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宠辱不惊

 sy0406 2020-10-10

view


宠辱不惊

【拼音】:chǒng rǔ bù jīng

【释义】:宠:宠爱。 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出处】:《老子.道经.第十三章》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译文】: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重视荣辱这样的大忧患像珍惜自已的身体性命。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宠为辱先,得宠是卑下的,所以得宠会感到惊慌,失宠也会感到惊慌,这就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为什么说重视荣辱这样的大忧患像珍惜自已的性命?我之所以有大忧患的原因,在于我有身体性命;假使我没有身体性命,我还有什么忧患呢?所以,珍惜自己的身体性命是为了天下百姓,天下百姓可以依靠他;爱护自己的身体性命是为了天下百姓,天下百姓可以托付他。

【故事】

唐高宗总章年间,有位官员督运漕粮时运粮船只沉没了。到了年终考核,考功员外郎卢承庆奉命给下级官员评定等级。事关各人仕途升迁,大家都非常紧张。因为运粮船沉没,卢承庆最初给那位运粮官考核评语说:“监督漕运,损失漕粮。考核中下。”运粮官毫无怨言,不声不响地退去。卢承庆看中他宽宏大度,修改了评语:“非该人能力所致,考核中中。”那人既不喜形于色,也无违心的溢美之词。卢承庆最后改成:“宠辱不惊,考核中上。”

卢承庆(公元595年~公元670年),表字子馀,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士。他相貌英俊,仪态大方,博学有才。唐太宗初期,卢承庆担任秦州参军。以入朝奏报河西军情,说得很清楚,太宗升他为考功员外郎,后又升迁至民部侍郎。一次,太宗问及历代户口之事,卢承庆熟悉夏、商,乃至北周、隋朝的人口增减情形,受到太宗赞赏,不久让他兼任检校兵部侍郎,知五品选。卢承庆推辞,说选官是尚书的责任,自己不能越权。唐太宗不答应,说我相信你,你为什么不相信自己。

高宗即位后,卢承庆受权臣褚遂良指摘,接连遭受贬黜,先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又贬为简州司马。由于高宗的信任,他擢升汝州刺史,不久召回京城担任光禄卿。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卢承庆授参知政事,实为宰相。但在公元660年,卢承庆处理度支事务不当,调任润州刺史,又左迁雍州长史。被授为银青光禄大夫。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卢承庆回到中枢,出任刑部尚书,不久告老还乡,高宗授他金紫光禄大夫衔。

临终时告诫子孙:死生是一定的道理,好像太阳升起落下。还叮嘱,死后丧事简办,不要铺张。

卢承庆仕途几度大起大落,命运坎坷,他的心情始终平静如水、宠辱不惊,并不因起落无常而改变自己的为人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