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不惊,无身不患

 壹芯 2018-09-05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又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

——《道德经》


前面篇解读了:浅谈《道德经》第十二章:圣人之治,为腹不为目。它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知识越多,见识越多,欲望就会越多,这也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本意,只有明了事物的本质,才能去除外部的表象,学习《道德经》,学习哲学,意义就在于此---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讲:宠辱不惊,无身不患。

其实,与第十二章承上启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这句话的的几种流行解读:


普偏解读


1、得到荣誉、遭受耻辱使人受惊,好象重病缠身一样。

2、宠和辱 , 都是惊恐现象 , 可是留下了大忧患 , 总是由于人的自身概念。

3、得到尊崇或者失去尊崇都要有所警惕,处于尊贵的位置而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自我”的意识。

4、世人皆愿受宠而惧辱,唯明白通达的人宠辱若惊而求无为,贵大患若身而求“百姓之心”。


以上几个解读,意思各不相同,其中对于“身”的理解分歧最大。

身,被解读为身份,自身,自我,身体等

哪种解读更妥呢?


道老解读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宠辱:宠和辱是相对的两个词,得宠就高兴,受辱就愤怒,宠和辱是人对外部名利欲的心理反应。

:重要,首位,第一位。

患:忧患,即患得患失

身:自我

得宠和受辱都担心害怕,有了宠或辱的概念,从此就会患得患失。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下:形而下,与形而上相对。

为什么得宠和受辱都担心害怕?

有了宠的概念,就有了相对性,这个相对性的“宠”,会让人们得到了担心失去,失去了害怕得不到,这就叫得宠受辱都担心害怕。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又何患?


为什么我们总是患得患失?

我之所以有得宠或受辱这个大患,是因为执着于自我,如果不执着于自我,还会有得宠或受辱一说吗?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


贵为身于为天下:贵……于……,于表示比较。“贵”天下像“贵”自己一样。

爱以身于为天下:爱……于……。“爱”天下像“爱”自己一样。

《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与平天下,密不可分,合二为一


所以,以天下为贵为爱如身,爱天下贵天下如身。身为天下,天下在吾身,天下就可以寄之托之。


《菜根谭》中的《闲适》章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窝巢。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人,只所以有宠辱,还是在于自己心理的名利欲;

人,只所以有忧患,还是在于自己心理有自我。

如果能像爱自己一样爱天下,就能成为圣人,就能天人合一。


案例


如果没有宠辱的概念,自然就会做到宠辱不惊。卢承庆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启发。

唐太宗在位时期,卢承庆曾担任“考功员外郎”的官职,专门掌管官吏考绩评功。据说,卢承庆对待考功工作非常公正负责。有一次,一个负责运送粮食的督粮官,由于发生沉船事故而受到了处罚。卢承庆在给他考绩评功时,就把他评定为“中下”等级,并且通知了他本人。官员得知此事后,既没有表示出不满,也没有任何沮丧的表情。


卢承庆转念一想:“粮船沉没并非他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凭借个人的力量就能挽救的,把他评为“中下”恐怕不太合适于是决定改评为“中中”等级。可那位官员得知情况后仍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既没有说虚伪客套的感谢话,也没有任何激动的神色。卢承庆看他如此镇定,非常赞赏,于是脱口而出:“宠辱不惊,实在难得!”最终把他的考评改为“中上”等级。

据说,卢承庆自己也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他认为作为一个官员,主要是为国尽忠,官职是升是降都不在乎。他最初当过考工员外郎,后来往上当过尚书左丞,最后还当过兵部侍郎,由于老说实话,得罪了皇上,获罪被贬出去做简州司马。当简州司马的时候,卢承庆也一点没感觉到窝火。后来,朝廷把他又调回朝中当刑部尚书,卢承庆也没有因此特别高兴。


到了晚年病危的时候,卢承庆儿女们叫到床前嘱咐说:'我死后,丧事一定要从简。穿的这身衣裳就算是我的装裹,不要再给我买衣服。棺材外边也别设什么椁,也别套好几层棺材,用一层棺材装着埋了即可。坟头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得见即可了。碑文不要乱写,吹嘘我这辈子有什么功绩,只要老老实实写上我的履历,什么时候死的,就行了。'这就是卢承庆的遗言。可见,卢承庆不仅清廉,而且也是个对虚荣看得非常淡的人。


    觉得有道理,

    请随手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