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高发季到啦!各年龄组人群均可能感染发病!
丰台疾控
今天
秋季, 我们仍不能忽视肠道传染病问题, 今天我们来聊聊它们中的一员—— 霍乱。 小小的“逗号”会致病 引起霍乱的罪魁祸首是一种粗短弯曲状,似“逗号”的微生物,即霍乱弧菌,它是1883年由德国著名的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的。 它非常微小,一般长1.5-3微米,宽0.3-0.4微米,末端有一根长长的尾巴(鞭毛)。所以,它运动极为活泼,活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犹如夜空中的流星。 霍乱弧菌的家族成员有很多,有O1古典生物型、O1埃尔托生物型及O139血清型,其中O139血清型常引起暴发或流行,被人们高度重视。 霍乱弧菌六怕六不怕 怕热不怕冷:对热敏感,55℃湿热中10分钟死亡,煮沸立即死亡,37℃最适宜生长。 怕干不怕湿:在干燥2小时或直射阳光下1-2小时即可死亡,在污染的潮湿衣服上可存活5周。 怕酸不怕碱:在酸性环境中可存活1-5分钟,耐碱力较强,适宜在pH值8.4-8.8环境中生长。 怕咸不怕淡:钠离子可抑制弧菌生长。 怕氯不怕酒:怕各种含氯消毒剂,1%漂白粉澄清液5分钟即可杀死。 怕茶不怕奶:在4%茶水中可存活1小时,而在乳制品中可存活2-3周。 霍乱经口或接触传播 霍乱是一种烈性急性肠道传染病,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等特点,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国境检疫的传染病,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也将该病列为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它是一种古老而骇人听闻的瘟疫,曾经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类历史上总共发生过7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每次大流行均造成数以万计的人死亡。 霍乱与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一样,主要通过我们喝的水、吃的食物以及日常生活与病人密切接触传播。饮用污染的水,食用污染的生/半生海产品、水产品是霍乱感染人类最主要的形式。此外,卫生设施不完善的地区、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有不良饮食、饮水习惯的人群常易受到霍乱弧菌侵袭。 每年夏秋季(5-11月)是霍乱流行季节。该病无发病年龄特点,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 霍乱让人上吐下泻 人们一旦感染了霍乱弧菌,在出现症状前一般会有1-3天(最短数小时,最长5天)的潜伏期。 病人会表现出突然发病,出现腹泻,腹泻次数一般在10-20次,大便性状为稀便或黄水样便,典型或重症病人可由黄色水样便变成白色混浊状淘米水样的“米泔样”大便。 腹泻同时可伴有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初为食物残渣,继为水样,典型或重症病人可由水样变成白色混浊状淘米水样的“米泔样”呕吐物。 病人很少出现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吐泻次数频繁的病人可出现口渴、声音嘶哑、小腿肌肉痉挛等脱水症状。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型,一般轻型多,重型少。重型病例每日大便次数可达十数次,少数有低热、阵发性绞痛等。 肠道传染病可防可控可治 霍乱虽说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无需害怕,完全可以治疗,只要得病后及时去医院就诊,经过医务人员采取抗菌、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隔离等治疗措施,不仅可治愈,且预后良好。 不仅是霍乱,秋天高发的肠道传染病我们都可以预防!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决:不生食、喝开水、勤洗手 在流行季节保证饮用安全开水,防止因失水过多而发生脱水;合理调整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未使用合格自来水地区的居民需对饮用水及洗漱用水进行消毒后才能使用。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包括肉、鱼、蔬菜等)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旅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自觉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处理生的食物(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后要擦肥皂用流水反复洗手。 保持环境清洁,搞好家庭卫生,消灭苍蝇、蟑螂。 ![]() 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等。 ![]() 当发生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切不可随意自服药物,以免延误病情。病人和带菌者均需隔离治疗。 ![]() 发现同一家庭或集体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多名腹泻病人时,应该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控中心。 所以面对这些疾病 要记得“预防为主”! 来源:中国健康教育、健康嘉善
微信扫一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