮留的部位,应该是强调在胃肠,但是和脾、肾的关系非常密切。

   因此,当水在肾的时候,病人会出现
“心下悸”- 和刚才的“心下坚筑”意思是一样的。
   比方说下焦有水气,“脐下悸”也是一种筑筑然而跳动的意思,所以,它应该属于狭义痰饮的范围。

   以上是水在五脏。

   请看[按语]
   水饮在五脏与四饮之间仍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
水在心,与狭义的痰饮;
水在肺,与支饮;
水在脾,与狭义痰饮,也可以和溢饮;
水在肝,与悬饮;
   其证其治均有着内在的联系,不能机械的划分,所以,我们在临床上看到这样相关的症状,帮助你辨别饮邪停留的部位,帮助你在用方上更有针对性。
   这是有关第3 - 7条,是在四饮的基础上,当它波及到五脏时,临床表现的外侯,来帮助你体会饮留部位的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