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乐文明与文化继承——《论语》学习438

 背后国文 2018-09-06
 

阳货篇第十七·四(438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钱穆译先生去游武城,听到弦歌之声。先生微笑道:“割一鸡,哪用牛刀呀?”子游对道:“往日我曾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于道,便懂得爱人。小人学于道,便易从使命。”先生对从游的人说:“‘诸位!他的话是呀!我前面所说只是对他开玩笑的。”

杨伯峻译孔子到了[子游作县长]的武城,听到了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治理这个小地方,用得着教育吗?]”子游答道:“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做官的学习了,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就容易听指挥,听使唤。[教育总是有用的。]”孔子便向学生们道:“二三子!言偃的这话是正确的。我刚才那句话不过同他开顽笑吧了。”

【傅佩荣译】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唱诗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何必要用宰牛的刀?”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做官的学习人生道理,就会爱护众人;老百姓学习人生道理,就容易服从政令。’”孔子接着向学生们说:“各位同学,偃说的话是对的。我刚才只是同他开玩笑啊。”

之,到。使,使唤。这里的君子和小人是指有官位的人和普通老百姓。

孔子为什么用“割鸡焉用牛刀”和子游开玩笑?是笑他治理小地方没必要礼乐教化,还是笑他大材小用,在武城这里委屈了他?

我想应该是前者吧!因为孔子听到弦歌之声才笑着说的这句话,而且子游的解释也是讲君子和小人受教化后会有不同的效果。

实际上我们看孔子笑话子游完全是对子游行为的嘉许,礼乐教化一直是孔子所推崇的,礼主敬,乐主和,他十分重视而且特别注意礼乐教化的作用,想通过实施礼乐制度,建立秩序,发扬礼乐精神,达到人人道德的提升。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3》)意思是说人心若没有了仁,礼乐怎么能很好地运用呀!同样,没有了礼乐,人心之仁怎么又能够体现呢? 礼的本质是仁,乐的本质也是仁,都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主张礼和乐都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的礼乐虽没有过去那么严苛了,但礼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估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矗立于世,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屹立不倒,而这个文化的体现更多的是表现在礼乐上。

过去在某位领导的主政下,重庆到处唱红歌。唱红歌本身没有错,它可以让我们缅怀过去,崇敬先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塑人们的精神世界,改变当前社会人们信仰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但如果为了政治目的,为了个人私利,或者掺杂其它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今天,无论怎样,礼乐不可丢,文化不可丢,民族精神不可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