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气络论》及络病教学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全国各省市级络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各大院校教授及临床著名专家接受采访,围绕络病理论发展、最新科研进展、学科建设及临床应用等内容进行交流,以推动络病理论和络病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络病在线”近期陆续报道“聚焦络病”人物专访内容,敬请关注! 本期人物: 吕志平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执行常委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教育部中医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学术带头人 吕志平教授谈络病理论的发展及意义 络病在线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是何时成立的?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吕志平教授: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成立,委员150余人,常务委员50余人,副主委以上12人。成员主要来自于全省各大医院的技术骨干,其中不少委员担任院长或者科室主任,同时还有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知名院校从事中医药研究的学术骨干。协会成立的宗旨主要是传播络病理论,弘扬中医文化,扩大学科影响。 吕志平教授介绍广东地区络病理论推广情况 络病在线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在络病学术推广和学科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吕志平教授: 我们围绕络病学术推广和学科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络病相关组织建设。我们通过成立络病分会,把分布在各大中医药单位的研究、教学及临床的学科专家骨干组织起来。全面清晰的对络病理论体系进行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结合成员各自的领域以及他们的团队,从事相关的理论探讨。 第二,通过组织各类学术会议,扩大络病理论影响力。国际络病学大会已成功举办14届,其中,第五届、第十三届在广东召开。每次络病学大会都规模盛大、专家云集,会后形成很大影响。国际络病学大会的召开,对络病理论体系的建设应用,科研成果的展示,都做了很好的交流和探讨。另外,在广东省内,分会每年都开展几十场学术会议,主要针对络病理论及其相关疾病,结合研究与临床实践展开探讨。借助不同层面络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加深大家对络病理论的认识。作为络病理论体系的创建者,吴以岭院士也是多次亲临广东,讲解络病理论相关知识,起到很好的学科推动作用。 第三,各专家和委员也借助协会的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广东江门、湛江、梅州等地送医送药,用络病理论指导下的学术成果,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第四,协会也在积极推动让络病理论进课堂的工作。在广东,目前中山大学已经率先开展了络病学的选修课,广州中药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也正在筹备,让学生们对络病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吕志平教授高度评价络病学研究成果 络病在线 系统整理、深入研究络病理论, 对建立络病学临床学科, 建立“络病证治”体系, 都将对中医络病自身学术体系的发展都很大的促进和推动。您对络病理论发展有何期望? 吕志平教授: 我们都知道中医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近些年在理论研究上,中医并没有很大突破。可以说,络病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我们中医药人提供了信心。络病相关的名词以及功能主治,在过去的经典著作中,也只是在一些个别章节出现。但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比较完整的展示,是通过吴以岭院士全面和系统梳理后才逐渐形成的。
我们看到络病理论是通过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并经过临床,充分检验其疗效。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系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通过不断反复的临床验证,确确实实在中医界产生了一定影响,让我们树立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这么多年来,在吴以岭院士的带领下,围绕两个国家973项目,对相应疾病机理研究探讨,组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得到了广大专家们的高度认可,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在国际上也逐步被学者们认同。
随着《气络论》的问世,络病理论体系内容更加完善。如何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我很期待,在气络方面可以做出更多的成绩,产生更多的影响效果。使得络病理论体系有更充分的依据,让络病学能够更好地发扬光大。 2004年,吴以岭院士首次提出中医络病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以此切入研究络脉生理功能、病机特点、发病病机、辨证和治疗,确立“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归纳传统通络用药经验,系统建立“络病证治”体系。2006年,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与此同时,由吴以岭院士主编、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络病理论的专著《络病学》出版,成为标志络病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之作。2005年,该书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一等奖。在国家中药管理局的提议和支持下,吴以岭又主持编写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现已在国内包括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内的40余所大学及国外新加坡中医学院的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课程。2009年,中医络病学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
|
|