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言

 昼三夜二205 2018-09-06

前言

 

我写这本书,并把本书取名为《刘方柏临证百方大解密》,是基于以下想法:

第一,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书籍浩如烟海,导致中医成才周期太慢太长。而大学的“全方位培养”模式,毕业后从中医学生到中医生的质变,亦非两三年内即能完成。如何才能使这令人望而生畏的遥遥路程变得短捷,让成千上万的院校毕业者能在两三年内娴熟地应对临床,摆脱昔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困境呢?从方证入手,也许便可达到这一目的。

第二,中医临床治疗是辨证论治,其落脚点是遣方用药。因而方药在临床不仅是按其功能作用、主治范围被遣用,也包含着遣方者对该方所主证候的理论解读。抓住方证即可上溯其理法,下究其药用。从而在逐渐熟练于临床的同时,从不同于院校由基础一药物一方剂一内科的新门径,深入到基础、经典等。这是一个从战争中学战争理论,在游泳中学游泳知识的学习方法。亦即边实践边研究理论的方法。

第三,实践证明,无论是普通的临床医者,还是炉火纯青的临床大家,一般都是在准确运用、拓展运用、组合联用和化裁使用经方、时方的同时,还会有一些自己摸索出的经验方。这些经验方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即是自创方。这种自创方,由于非刻意“创新”,而是来自千百次重复的实践验证,因而极具适用性和可靠性。自己从医50余年,在这方面也小有一些积累和体会。讲述出来传之后学,是一个老中医义不容辞的责任。早年我在学医时老师常说:“十年能读出一个举人,十年难学出一个太医。”说明古人即使没有当今院校“全方位”培养,大量专业以外课时的挤占,专读医书,成才也是很漫长的。而近代医学大师张锡纯却一反常规,明确提出“三年期满,皆能行道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说明中医成才周期可以相对缩短,而普通临床医师的培养,更是不需十年八年。这有一个方法问题,而从方证入手进行研究,或许正是实现这种速度的方法之一。

这里,从我常用的方剂中选出100个,其中经方50个,时方40个,自创方10个。它们在数以万计的方剂中,尽管为数不多,但均有一定代表性。而尤其重要的是,都系我数十年临床中对原用历验不爽,其新用全属自我探索而得的有效方剂。因而,在具创新性和示范性的同时,更具适用性。熟练地掌握这100个方,是能够“三年期满,皆能行道救人”的。

全书突出了简、新、用三大特点。简,即力避泛论、套论和引论,简单明了,一看就懂。新,即每方都有新意。这些新意通过药物分析、方义新解、机理发掘、应用拓展或创新应用等加以体现,从而摆脱了同类方剂书籍多文献承袭的模式。用,即一学就会,一用即效。在每方都明确点出临床使用之着眼点的同时,列举验案,以作示范。

因此,本书特别适宜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