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穴 | 水道穴:利尿

 毓真 2018-09-05



足阳明胃经——水道穴

胃经第28穴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特定穴:无

水道为经穴名(Shǔidào ST2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水即水液,道即道路,穴位深部相当于小肠并靠近膀胱,属下焦,为水道之所出,善治各种水肿病,故名水道。主治小腹胀满,腹痛,月经不调,痛经,子宫下垂,卵巢炎,盆腔炎,不孕,小便不利,小腹胀痛,遗尿,便秘,二便不通,疝气偏坠,腰背强急,胞中瘕,子门寒,肾炎,膀胱炎,睾丸炎,尿潴留,水肿,尿道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腹水,脊髓炎,脱肛等。

水道穴

定位

标准定位

水道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水道位于腹部,脐下3寸,旁开2寸处(《循经考穴编》)。

另说水道在天枢下5寸(《针灸甲乙经》);天枢下4寸(《针灸聚英》);“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

水道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仰卧取之。


取法:

仰卧位,在天枢直下3寸,关元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水道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仰卧取之。

仰卧位,在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上3/5与下2/5交点,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


快速取穴:

仰卧,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4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解剖

水道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层)。有肋下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分布着第十一肋间神经。皮肤由第11、12肋间神经前支和髂腹下神经前支重叠分布。脐以下的腹直肌由腹壁下动脉营养。动脉有两条静脉并行,归流髂外静脉。腹壁下血管束是确定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标志。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外侧缘→腹直肌外侧缘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

释    义

水即水液,道即道路,穴位深部相当于小肠并靠近膀胱,属下焦,为水道之所出,善治各种水肿病,故名水道。


水,水液,水津。水为地之阴气,五行之一。道,大道,道路,通道。《黄帝内经素问》:“巨阳者,诸阳之属也。故为诸阳主气也。”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本穴当膀胱上系,功在治水,故名水道。


又《黄帝内经素问》所云“中渎之府”者,乃统言水之大意也。《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载:“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此穴在脐下3寸,“关元”穴之旁2寸,位处下焦,膀胱之所。《甲乙经·卷九》:“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此穴有通便利水之功,故依其主治而喻名为水道。

功    能

水道有利水消肿,调经止痛的作用。

水道有清湿热、利膀胱的作用。

水德乃长养万物之大道,水道穴处适当膀胱,为水之通路,本穴能行水利尿,主治膀胱热结,小便不通,或膀胱虚寒,痛引阴中[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膀胱有寒,三焦结热,小便不利。”

主    治

水道穴主治小腹胀满,腹痛,月经不调,痛经,子宫下垂,卵巢炎,盆腔炎,不孕,小便不利,小腹胀痛,遗尿,便秘,二便不通,疝气偏坠,腰背强急,胞中瘕,子门寒,肾炎,膀胱炎,睾丸炎,尿潴留,水肿,尿道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腹水,脊髓炎,脱肛等。

水道穴主治小腹胀满、腹痛、痛经、小便不利。

水道主治小腹胀痛,小便不利,遗尿,便秘,月经不调,疝气等。

水道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腹胀满、二便不通、疝气偏坠、腰背强急、胞中瘕、子门寒、痛经等。

现多用水道治疗肾炎、膀胱炎、睾丸炎、尿潴留、子宫下垂、卵巢炎等。

水道穴主治小便不利;痛经,不孕;小腹胀满,水肿,疝气。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尿潴留,睾丸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妇产科系统疾病:盆腔炎,子宫病,卵巢病;

其它:腹水,脊髓炎,疝气,脱肛,便秘。

尺寸计量法

同身寸


配伍应用

水道配筋缩,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脊强。

水道配中极、三阴交,治癃闭。

水道配水分、阴陵泉,治全身水肿。


仰卧,用中间三指按揉水道1~3分钟,可治痛经、不孕等妇科疾病。

每日一穴


古文摘录

《针灸甲乙经》: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脊痛,胞中瘕,子门有寒,引髌髀,水道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三焦、膀胱、肾中热气,灸水道随年壮。少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脊痛,胞中瘕,子门寒,大小便不通,刺水道入二寸半,灸五壮。

《千金翼方》:妊胎不成,若堕胎腹痛,漏胞见赤,灸胞门五十壮。关元左边二寸是也,右边名子户。子脏闭塞不受精,灸胞门五十壮;胞衣不出,或腹中积聚,皆针胞门入一寸,先补后泻。去关元左二寸;子死腹中及难产,皆针胞门。


研究进展

针刺水道穴可使肾炎患者排尿量增加,全身体表浮肿减轻。

足阳明胃经

穴位故事

一、水运之道

  水,水液,特指尿液

  道,通道

  水道,即水液通行的道路。本穴物质为大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循胃经向下部经脉传输,本穴为胃经水液通行的道路,故名水道。


  大家注意一下水道穴的位置,如果说“大巨”穴离骨盆的边缘尚且还远,当胃经的经水运行到了水道穴时,你可以明显看到它快速靠近了骨盆的边缘,骨盆就好像是一条坚实的通道,使经水不再肆意泛滥,规规矩矩顺道下行,故名“水道”。大家注意一下它的位置,刚好是在任脉著名的穴位关元穴旁开2寸的地方,而关元穴,就是咱们常说的下丹田的位置。


  搜索穴位库发现,以“水”字命名的穴位不多,涉及4经5穴,并且主要集中在胃经上,这应该和胃乃水谷生化之源,脾胃为“仓廪之官“有关。

  胃经:水突、水道
  肾经:水泉
  督脉:水沟
  任脉:水分


  以“道”命名的穴位也还真的不多,只涉及4经5穴,可见,以“道”命名,还是有其特殊性的。

  胃经:水道
  心经:灵道
  胆经:维道
  督脉:神道、陶道

二、利尿要穴

  我们前面已经说到了,当胃经的经水行至骨盆这里时,就好比一条河道从上游的宽处,急剧收拢变窄,让经水顺着骨盆这个看似漏斗状的的通道下泄,因而从宽变窄必会造成拥挤,我们开过车,都有这样的体会。


  大量的经水从大巨穴处涌来,进入“水道”一时难以下泄掉,就会造成水液的短暂滞留,从而导致小腹胀和小便不利,此时,我们点按水道穴,就会加速水液的下泄速度,这就好比下水道如果堵了,我们用东西捅捅,就会加速水液下泄道理一样,而尿是人体水液中最重要的水液,所以刺激水道穴有利尿的作用,是利尿之要穴。在临床中,我自己也有体会,当按摩水道穴以后,经常会有尿意,有时揉着揉着,尿就来了,很是神奇,这也证实了水道穴的利尿作用。

功能作用

利水消肿

主治病症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总结

  1、水运之道

  2、利尿要穴


万川经水归入道,

道窄水多滞留靠,

刺激水道通经络,

道通水走不再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