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daixh3 2018-09-05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海州镇远楼,原为海州东城西门,东西两城联为一体后,成为城中鼓楼)

在港城历史上,“东海”两个字贯穿2200余年,比“海州”更为久远。在不同时期“东海”加以特定后缀,疆域与范围迥异,有着不同的人文内涵。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东海郡、东海国、东海县、东海城、东海镇、东海营,这些与海州、郁州、环州、朐县、朐山县、赣榆县、郁县、广饶县等交织在一起,书写了港城厚重的人文历史,也给后人带来了诸多谜团与困惑。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连云港,古称海州,逐海之城,港口随海陆变迁不断迁移,今位于郁州北云台山下)

东海郡,秦代始设,西汉105个郡级建制之一,郡治郯县。秦汉东海郡并非连云港的专属名词,疆域广博,包括山东临沂南部、江苏徐州东部及连云港大部分。东海郡位于秦汉帝国都城的正东方,直抵东海(近代称黄海),因海得名。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东海郡,为秦汉、隋唐、北宋等朝代东方门户,海为东海,近代改称黄海)

1993年,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惊现汉墓群,在六号墓棺内发现简牍156枚。《集簿》、《吏员簿》、《下辖长吏名籍》、《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属吏设置簿》、《武库兵车器集簿》等东海郡档案横空出世。西汉人视死如视生,曾任郡功曹史的师饶将简牍副本带入墓中,为后人揭开了西汉后期东海郡的面纱。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出土名谒,相当于名片,现陈列于连云港市博物馆二楼尹湾汉墓展厅)

现保存于连云港市博物馆的尹湾汉墓简牍,详细记录了当时的人口田亩、钱粮税赋、官员名册、武库兵器等档案资料,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海郡的面貌。北京大学裘锡圭先生称尹湾汉墓简牍“怎样评价都不过份'!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占卜木牍,现陈列于连云港市博物馆二楼尹湾汉墓展厅)

东海郡下辖18县、2邑、18候国,170乡、2534里,266290户、139余万人,为汉帝国富饶之地。西汉时期连云港地区设朐邑、況其邑(也称祝其)、海西县、曲阳县、利成县等,其中朐、況其为皇后、公主采食之邑;为了加强盐铁生产与管理,又专设伊卢盐官、北蒲(今板浦)盐官别治、郁州(今云台山)盐官别治、朐铁官。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淮盐,为历朝历代税银重要来源,连云港地区为淮盐重要产区)

连云港地区县治和经济管理部门的设置,乃至成为皇室采食之邑,说明这里是西汉较为发达的地区,是朝廷财税的重要来源。近些年来,在海州地区出土的较高等级汉墓,如霍贺、侍其繇、西郭宝、凌舜、凌惠平等墓葬,往往伴随着龟钮印章、黄(青)玉猪、漆器、玉器等珍贵文物的出土。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盐撇,宋代煮盐工具,现藏于市博物馆一楼展厅)

从龟钮印章分析,墓主人品级相当于两千石;从往来名谒看,墓主与郡级太守联系频繁。众多享受郡守待遇的高官望族埋葬于朐邑(今海州网疃一带),而其身份不为人知。根据汉制,王公贵族死后应归葬封地,霍、侍、凌等姓氏如与皇室亲族或家臣联系起来,或许谜团可以迎刃而解。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海州城东凌惠平等汉墓得到抢救性挖掘,出土文物现珍藏于市博物馆)

西连岛苏马湾、羊窝头海边各有一块界域刻石,为公元12年王莽篡汉时期所立东海郡与琅琊郡界石,极为珍贵。拓文如下:“东海郡朐与琅琊郡柜为界,因诸山以南属朐,水以北属柜,西直況其。朐与柜分高顶为界,东各承无极。始建国四年四月朔乙卯,以使者徐州牧治所书造。”东海、琅琊两郡以连岛为界,朐、況其属东海郡,柜属琅琊郡,从而证明东海之中的郁州岛(今云台山)归属东海郡。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西连岛东海郡与琅琊郡界域刻石,新莽时期,国家级文保单位)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西连岛东海郡与琅琊郡界域刻石拓片)

东海国,是公元41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分封阴丽华之子刘阳的藩国。两年后刘阳被立为太子,原太子刘疆改封东海王。公元52年,汉明帝刘阳加封刘疆兼食鲁郡,东海国都从郯县迁往鲁县(今曲阜)。刘疆死后,东海郡被朝廷收回,其后历代东海国主皆以鲁国为封地,成为名不符实的“东海王”。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东汉东海国治从郯县移至鲁县,今曲阜,已远离东海郡)

东汉中后期东海郡几经拆分,属县大为减少,仅辖朐、赣榆、況其、利城等13县,郯县仍为郡治。此时的东海郡,原下辖的海西县(今灌南县)归属广陵郡、曲阳县(今东海县曲阳乡)归属下邳国,赣榆县(今赣榆县东北部)从琅琊郡划转而来,连云港地区逐渐占据东海郡“半壁河山”。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孔望山圆雕石像,东汉)

东汉后期天灾频发,公元154年“京师地震”、“东海朐山崩”。在古人看来,地震代表着天神的愤怒、警告与惩戒。第二年东海国相“桓君”在朐山(今锦屏山,此指孔望山)坡地修建东海庙,祭祀东海神。“桓君”在东海郡朐县修建东海庙,必然奉从东海孝王刘臻之命,且须得到汉桓帝刘志的恩准。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孔望山顶承露台,远眺锦屏山,山谷间有秦东门、汉东海庙、宋抗金城等遗址)

公元172年,东海国相“满君”立碑记载“桓君”建庙之事,第二年东海国相任恭在修缮东海庙后,在碑阴镌刻隶书大字,“阙者,秦始皇所立,名之秦东门,事在《史记》”,指出东海庙所在地曾为秦帝国东大门。据此有人指出,多任东海国相在孔望山修建东海庙,山下应有东海王墓,摩崖造像、石象、石蟾蜍等皆为王陵附属。根据汉制东海王墓应在曲阜附近,存照留待考证。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庙碑背面拓片,东海庙碑原立于孔望山馒头石上,南宋即已不见踪迹)

东汉末年,汉献帝于公元212年改东海郡为东海国,分封其子刘敦为东海王,从而出现两个东海王并存的怪异现象。三国时期曹魏之东海国领11县,包括朐县、況其县、利城县、厚邱县等,郡治郯县。西晋时期东海郡与东海国并存,“八王之乱”中东海王司马越专权,杀皇帝、太子与众臣,司马越死后,其部众十余万人返回东海国途中悉数为石勒所杀。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孔望山摩崖造像,东汉,国家级文保单位)

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政权如走马灯般更迭频繁,另一方面南北方分庭抗礼,在淮海地区展开激烈争夺,千里哀鸿。位于南北方拉锯地带且地处东海之中的郁州(今云台山),北瞰齐鲁、西扼中原、南顾淮扬,且与朐山戊隔二十里海峡相互声援,互为犄角,成为绝佳战略要地。此时的东海郡,除短期在丹徒、镇江侨置外,其郡治和辖区已转移至连云港地区。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南城,古称东海城、凤凰城,300年前位于东海郁州岛中,城墙周长13里)

东海县,这个延用至今的古县名,在风云动荡的时代登上历史舞台。《宋书·州郡志》记载,“泰始七年立东海县”,公元471年(南朝)宋在郁州始设东海县,属东海郡。其后不久,齐改为广饶县,属北海郡。其实早在东海县设置前,郁州中已有西晋初移治艾不城的赣榆县。《宋书·州郡志》记载,“赣榆县,(曹)魏省。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郡国县道记》云:“又移治艾不城”。南朝宋又分赣榆设郁县,齐改为都昌县,北魏改为安流县。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南城,六朝一条街,老街及周边保留着很多明清老建筑,殊为珍贵)

南朝宋、齐治理郁州期间,郁州为州、郡、县三级政权所在地,且多县并存,许多北方世家大族纷纷避乱岛中。先是赣榆县、郁县与东海县并存,再是赣榆县、都昌县与广饶县并存,方圆三百里的郁州大岛中,诸多县治何在?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南城老宅,多为砖石结构,历经数百年风雨)

《江南通志》记载,“云台有东海旧县、东海新县。旧县治相传在搭山下,今已沉没;新县治即新县村地(今朝阳),现有城址。”民国时有人在虎山下挖海塘,发现汉代石刻和砖瓦,可见搭山、虎山下为旧县遗址,新县距离艾不城甚近,可能为宋、齐赣榆县治。郁县、都昌县治何在?或许也在新县,或许在今大村、小村附近。东海县为公元471年宋青州刺史刘善明所建,以便与隔海相望的“朐山戊”声援呼应。《南齐书·州郡志》云,“刘善明为刺史,以海中易固,不峻城雉,乃累石为之,高可八九尺。”可见东海县、广饶县即是今天的南城,古称东海城、凤凰城,距今已1500余年。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南城老宅,写满岁月的沧桑)

公元549年,东魏夺取南北二青州后,改为海州,后世所称“东海名郡”“淮口巨镇”的海州终于闪亮登场。《魏书·地形志》记载,海州“改治龙沮城,领郡六、县十九”。海州下辖东海、东彭城、琅琊、海西、武陵、义塘六郡,而东海郡下辖赣榆、安流、广饶等县。东魏在郁州置临海镇,北朝齐、周复设东海县。南北朝时期,东海郡变更动荡,东海县时设时撤,郁州岛中的纷扰往事已成过眼云烟。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明清海州城模型,东魏武定七年海州州治龙沮,后迁回朐山县)

隋唐时期,州郡变动亦为频繁。隋初,东海郡统辖五县,即朐山、东海、涟水、沭阳、怀仁,即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海赣沭灌”地区。公元583年隋文帝“罢郡为州”,“废郡及东海县”。公元601年隋炀帝改广饶县为东海县,又于六年后“改州为郡”。公元618年唐初东海郡改为海宁州,公元 742年唐玄宗又改为东海郡,十六年后唐肃宗复改为海州。公元758年,东海郡纵横近千年后,终于湮没于历史的长河,再未出现在中国的州郡建制中。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海州朐阳门,大年初一民俗踩街舞龙表演)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公元621年唐朝在郁州“置环州,领东海、青山、石城、赣榆四县”,五年后环州及青山、石城、赣榆三县被废,归属东海县。宋金交战期间,海州城与郁州岛中的东海城,成为双方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南宋权臣贾似道在此修筑大、小两城,周围十三里。据《宋史》记载,南宋“端平二年,海州徙治东海县”,为东海州,后又迁回海州朐山县。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日本圆仁和尚入唐求法,在游记中详细记录了海州行程)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郁洲岛,东海城、新县、墟沟、宿城等皆有城墙,云台山中有多处营寨)

元明清三代,东海县被裁撤600余年。元代东海县并入朐山县,明代改为东海镇,东海城内设守御东海千户所,后设东海营,重兵防御倭寇。清雍正二年,海州升格为直隶州,不再隶属淮安府。在此前后,海中的云台山也因黄河泥沙淤积,渐次成陆,东海城失去了其地缘优势,风光不再。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东海之巅的郁州岛,金牛顶为最高峰,可看日出、观沧海)

1912年,民国政府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治所海州城,朱自清出生于此。同年东海县东部11个城镇析置为灌云县,县治板浦镇。抗战期间,东海县以陇海铁路为界,成立东海县、海陵县两个民主政府,分属华中局淮海区和山东省鲁中南区管辖。1948年东海县全境解放,海州、新浦与连云合并成立新海连市。1950年东海县划归山东省临沂专区,三年后又归属江苏省徐州专区,1957年迁往牛山镇。1983年,东海县划归连云港市,漂泊在外20余年的东海游子终于回归“海州”怀抱。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海州城,曾为民国东海县治所)

历经1500余年,东海县时设时废,时在海疆时为陆地,如今已渐变为一座远离大海的城市。或许是上天眷顾这座以海为名的城市,赐予龙宫之宝——东海水晶。如今,东海县不负美名,成为“世界水晶之都”,正续写古今传奇,成就千年佳话!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远眺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及水晶城)

走遍连云港:东海名郡 纵横千年

(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镇馆之宝——天然金发丝水晶球,保价3亿元)

(坚持图文原创,建设人文港城。转载请注明出处“走遍港城”和作者“山海云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