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8-09-05

周平王迁都不是周天子被吊打的原因,而是事实的体现,周平王是无奈迁都的。

迁都是祖宗计划好的

东迁并不是周平王才有的想法,在他之前,西周刚刚建立的时候,周武王、周公旦等都想要迁都。

周人第一次东征倒商之后,就想着东迁中原,但由于商人的势力犹在,其它方国也没有对周人臣服,在周武王生前,迁都之愿没能达成。

随后周公辅政,剿灭了商朝的残余反对势力,以分封笼络人心、镇守四方,天下算是安定下来。周公旦于是开始在洛邑营建了成周,想将之作为都城。

但成周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其附近的淮夷实力强劲,一直到后来春秋时期洛邑附近还有不少夷人,楚庄王打夷人的时候,就顺道去问了一下九鼎。

反观镐京,虽然临近西戎,但是周人就是靠打西戎起家的,周朝建立之后,周王室也经常和犬戎等交战,都是胜多败少,镐京的安全形势比洛邑要强,所以周王室始终没能放弃镐京东迁成周。

镐京丢了

周王室始终未能下定决心迁都,为什么周平王就迁了?因为他没办法,镐京都被犬戎占了,抢又抢不回来,他不去成周难道风餐露宿不成?

犬戎在西周初期被周王朝吊打,对周王室根本构成不了威胁,但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到周宣王后期,周王朝再次出兵攻打,却落下了“不克”的结局,自此之后周王室多次出征变成了败多胜少。

犬戎对周王室能构成威胁,但是如果诸侯团结帮助,犬戎也不会是什么威胁,但分封制的弊端就在于想要维系诸侯对天子的臣服,天子自己必须保持强大。随着周王室衰落,不听话的诸侯越来越多,甚至有的明里暗里跟周王室斗了起来。

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了申后的王后之位和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为太子。宜臼和申后暗中逃到申国,申侯大怒,联合鄫国、西夷、犬戎大举进攻镐京。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周天子的权威早已大不如前,申后被废,如果申侯被压制,他应该向周王上书认错,但他却是直接发兵,显然是不怕周王。

在联军的进攻下,镐京城破,周幽王被杀,太子伯服被杀。

二王并立

大王死了,都城丢了,太子没了,周王朝改由谁来当家呢?为此,诸侯分成了两派,一派以申侯为首,在镐京的废墟上拥立废太子宜臼,是为周平王;而另一派在中原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是为周携王。

就合法性而言,靠外家联合异族攻杀父亲、焚毁都城的周平王怎么也比不上正正经经被诸侯拥立的周携王,事实上周平王政权的合法性也没有得不到天下诸侯的公认,周携王一直在跟周平王“伪”政权对抗。

但在利益面前,合法性算什么,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

不知道周携王怎么搞的,跟拥立自己的诸侯闹翻了,郑国和晋国两个重要的诸侯国先后投靠了周平王政权,这可是周携王政权的顶梁柱,他们一走,周携王政权就要塌了。后来,周携王政权被晋国送上了黄泉路,其掌控的土地,也落进了晋国的腰包。

迁都后的悲惨生活

虽然解决掉了周携王成为唯一的王,但是周平王的实力还是如旧,并没有得到所有诸侯的支持,晋郑的倒戈不过是利益使然,为此周平王还付出了不少土地的代价。

仅仅是利益关系,让晋郑等国去死拼犬戎,夺回镐京,显然不现实,靠周平王自己更不可能,所以周平王在秦襄公、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带兵护送下东迁洛邑,还大方地把镐京周边赐给秦襄公作为封地,秦国正式立国。

虽然迁都成功,但周平王的合法性本就遭到质疑,再加上诸侯早有脱离周王朝的意思,如今找到了借口,还不好好闹腾一番。

再加上晋郑等国,他们护送周平王可不是出于义举,而是像要控制周王获得更大的利益,周王室因此受制于支持者。

无奈迁都之后,周平王才突然发现,不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已经完全脱离了周王室的控制,周王室权威尽失,衰落已成必然。

随着诸侯的不断强大和周王室的越发衰落,不打怎么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