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極拳的體與用/徐正梅

 天地虚怀xia 2018-09-05

太極拳的體與用/徐正梅

  主講人:徐正梅

  一、前言

  太極拳是一種輕鬆自然的運動,老少咸宜,方畝之地 人人可練。太極拳特別重視下面兩項

  1﹒氣(養氣、積氣、行氣)。

  2﹒鬆(鬆淨、有根、貫串)。

  「鬆」,要全身鬆開,鬆淨(不可用力),方能行氣運身,行氣由“意念”主導。練拳必須遵循的原則就是「用意不用力」。

  “氣”是人體的生物能,常言道「氣足則生,氣竭則亡」。

  “經脈支絡”是氣的主要通道,經絡上的“穴位”是“氣”存放、轉換的樞紐。氣能生血,氣旺則血足,氣旺血足可使筋柔。

  人體從食物中吸取的“營養”和空氣中攝取的“氧”都會溶進血液,再透過循環系統輸送到體內各組織細胞去滋養。醫經上說:「氣為血之帥,血隨氣而行;血屬陰,陰主固化,氣屬陽,陽主氣化」。因此血中之“陰”,需要氣中之“陽”來中和(調和),以保持血的活性,否則血就濃稠沉澱,血管易於硬化。若血中氣足,氣血旺盛,循環通暢,自然百病不生。

 

  氣性至柔,練拳時全身鬆開,氣在體內鼓盪,氣無處不達,對於一些“藥力不到”難以根除的慢性疾病,可以漸漸治好。

  二、太極拳的“體”~專氣致柔

  太極拳以「專氣致柔」為主旨。也就是練拳可使“氣血調和,血脈流暢”外強內壯,身心健康。

  「專氣致柔」是老子的主張,其意為「結聚人體的形氣與精氣以致柔順」,它的下手功夫就是 曼青公所言:「以心與氣相守於丹田,勿忘勿助。」

  這是“養氣、積氣”之基,蓄養日久,積氣愈盛,丹田氣滿了以後渡過「尾閭」而斂入脊骨中(背部脊樑),再經“夾脊”,撞開“玉枕”,而上達“泥丸”(百會),然後由前下行十二重樓、中丹田、下歸氣海。

  所以“氣”在體內循“督任兩脈”周而復始的運行,使身體得到無窮的補養(筋柔骨強)。

  「心與氣相守於丹田,勿忘勿助」持之有恆,尚有許多益處。

  (1)這是「水火既濟」之功。(“水火既濟”易經的卦名。「離下坎上」之卦稱為“水火既濟”)意念是“火(離)”在下(丹田),腹部的“水(坎)”在上。蓄養日久,可使腹中之水漸暖,水蒸而化氣。此氣可上薰臟腑,促進血脈的流暢。

  (2)丹田是氣海,丹田氣旺,全身之“膜”增厚、富彈性,皮膚更堅韌、有光澤,除了美膚外,可抗外力襲擊。

  (3)丹田氣滿,溢乎筋絡,可達四肢,腳底有根,漸漸氣遍周身。每一呼吸,轉腰舒臂,含胸邁步,內氣充盈自然鼓盪。

  練拳時可以“行氣運身”,進而氣斂入骨,填充骨髓,骨堅如石,兩臂沉重,如棉裹鐵。精充氣和,猶如童子,這就是 「專氣致柔、返老還童」之徵象。

  三、太極拳的“用”~ 鬆(以柔克剛)

  太極拳以“鬆柔”為本,以“練氣”(專氣致柔)為主旨。

  “鬆”是學太極拳的基本功,是練拳者一輩子追求的要事。“鬆”是漸進的,也是無止境的。

  地心有吸力,“鬆”的先備條件是「立身中正,神貫於頂」。一天鬆一點,由上而下,先鬆肩、鬆胸,氣始能沉下丹田。再由養氣而積氣,漸漸達到氣遍周身。續鬆腰胯,一直鬆到腳底。如此,全身鬆開、鬆淨,行氣纔會暢通無阻。氣達腳底“湧泉”後,慢慢的會感到「“足心”有溫熱、鬆柔貼地、與地心發生磁吸作用」,此時金雞獨立、左右分腳、轉身蹬腳,實腳足心不幌、穩若磐石,稱之為「腳底有根」。也就是說:學太極拳,勤習不輟,練到「全身鬆淨,腳底有根」方可言「用」。

  太極拳之用,藏於「太極拳之體」內。  曼公在<自修新法> 自序中談到「此拳術之體與用,猶“影”之不能離乎“形”者。倘學而不能致用,則其所裨於體者,亦偽焉。」簡單地說:「學了太極拳而不能用,那麼所學到太極拳(體)是假的。」

  「全身鬆淨,其根在腳」此功夫於健身、推手皆有莫大功用。

  (1)推手時,全身鬆淨,纔能練出“聽勁”,纔能做到“黏連貼隨”。

  (2)推手時,全身重力沉入腳底(腳底有根),身軀鬆靈圓活,一則對方觸不到我“重心所在”,二則可捨己從人,潛移默化。

  (3)全身鬆淨,發勁時腳底有根,「接地之力,勁由腳底生」,勁的傳輸由足心達乎手,方能“完整一氣,整股湧出”。反之身體不鬆,勁的傳輸不暢,部分滯留體內,到達手上的勁所剩無幾,只好用力推人。

  (4)愈是鬆沉,腳底的勁就愈強,“鬆”是無止境的。此外“氣”達“湧泉”,腳底有根,對健身有莫大助益。簡述如下:

  「氣與血」是生命之本,其物理性質是「“血”濁重而下沉,“氣”清輕而上升」。老年人,“血”大部分沉積在下半身(雙腳),因重濁濃稠無法由靜脈回流心臟。“氣”浮在上半身運行,功能減弱。氣與血逐漸分離,頭部欠缺氣血的流注,容易罹患老人癡呆症(失智症)。

  練太極拳者,意到湧泉,氣貫注足心,靜脈內濃稠的血液得“氣”之助,“氣”的動能使血液活化,循環順暢,頭部得氣血輸注,腦細胞活躍,思路清晰,記憶力增強,膚色光澤,猶勝當年。

  四、結語

  人之衰老以「氣血衰竭,骨髓乾涸」的原因最大。今日醫學的進步雖然日新月異,對普通的疾病都能治療,但對「衰老」仍無法防止,一般仍舊要靠自身的怡養和運動等自然的方法。而太極拳著重“練氣”,不但氣血旺盛,甚而斂入骨中,補充骨髓。因此太極拳是防止「衰老」最理想的一種運動。

  <行功心解>說:「極柔軟 然後極堅剛」,很明確地道出「太極拳堅強的內勁,係由鬆柔而生。」愈是鬆沉、內勁愈渾厚,換句話說「渾厚的內勁皆由鬆、鬆、鬆、再鬆 所致。」

  拳架是“體”,主要是“練氣”,使氣血順暢,氣斂入骨,身心自然健康。推手或自衛是“用”,這是“小用”,若將「太極拳的哲理」落實到生活中去,如「學吃虧、謙讓、不爭」,可以增進社會的祥和,國家的安寧。「心靜體鬆」可以抒解壓力、增長智慧、處事冷靜,不易出錯。「身心健康」減少“健保費”的支出﹒﹒﹒等。這纔是太極拳的“大用”。

 

時中學社會訊 (第七十六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